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易經通解-周易下經:白話解析,讓不懂易經的你,也可以輕鬆看懂!

易經通解-周易下經:白話解析,讓不懂易經的你,也可以輕鬆看懂!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638115
長河
柿藤出版社
2015年2月11日
120.00  元
HK$ 102  






ISBN:9789865638115
  • 叢書系列:好運連連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好運連連


  • 人文史地 > 哲學 > 中國哲學 > 易經











      《易經》不但是中國最古老的經典,而且自古以來,就被推崇備至,尊為「群經之首」。



      本書以最白話的文字、最精闢的解說,讓易經不再艱深難懂,即使沒有易經的基礎,也可以輕易瞭解。



      宇宙萬物,時刻變化,人事也是如此;所以說「變易」。然而,變化不息的大宇宙,卻具備法則性,井然有序,循環不已,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小宇宙的人的運命,也同樣的具有法則性,所以說「不易」。由於這一「不易」的法則性,就能瞭解大宇宙的天地法則,可以遵循;同樣的,小宇宙的人的動向,也能夠預知,可以規範,所以說「簡易」。因而,《易》這部書,就能以簡單的象徵符號與數字,表示出這種「簡易」「變易」「不易」的現象變化,產生占卜的作用。所以,由這一思維方向去探索,宇宙森羅萬象的變化,無不有一定的規律、因果關係,可以追尋,而占卜能夠預測吉凶,也就沒有什麼不可思議了。






    一、緒? 論………………7



    二、象徵結構模式………………25


    周易下經………………33

    澤山咸………………34

    雷風恆………………43

    天山遯………………51

    雷天大壯………………58

    火地晉………………66

    地火明夷………………74

    風火家人………………83

    火澤睽………………91

    水山蹇………………100

    雷水解………………108

    山澤損………………117

    風雷益………………125

    澤天夬………………134

    天風姤………………142

    澤地萃………………151

    地風升………………159

    澤水困………………166

    水風井………………175

    澤火革………………183

    火風鼎………………192

    震為雷………………200

    艮為山………………208

    風山漸………………216

    雷澤歸妹………………224

    雷火豐………………231

    火山旅………………239

    巽為風………………246

    兌為澤………………254

    風水渙………………262

    水澤節………………269

    風澤中孚………………276

    雷山小過………………285

    水火既濟………………294

    火水未濟………………303






    序言



      伏羲畫八卦,為中國文字的雛形,文王演周易,是中國文化的開端。《易經》這部書,不但是中國最古老的經典,而且自古以來,就被推崇備至,尊為「群經之首」。



      「經」就是道,就是理;天地的大道理,人生的大道理。闡明天理、人道的書,稱作「經」;「經」是最神聖的典籍,權威的著作,也是一切真理的源泉。天理亦即人道。



      宇宙包羅萬象,變化莫測;人生機緣際遇,難以預料;《易經?繫辭傳》中說: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易經》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中通萬物之情;究天人之際,探索宇宙、人生必變、所變、不變的大原理;通古今之變,闡明人生知變、應變、適變的大法則,以為人類行為的規範,這一天理即人道的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稱作「天人之學」,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一切學術思想的根源,中國傳統文化的最大特色。孔子刪《詩》《書》,訂《禮》《樂》,作《春秋》,然後傳述《易》,儒家將《易經》冠為六經之首;而且春秋、戰國時代的儒、道、墨等諸子百家,以及唐、宋以後儒、佛、道各家的學術思想,也無不淵源於《易經》的天人之學。因而,要瞭解中國文化,就不能不由《易經》著手;《易經》在中國文化學術史上的崇高地位,由此就可以想見。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