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台灣當代藝術策展二十年

台灣當代藝術策展二十年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049859
呂佩怡/主編
典藏藝術家庭
2015年4月16日
167.00  元
HK$ 150.3  






ISBN:9789866049859
  • 叢書系列:Critique
  • 規格:平裝 / 352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Critique


  • 藝術設計 > 藝術總論 > 藝術理論


















    以在地現實做為我們的問題意識,以書寫抵抗遺忘





    前言

    一個實驗性的策展研究 呂佩怡



    專文

    在路上:─九○年代至今的台灣當代藝術策展 呂佩怡

    策展意識與獨立意識─重審台灣策展二十年 鄭慧華

    準策展狀態 :一九八○年代的策展空間生產 王品驊

    策展人的誕生:台灣策展教育的建構與發展趨向 林平



    訪談錄

    如何思考當代策展?─訪談徐文瑞 洪培馨

    策展的材料在哪裡?─訪談蔣伯欣 王慧如

    國藝會策展專案催生者─訪談賴香伶 張翡倩

    台灣策展如何深刻?─訪談黃海鳴 陳凱翔

    策展是一種溝通的誠意─訪談李俊賢 馮馨



    台灣當代策展地標

    策展意識進入台灣初期的觸發效應 蒲信昌

    從評審到策展人─ 一九九四年「環境藝術」中的責任藝評制 王慧如

    台灣當代藝術主體性在哪裡?檢視一九九六與一九九八台北雙年展 蕭雅云

    紙上作業的徵選策展案機制─以一九九九年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為例 呂佩怡

    一場聰明的冒險?─臺北國際雙年展「雙策展人制」十年 張斐倩

    新媒體策展的開端─「發光的城市」(2000) 馮馨

    展覽如何發聲─從「燕子之城」(2006)回望「盆邊主人」(1997) 馮馨

    理論作為策展架構─「赤裸人」(2006) 陳凱翔

    鑒機識變/見機制變─ 機制批判型策展在台灣 洪培馨

    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計畫(2010-2012) 張品杰



    年表

    書目

    作者群簡介










    林志明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這本有關台灣策展回顧與反思的集體書寫,誕生在我系上的師生之間,實是一件值得喜賀之事,尤其是看到近期碩士班課堂學生們的書寫,憶起和他們教學探討的情景,使我很樂意來為本書寫篇序文。



      在最近一堂研究所課程中,和同學們討論「策展意識」(the curitorial),結果一位同學回應說有「策展意識」的展覽策畫是為了「表達理念」。結果我立即的反應是,如果只是為了「表達理念」,那麼直接用寫作的方式即可,為何還要調動這麼多的資源,不斷需要解決各式各樣實際問題及進行各種必要協商呢?而且這實在是一件非常折騰人及勞累人的事情,猶記得我自己二○一一年由威尼斯策展回來,家人發現我兩鬢白髮陡增了不少!



      我想眼前這本書在整體主軸的選擇上,強調了策展是一個「文化行動」,也是一個「生產和詮釋意義」的過程,我想這是為何由二十多年前,「策展意識」在台灣開始萌芽,一直到今天已成為一個很「潮」的字眼,甚而我所在的學院裡也已開展了「策展學程」,設立了「駐校策展人」制度,並受到學生們的熱烈歡迎。



      回顧策展在台灣歷史發展的軌跡顯然是這本書的重要亮點,它由一個現在年輕人已完全不熟悉的字辭──「責任藝評」──開始,探討如何經由「策展人制度」的引入,獨立策展人風潮的展開,一直到當前正進入學院建制的現狀。這中間有許多著名的策展人都提供了他們的見證、書寫和意見,而透過共同參與的師生們合作,也由現存的史料中選出了二十年來十個具代表性的展覽來做個案研究。雖然這方面的選擇不太可能完整,甚而參與的年輕世代們對這些展覽的親身經驗和理解也是有限的,但對於台灣策展史的建構而言,本書仍具重要的意義,因為它勇敢地踏出了第一步。



      在我自己的經歷中,除了有親身的策展實踐並開始在最近展開一些反省,也指導過一些學生研究展覽。這其中總覺得展覽研究是學術上仍待開發的一個領域。這主要牽涉到一些方法論問題:首先單是由研究對象的界定就開始便產生問題,因為展覽首先是在一個動態之中進行,由時間面來看由開幕到結束,每一天會有所不同,甚至每一天的不同時刻,而展覽中的不同區段,尤其因為觀眾的參與和互動,都一直在變動之中。而且,如果把展覽不只當作品的選擇和佈置而產生的集合,而是當作一個也包括書寫、教育講解、各式紙本和新媒體出版所結構的複合體,那麼展覽研究的對象面向將會更複雜,更立體。



      由展覽研究方法論這角度來看,二○一○年自英國完成展覽研究領域博士論文的呂佩怡老師所主導的這本著作也十分有意義,它由策展的意義介入,開展出許多深具意義的「議題」:包括策展當代性、策展與藝術機制、策展人養成、策展與台灣藝術主體性、策展與企畫作業、新媒體策展、策展與理論、策展作為藝術行動等等。以「策展」為出發點,開展出展覽研究的許多線索與可能性,我想也是本書另一重要的貢獻。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