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古都」當然是指京都,此一中篇小說是川端從一九六一年十月八日起至翌年的一月在朝日新聞連載的;此書的單行本的後序中,川端表示自己在執筆實因為服用多年的安眠藥中毒很嚴重,因此大部分是在朦朧狀態中寫的,告白這是「我的異常下的產品」,身心都是處於一種高度的危機感,但是事實上作品完全未見有任何衰弱與紊亂,題材本身也並未有什麼異常,反而為川端小說中比較接近日常一部作品;川端因為自己不安,不斷加以修正之外,並請京都人將其中的對白修改為京都腔。
小說是以京都舞台,並以北山杉的窮人家女兒苗子與從棄嬰而讓西陣大和服批發商養大的千金小姐的千重子兩位美麗的雙胞胎姊妹為主軸,將傾慕她們的秀男以及龍助捲進來,而有著離奇的命運與邂逅。
小說的主角雖然是姊妹花,但是另一方面在讀小說的同時會覺得小說真正的主角是京都美麗的四季以及在京都人的生活;小說中出現的場景有平安神宮的賞花、嵯峨的尼姑庵、植物園的楠樹、葵祭、鞍馬寺的伐竹會、祇園祭的宵山、大文字燒、時代祭、南禪寺、圓山公園的左阿彌、粉雪等,像是在欣賞描繪京都四季的祭典以及一年中各種行事的彩圖般,像是地理、風情小說;當然不僅是看得見的景色,川端還熟練地勾畫出守護著古老傳統的和服批發商、西陣的織屋等等京都人的生活與氣質,以及蘊藏在其深處的熾烈的對於工夫、設計等的熱情。
小說究竟是背後的景物襯托人物呢?還是用人物來凸顯京都景物呢?「古都」給人的感覺是後者,也就是景物為主的傾向較強,等於是京都的風情詩;像千重子是遭拋棄在弁柄格子窗的古風老鋪的門前,這是明治維新前京都町屋的建築,千重子養父的太吉郎幾乎都未曾加以改變,因此店本身也有百年以上的歷史;;川端所秒寫的當時的都會的京都,現在在日本已經像是另一乾坤,像是千重子養鈴蟲的古丹波壺的壺中天地。
「古都」在川端文學中也是極為日本的、正統的小說,雖然故事是比較稍微通俗的小說,但是其中還是有飄逸著一些妖豔的氣氛,像是雙胞胎姊妹花的關係已經超越了宿命的血親之愛,而與同性戀似的感情相通,此外也處女崇拜的美學。
戰後川端的出發點是他對源流的傳統的自覺,「古都」中的男人都是從事傳統紡織藝品的人,其前途並不樂觀,不論是描繪圖案、手工織錦等,均有即將消失的預感,此外當時川端寫的一些京都的社寺、名勝的古老祭典或是街景,甚至自然的風物,現在和四十幾年前比起來,有不少已經失去了;但是傳統是有兩種表情的,在人為的創造上是未知的,但是結果是已知的,此外傳統還有兩種不可解的面孔,便是創造與破壞,完成與未完成,自然與人為,「古都」的伏流便是傳統的這種難以理解的傳統的形象,像小說一開頭的千重子所著眼的在紅葉枯木上寄生的兩株堇花,便是生命所不可避免的衰退以及生命自己所追求的更新;千重子在古丹波壺中養鈴蟲也是如此,為了無限地讓生命延長,生命本身會衰滅,為了更新生命便必然出現犧牲者,或是還有其他的選擇?「古都」的風景渲染出與生命相關的濃厚的犯罪性,同時也織出傳統此一風景,因為兩者均有衰滅與更新的這種共通的作業。
苗子生活的北山杉的風景也看得出有自然的生命與人為的苛責相剋的模樣,川端對人造林所完成的風景的美,視為是人為對自然的冒瀆的結果,不過在該處,人又搬進了傳統的東西,讓人為的犯罪性當作一種無可避免的宿命而沈澱,因此傳統絕非自然本身,自然終將毀滅,人不斷冒瀆自然,然後讓原本的生命能永續發展;這是川端所描繪的風景並非僅是是觀光指南,依然瀰漫了川端流的寓意。
千重子也是川端的典型的理想的女人,溫柔體貼、優雅,而且比中宮寺與廣隆寺的彌勒還美,精神純粹,像是天上之人,是超越現實之美;此外,千重子對於與自己無血緣關係的養父的感情令人矚目,在戀父情結下不斷淡淡地迴避與其他男人的關係,排除與男人的性的因素,反而是對同性(女性)較為親近,但是這些光景充滿了無心與無垢,姊妹花唯一一起過夜的那晚屋外飄著粉雪,象徵著兩人進入一個共同驅逐性愛的世界;「古都」是無結局的愛情故事,如果繼續寫下去將會如何呢?川端自己說「或許是悲戀、悲劇吧!」但是古都也會有永遠持續的新的生命的鼓動吧!
劉黎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