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舂辣椒的滋味:清淨義民人群之認同內涵與變遷

舂辣椒的滋味:清淨義民人群之認同內涵與變遷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132350
吳秀雀
開學文化
2015年2月01日
117.00  元
HK$ 99.45  






ISBN:9789869132350
  • 叢書系列:人類學、民族誌、地方學
  • 規格:平裝 / 344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人類學、民族誌、地方學


  • 人文史地 > 概論











      吃辣,料理中那不起眼的「舂辣椒」,對義民聚落的村人而言,是對過去的一份記憶、是日常裡的平凡味道;它承載著人與人之間互動的社會關係,是交換、是互惠、是關懷,也是認同;而辣的程度,是「內」、「外」有分。

    ?

      這是一本描述清境地區義民人群的民族誌

      作者當年驚見「天堂」

      彷彿置身

      陌生國度

      從此深深迷惑其中

      她的經歷顛覆了多數人對這裡的刻板印象

    ?

      冬天,對清境義民人群來說,是準備「做」食物和期待「吃」粑粑的好季節。



      若逢寒流又天晴的日子,走在聚落裡,會發現家戶的屋簷下,用鉤子或衣架掛著一排排各式的臘肉臘腸;也可看到用竹編的圓形淺盤上,晾著黑黑的、一個一個用手捏成手掌般大的豆豉,不僅隨風飄來陣陣特殊的氣味,更形成一幅冬天特有的景象。



      大媽們親手做孩子們懷念的食物,成為一種儀式,透過「做給孩子們吃」的過程中,個人的情感藉由「做」與「吃」呈現,不僅個人得與過去的記憶連結,並且再現過去的家庭生活記憶。



      飲食保存了清境義民人群之個人或群體的記憶過往。從歷史脈絡來看,食物是戰亂中與家人分離經驗的記憶,是從家鄉到他鄉的一種苦難的滋味,是對家鄉野味的懷念,是人群間的認同標誌,是一種生活中的樂趣,是人與人之間彼此關懷的一種表達方式。當然,也是適應社會變遷的一種生存機制。





    推薦序�謝世忠 i

    人類學的滋味�邱韻芳 v

    串起撒落一地的珍珠�廖嘉展 x

    那山人,這山事�李立劭 xiii


    作者序 xvi

    ?

    第一章 導論 003

    驚見「天堂」? 004

    我在田野的日子 007

    從滇緬邊區游擊部隊說起 013

    走進清境義民聚落 021

    •壽亭新村•定遠新村•博望新村

    ?

    第二章 離散認同:多重的族群與異文化想像 043

    我是誰?我們是誰? 044

    不一樣的「外省人」 048

    社區總體營造下的「社區」想像 051

    觀光情境下的「異文化」想像 056

    ?

    第三章 聽,大媽說故事:從離鄉到返鄉 063

    說不完的逃難故事 066

    亂世情緣 078

    農場生活 090

    •從荒山到良田 •百合花卉的美麗與哀愁 •蘋果樹變城堡 •只剩紅白帖

    重返故鄉 117

    •聞到花香的味道 •擺得長長的飯與菜 •不要忘記我們,帶歌回去聽 •家鄉的蝴蝶

    ?

    第四章 生活的滋味:日常文化實踐與認同 139

    這娃也會「嘎」! 140

    烤個粑粑來吃吧! 145

    •苦難的滋味 •只要舂辣椒 •來自家鄉的氣味 •冬天到了

    一請神,二請人 174

    •壽亭宮:暖壽之夜 •慶安宮:大宴賓客的日子

    ?

    第五章 說自己的故事:觀光下的文化建構 201

    「競」與「合」的遊戲 203

    上山找「擺夷」 215

    •學習新族群名稱 •擺夷村�擺夷寨? •擺夷料理 •擺夷舞

    關於清境火把節 237

    •海報上的密碼 •看板上的答案 •大家說火把節

    說自己故事的地方 255

    •老照片旋風 •老皮箱裡的照片

    ?

    第六章 結論:「異域」與「在地」的連結 267

    離散記憶與認同 268

    日常文化的展演與傳承 271

    觀光發展下的文化再思考 275

    ?

    後記 279

    看見蛻變 279

    參加喪禮 282

    ?

    參考書目 294

    中文文獻 294

    英文文獻 308






    推薦序



    謝世忠/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教授




      人類學者專門為各個角落人群寫故事,故事寫得親切,無論冰原老林沙漠山頭,凡有人居,必能動容讀者。本書此等效果鮮明,閱之喜悅,更一下拉人至亞洲地區萬里遷徙的大時代歷史情懷,對於敘事中的大媽大爹人物,不由產生敬佩之心。吳秀雀女士獲有人類學碩士學位,年輕熱忱,知道文化分析道理,也能細膩誠意與人交往,於是本書的成功,早有跡象。本人受邀寫序,感到榮幸,稿子帶在身邊,臺灣寫到寮國,又轉往東北亞,過年前交卷,為書的出版祝福。



      臺灣南投清境農場住有來自雲南軍隊配上大陸東南亞尤其是緬甸北部非漢族眷屬的人家。此事早有人知,當然就是人類學家,那是一九八0年代初期的宋光宇先生紀錄。二次關注該批多元族裔社群者,依舊人類學圈內人,本人其一,清華大學孟智慧同學其二,主要均為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前三年的考察。又隔十年,如今的秀雀,集了大成,將擺夷(中國民族識別的傣族)與老黑(拉祜族)外加其他族民的資深女性,一一描繪,少女可憐,青年苦極,老來母性包容,自無邪童年緬甸一直到臺灣山林披荊斬棘,現在則觀光旅遊兼有文創營造。每一老媽媽,都是經典生命史的潛在報導人,她們記憶猶新,觀察敏銳,文化衝擊震撼,講出來的一件件事情,都是如此有趣有淚。秀雀很會寫字,文筆清新,拿到新書,包準毫不含糊,一定一口氣看完。



      本人在美國唸書時,被教授期待成為東南亞泰學專家,回臺教書之後,花比較長時間在原住民族群變遷議題,有點疏忽了泰寮文化專長本業,清境(事實上也包含桃園和高雄屏東的類同族裔組成社區)的研究,應是為自己重返東南亞作準備之舉,此後就真的專心寮國的課題,年年跑那邊田野。作為一名人類學家,實在不應就這麼放著這邊老田野地不管,當然心急得很,卻也分身無奈,秀雀是我學生(國立暨南國際大學邱韻芳副教授)的學生,跑上清境,從此駐足。師公怠忽,師孫接棒彌補,方才稍稍寬解心頭惦記著山上老友平安的壓力。謝謝秀雀,表現可圈可點。



      本書的優點不只是敘述了大媽們固有的「異族異邦異文化」老傳統,也點出她們數十年融於夫婿雲南地方生活方式的過程,更能加碼探討面對臺灣本土與當下全球意識濃烈狀況的景象。秀雀找題目,必花了一些時候,最終確定「舂辣椒的滋味」。這意味著作者認定特殊之製作與享用辣椒的種種行為觀點,足可代表現在的清境女性生活,它是文化,是懷鄉,也是族裔慣習,當年在山上,我也喜歡得要命,天天天下第一辣闖關,屢敗屢戰。



      人類學的眼力,很快地可以分出清境「擺夷」三村的內部區辨情形,也可看透三村與村外資本家建蓋歐風大民宿的劃線所在,亦能聽聞農場變動和村民關係轉換的點滴。這些些都在延續,也不斷有所變化,我和秀雀間隔的十年,縱然不是人事全非,也大有不同了,至少我的時代大爹報導仍多,而秀雀當今則全數大媽當家了。族人村民和外界互動增多,內在整合力道也有所加強,甚至加入投資賺錢或合作種花賣出等等,寫出了適應與創造的雙重努力。



      人類學當然最重視文化。清境看到什麼文化?單是「擺夷」一項,就夠吸引人的了。不過,還是需要製造,才能產生效果。公部門和資本家首開宣揚與製作「擺夷文化」之舉,那是我上山的初期。意料之外地,它不僅延續至今,越來越多村民不是予以配合,就是自己也來開創發明,於是各種西南少數民族意象(如麗江與西雙版納之名的餐館),紛紛現身;「文化活動」如火把節和長街宴,就算根本不是擺夷家鄉傳統,也能短時間內習慣有它。觀光文化與在地生活交融與共,寫下典例。秀雀對這些都很了解,所以,寫得清楚,也交代條理有序,值得好好閱讀。



      有這麼一本書出版,留下人類刻骨銘心經驗故事,秀雀立了功,清境大媽和她們的家人也辛苦了。半個世紀流轉,異國異族變國人,大家應多多認識,用心體會皺紋乾膚底層藏有的大媽勇不曲撓精神。




    寫於 大韓民國新濟州

    二0一五年二月十五日




    其 他 著 作
    1. 戀金術:金門田野奇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