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二十五年前,筆者還在台大唸書時,當時刑法仍是威權者打壓異己的工具。近幾年來,刑法成為越來越多人關心與切身的領域,除了傳統的暴力犯罪、財產犯罪之外,交通事故如過失致死或酒駕肇逃、醫療糾紛、商業爭端、網路失序、生活中各種人際衝突等,都可以看見刑法涉入的軌跡。人們以刑法解決爭端的動機,有相信正義得以伸張者,有期待司法還原真相者,亦有想以刑法之強制力、威嚇力去壓制他人以獲取利益者。這幾年來,筆者在刑法領域中看見了新的權力場域,除了取悅民意而不斷增生的刑法或特別刑法條文外,刑法工具化不僅為執政者所用,亦為一般人民所好。
刑法雖成為人們競相利用的工具,然而適用與解釋刑法的人,未必瞭解刑法的理念是要節制暴力、保障人權與追求利益衡平。筆者自德國回來台灣大學法律系任教,至今已近十二年,教學與研究的重心,一直圍繞在刑事法學,尤其致力於兩大重要且基礎的刑法課程:「刑法總則」與「刑法分則」。刑法總則內容除了闡釋犯罪與責任的核心概念外,亦包括用以解釋與適用刑法的體系架構與概念,其內容較「刑法分則」抽象許多。過去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常會設計一些案例事實作為教學的輔助,一來可使抽象的刑法概念具體化,二來也可引發學習動機與興趣,讓刑法總則的學習不會太艱澀難懂,因此本書在寫作安排上,延續過去課程設計的精神,在每個章節中盡可能先以案例事實作為引導,並在後續的內容中,針對案例事實所涉爭點加以說明,並解決各種「眾說紛紜」的難題。此外,刑法總則不是一門象牙塔內的學問,而是為了解決與解釋非常實際的犯罪事件而存在,為了避免抽象理論令讀者產生霧裡看花的隔閡感,本書亦收錄了許多實務判例、判決,除了可與刑法抽象理論相對應外,也使讀者能進一步瞭解實務的見解與趨向,或瞭解實務與理論之間的落差。
筆者長期研究刑事法,其間雖發表了不少期刊論文,但一直有個心願是出版一本有理論思想、有體系、結合實務見解且深入淺出的刑法總則教科書,使刑法初學者能有親近感,也希望使深入研究刑法者會有不同的想法激盪。因此,筆者於2013年到2014年間,花了近二年時間,將過去撰寫的課程講義與期刊論文整合與重新改寫,以完成此書。在這兩年的寫作期間,本書內容也成為這兩屆台大法律系學生的刑法總則教材,透過教學相長的互動過程,本書內容得以更為精進與完整。
最後,本書的完成必須感謝筆者的研究助理洪郁雅,台大法研所刑法組碩士班研究生林柔孜與林若榆同學,他們除了幫忙蒐集資料、查閱判決、修正格式、校對文字之外,更協助將書中編寫的案例與引用的判決加以命名,且提供諸多意見。本書的內容文字,雖然已推敲再三,恐仍有疏漏錯誤之處,歡迎給予批評指正。
王皇玉
2014年冬於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