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生產方式的兩大支柱是「及時化(Just in time)」與「有人字旁的自?化」,一般談論比較多的是及時化,可藉著「物與情報的流動」改善來提升水準。在自?化方面,大都只談到異常狀況發生時,機械會自?判斷停止,缺乏更進一步的討論。因此有不少人會誤以為豐田生產方式只是「及時化」而已。事實上對顧客而言,準時交貨只是購買當下的必要條件,更重要的是,要將顧客每天會接觸到、感受到且品質優良的產品交給顧客,讓顧客每天都可藉由使用此品質優良產品所感受到的服務,而給我們滿意笑容的回饋,自?化是基於「每個人在自工程就做好品質,只有良品才能流動」的想法,因此方能做到「良品廉價」的境界。
近年來,為因應少量多樣及客製化市場趨勢、並且致力於提高產品附加價值,同時為了延續A-TEAM在台灣扮演中流砥柱的使命,並展現我們提升台灣整體競爭力之強烈企圖心而努力。桂盟將廠區LAYOUT融入U-Line的觀念並開發許多簡易『自?化』設備,為真正做到JIT(Just In Time),接單生產的交貨前置時間從最初的目標10天,目前還向著8天不斷地挑戰與改善,桂盟有今日的蛻變,可說拜推動TPS所賜而受惠良多。
2001年下半年,個人承蒙日本東京大學製造管理研究中心(Manufacturing Management Research Center, MMRC)主任藤本隆宏教授的邀請,在日本東京大學客座研究半年。藤本教授為豐田模式研究的翹楚,他跟我提及在他過去25年的研究過程中,進入生產現場觀察及訪談、學習遠超過千次。這種研究方式令我印象深刻,原來現地現物的研究精神對於學者的研究仍然適用。親眼目睹滿頭白髮的藤本教授在作業現場,拿著筆記本專注地聽講與記錄實務者的說明,後面的學生亦步亦趨的場景,見證學術研究與企業實務的結合竟然可以這麼自然,而感到興奮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