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序
本書從2009年出版,至今已經六年,書中所探討的心理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基本上還是具有參考價值,但是如果能夠進行修訂應該會更好,因此在心理出版社林敬堯總編輯的鼓勵和林汝穎執行編輯的協助下,進行本書的修訂。本書第二版主要是配合《心理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而進行修訂,修訂的重點包括:1.部分疾病名稱的調整,例如精神分裂症更名為「思覺失調症」,社交恐懼症更名為「社交焦慮症」等;2.心理疾病盛行率的更新;3.延伸閱讀書單的更新;以及4.刪除五軸診斷等。
隨著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的設置,台灣心理師人數的逐年增加,各醫療院所及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提供心理諮詢服務,以及民眾心理健康意識的提高,社會大眾對於心理疾病的衛教需求也會愈來愈多。本書的修訂將可以提供給民眾最新的心理疾病相關診斷和治療的訊息,心理衛生相關系所的學生和研究生在選修變態心理學時,也可以有一本和DSM-5同步更新的教科書,從本書中獲得最新的資料。
華人社會對於心理疾病的中文翻譯並沒有統一,每個醫師和心理師對於心理疾病的中文翻譯各有其偏好,本書也不例外。當讀者發現本書部分心理疾病的名稱和中文版《DSM-5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裡的名稱不一致時,不妨自己思考一下,哪個中文翻譯比較好?本書基於心理衛生教育推廣的理念,傾向於使用比較正確、通俗、口語,以及容易了解的中文翻譯,希望讀者也會認同。
舉三個例子來說,Bipolar Disorder中文版DSM-5翻譯為雙相情緒障礙症,本書翻譯為躁鬱症;Neurocognitive Disorder中文版DSM-5翻譯為認知障礙症,本書翻譯為老年失智症;Conduct Disorder 中文版DSM-5翻譯為行為規範障礙症,本書翻譯為行為障礙症。在字譯和意譯之間,本書選擇意譯,其他心理疾病的中文翻譯也是秉此原則進行,特此說明。以前DSM-IV中文版將disorder 翻譯為疾患,我就覺得很不適當,直接翻譯為病、症、障礙或障礙症,會比較適當。因此,個人認為DSM-5中文版的翻譯比DSM-IV中文版要好很多。
最後感謝使用本書的讀者,希望讀者可以從中受惠,本書如果有不盡完善的地方,也請讀者給予指正。
林家興
2015年3月於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