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布萊希特的情人

布萊希特的情人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1346328
賈克-皮耶.阿梅特
繆詠華
時報出版
2007年3月29日
93.00  元
HK$ 83.7  






ISBN:9789571346328
  • 叢書系列:大師名作坊
  • 規格:平裝 / 264頁 / 16k菊
    大師名作坊


  • 文學小說 > 翻譯文學 > 法國文學











      第100屆(2003年)龔固爾文學獎得獎作品。評審評譽:「一部精心醞釀的成熟作品,完美地將德國文化、戲劇、獨特的女性等等融於一爐。」以德國戲劇大師、反希特勒的左派作家布萊希特(1898-1956)為主題,虛設了一位情人瑪莉亞.艾希。瑪莉亞.艾希以迷人的女演員身分出現,事實上卻是東德祕密警察所選的間諜,一方面她以8年的時間監控布萊希特最後的生命時光,另一方面,她內心無望地愛著情報關,小說的成功正在於表現該女子幻想漸滅人生。阿梅特在虛構的故事中納入了大量歷史事實,既投入研究布萊希特的日記,亦在柏林居住兩年,最後得以法語寫就既帶濃厚德國味,亦有舞台劇色彩的獲獎小說。

    名人推薦語

      1948年,流亡多年的德國名劇作家布萊希特重返柏林,表面上受到祖國的歡迎,成為各種聚會邀請人物,暗地裡,東德政府監視他,小說以獨特、舞台劇般白描的語言,以現實與內在的張力刻畫出愛情的另一種面貌,評審除推崇本書作者能夠用法文寫出德語氛圍,更稱許本書成功將不同題材洽如其份地融合。

    作者簡介

    賈克-皮耶.阿梅特(Jacques-Pierre Amette,1943-)

      法國諾曼地人。長短篇小說家、劇作家、記者、編劇、文學評論家、傳記作家等等。 1970 年,阿梅特在馬丁尼克島成了《法蘭西-安地列斯》的記者,以及《紐約時報》的當地連絡員。兩年後,加入新創立的《焦點周刊》)團隊,負責文學評論。 1970至74年,他幫「法國文化電台」(France Culture)寫了好幾齣戲劇。精通德文,深受德國文學家影響,對德國有特殊感情。大學時代就醉心於湯瑪斯曼和賀德林,一有機會便會到萊茵河、黑森林、漢堡、柏林去小住幾天。甚直還花了整個夏天去杜賓根,以深入了解賀德林生活過的地方。幾年後,還寫下了《與理性道永別(或賀德林的法國之旅)》。1976年,當布萊希特的《工作日誌》出版後,原本就很欣賞《勇敢媽媽》和《三毛錢歌劇》的阿梅特,從而對布萊希特產生濃厚的興趣。他認為布氏既曖昧又神祕,難以捉摸,就算不是個天才,也絕對是才華洋溢,有時讓人恨得牙癢癢的,但永遠令人目眩神迷。

    譯者簡介

    繆詠華(Miao Yung Hua)

      翻譯高達、雷奈、侯麥、惹內、盧貝松、勒路許、歐容、布蕾雅等大師名片百餘部。曾榮獲法國在台協會邀請至橫濱影展及坎城影展採訪評論。法國文化部獎譯金得主。主要作品有:《文化多樣性與全球化》(麥田)、《鍋子、愛情與危機》(二魚)、《毒蛇在握》(美麗殿)、《CLT》(商務)、《甜蜜寶貝》(麥田)、《如何拍電影?夏布洛觀點》(桂冠)、《我曾經愛過》(天培)、《格列芙遊記》(大辣)等。






    東柏林,一九四八年 007

    第一章 008

    第二章 016

    第三章 030

    第四章 035

    第五章 040

    第六章 049

    第七章 054

    第八章 066

    第九章 071

    第十章 078

    第十一章 084

    第十二章 091

    第十三章 100

    第十四章 107

    第十五章 115

    第十六章 119

    第十七章 122

    布可夫,一九五二年 135

    第一章 136

    第二章 143

    第三章 149

    第四章 154

    第五章 161

    第六章 166

    第七章 172

    第八章 181

    第九章 187

    第十章 190

    第十一章 201

    第十二章 205

    第十三章 212

    第十四章 216

    第十五章 220

    西柏林,一九五二年 227

    第一章 228

    第二章 236

    第三章 241

    第四章 245

    第五章 250

    第六章 253






    《布萊希特的情人》譯後記 繆詠華

      跟本書的作者阿梅特一樣,我也不是要寫布萊希特。

      阿梅特因《布萊希特的情人》摘下二OO三年第一百屆龔固爾文學獎的桂冠,可說是百年來最戲劇化的一次。首先該獎傳統以來都是於每年十一月的第一個星期四才公佈,但該年卻提前於十月二十一日星期二下午便公佈了。龔固爾學院主席Edmonde Charles-Roux女士解釋道:

      「已經得過文學獎的作者,經常會在別的文學獎中受到排擠。這種風險無疑刺激了本評委會改變傳統,莫讓龔固爾獎成了個近似皆大歡喜的『安慰獎』。尤其千萬不能讓阿梅特成了本獎的遺珠之憾,因為他是『本評委會想要加冠』的得主。倘若因為日期的關係,倘若就因為他被另一文學獎選中,而與這位最有機會得到龔固爾獎的文學家失之交臂,那真的十分遺憾。」

      而原本懷疑被出版社耍了的阿梅特,這才終於相信「法國的」龔固爾文學獎竟然真的對他筆下「德國的」五O年代、對東柏林、對柏林人劇團感興趣!

      阿梅特慶祝獲得龔固爾獎的方式也頗另類──他買了六件Arrow的襯衫。

      至於為何選擇從一九四八年開始鋪陳?阿梅特的回答是:布萊希特因為抵抗希特勒而流亡海外十五載,到了美國後又受到FBI監視,他一心避免去莫斯科,孰不知莫斯科卻正是他大力宣揚的馬克思主義的殿堂啊!納粹失敗後,他載譽歸國,當上劇團領導,可說是適才適用,但隨後又遭到東德祕密警察監控。這一路走來,布萊希特始終不脫「流亡者」的身分!他也是個不屈不撓的鬥士,抵抗了希特勒,但尤其是以各式各樣的中國把戲去抵抗東德官方的樣板宣傳。就是這種種矛盾才讓阿梅特著迷!

      不過阿梅特最感興趣的不是人前的布萊希特,而是私底下的他。於是才將布氏身邊的女人予以「濃縮」,為他捏造出了一個情人──瑪莉亞?艾希──以便就近刺探。

      然而,世事完全不如歷經納粹磨難的瑪莉亞所期待的那般。她急於想成為優秀的反納粹女鬥士,她也的確成了監視布萊希特的工具;她急於討好布萊希特,卻愛上了祕密警察;她急於表現她那顆對黨國的熾熱且純淨的心,卻又笨手笨腳,無法勝任間諜一職;她急於演好戲,可她的膽怯生澀與布萊希特的聰明才智卻阻礙了她;她急於投入女兒的懷抱,卻發現與孩子的距離很遠。事實上,誠如布萊希特在書中所言:「這個女人不過是個舞台上的旅行袋,活道具。」甚至連瑪莉亞自己都覺得「她只是一件沒用、任憑擺佈、掛在衣架上的禮服。」而這正是阿梅特所想表現的──在聰明如布萊希特者的面前,瑪莉亞益顯笨拙渺小。在命運的捉弄下,在大時代洪流的沖激下,小人物瑪莉亞更是毫無招架之力,唯有隨波逐流……

      作者對該書的準備是很全面的,除了奉布萊希特的《工作日誌》為圭臬外,還參考了當時「書亢(Suhrkamp)」所出版過的上百張照片,同時也跟福樓拜寫《薩朗波》時所下的功夫一般,數度親赴柏林蒐集資料,浸淫於當地的氛圍之中,這對描寫書中人物的外表、服裝、地點、背景助益甚大,從而才寫出了這麼一本德國風味濃厚的法國小說。勒?卡雷筆下一九五O年代柏林的間諜活動也給了阿梅特不少靈感;至於東德政治圈和文化官僚高層的情形,則仰仗遍讀相關評論及當時的報紙;此外也博覽美德兩國史學家的論述,諸如Dennis L. Bark和Joachim Fest。阿梅特在本書中力求逼真,符合史實,讀者諸君可透過瑪莉亞,看到布萊希特的生命力、趣味,但也看到了爾虞我詐、見不得人、權謀操弄,以及對權力的好胃口,這些在在都成了小說的好題材,豐富了故事的曖昧性,最主要的是避免把布萊希特寫成一個聖人。

      這是本虛實交替、如夢似幻、文體輕靈、主題卻沉重的小說。由於布萊希特相當心儀中國,加上阿梅特頗喜歡用層疊短句、名詞排列的修辭法,忝為譯者的我在譯文表現方面,特別添點「中國色彩」以討布萊希特歡心、以符合小說語言給我的感覺。例如:「溝壑、山巒、小橋、流水、廢墟。」「狗爪子、小麻雀、帷幔、矮凳、瓦缽、啤酒、還有墨汁寫成的詩。」就令我想起馬致遠元曲〈天淨沙 秋思〉中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而「昏昏暗暗,窸窸窣窣,潺潺淙淙。」則是刻意採用李清照宋詞〈聲聲慢〉的手法,利用疊字強烈的聲調性來塑造氣氛。而由於故事的時空背景是一九五O年代的共產東德,所以也用了許多「又紅又專」的共黨術語,遣詞用語亦偏向懷舊古風。在表現愛國愛黨的祕密警察漢斯?特洛時,更儘量使用「官式語言」,不時把各政權均樂於用來宣傳「大同世界」的樣板文章〈禮運大同篇〉給派上用場。此外,在可能的情況之下,也力求對仗、形式工整,以期能起著等同「中式對聯」的效果:「她秀髮如雲,我可白髮蒼蒼;她正值花樣,我則年華老去!」「那方希特勒唾沫四濺大聲疾呼,將其人民投入了永遠要更快的踢正步行列;這廂布萊希特的打字機嗒嗒嗒地響個不停,一首首振奮人心的衝鋒槍詩詞躍然筆下。」

      阿梅特承認寫這本書時,有點偏執狂的傾向,就連朋友都劃分成布萊希特派和非布萊希特派,而且還往往不想搭理後者;他甚至還抽跟布氏同牌子的美國雪茄。但卻也因布氏的厚顏無恥、驕傲自大、貪婪不已、玩世不恭,不時恨得牙癢癢。然而,甚至連小說都寫完了,陰魂不散的布萊希特,還一直纏繞著阿梅特……

      跟本書的作者阿梅特一樣,我不是要寫布萊希特;跟本書的作者一樣,我還是寫了布萊希特。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