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巷弄創業家

巷弄創業家

庫存=1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570845891
李仁芳
聯經出版公司
2015年8月25日
130.00  元
HK$ 110.5  






ISBN:9789570845891
  • 叢書系列:創新觀點
  • 規格:平裝 / 328頁 / 25k正
    創新觀點


  • 商業理財 > 管理與領導 > 各行各業經營












    寶島台灣臥虎藏龍,城鄉各地都有高人大隱於市井。

    李仁芳在全島各處,發掘生活產業各領域創新達人,

    這些「巷弄創業家」正在各地為在地人文地景編織璀璨亮點,

    不僅提供有甜度、有溫度的優質生活服務,

    更讓國內外遊客,近悅遠來。





    自序 巷弄創業家的時代



    PART 1 生活的存在感與巷弄創業精神

    巷弄創業,體小相大

    巷弄創意事業的In與Out

    地方風土資本與青年微型創業

    一盞茶與一間老宅

    巷弄生活家的生活風格

    生活空間與生活風格

    巷弄創業家的智慧資本與風土資本投資

    巷弄生活家的心靈力量

    巷弄創業家的終極競爭力

    巷弄創業家創建風格的技藝



    PART 2 巷弄創業家的風貌

    深山閒居生活,心適自在空間──食養山房

    創造天然時尚的衣飾──天染工坊

    青鬱覆蔽山城,潛心孕育的一抹嬌豔──山芙蓉

    順勢而為的現代老莊主義實踐者──無為草堂

    東方飲茶文化與時尚的完美邂逅──采采食茶文化

    從門外漢到咖啡達人──相思李舍

    倘佯在古室茶香中的心靈之旅──紫藤廬茶藝館

    日日是好日,處處皆創意──蘑菇生活小鋪

    世外桃源一仙境──水來青舍

    散發藥草味、人情味與生活真善美──阿原肥皂

    從茶開始,延續北埔文化──水井茶堂

    融合茶、陶、畫,展現生活新風貌──九份茶坊

    新生活美學,創造「東方人文」品牌──The One

    動人故事增添米飯好滋味──掌生穀粒



    PART 3 巷弄創意事業的發生學

    城鄉即創意生活園

    城?街區是活態美術館

    有「食養」,也有「視養」的國民生活美學

    水岸街區設計與美學判斷力養成

    創意事業開在生活巷弄間

    生活的戲劇──巷弄街道皆舞台

    市井空間皆創意

    優質生活事業,需要優質巷弄風土

    「洗心」工房:鑲嵌在巷弄綠意間的明珠

    巷弄創意事業,需要生活條件的比較利益

    原鄉風土涵養美的尺度與定義

    運用空間力,加持在地創意事業?品力

    美麗風土是孕育創造才具的底力,也是養成鑑賞力的張本

    街巷生活空間的存在感,是師匠創意的源頭

    巷弄創意事業,群聚於優雅風土環境

    巷弄創業進化雖緩,卻依然動人

    七千八百三十五個美麗

    創弄創業家的時代:從用品物件到生活空間

    四個同心圓:商品力、空間力、風土力

    地氣人氣相輝映:品人開品店,住品居



    附錄 舊街區的新活力──周奕成與大藝埕






    自序



      這本書是關於台灣各地城鄉巷弄間,一些微型生活事業創業家,創建在地小事業,編織璀璨人文地景,提升在地生活甜度的故事。



      多年來,我不時關切台灣巷弄創業與創業家事跡,基於下述五項思考:



      一、發揮地方特色,強化在地產業發展



      長久以來,政府對台灣產業發展政策的主旋律一直是「國際化、自由化」。比如對台灣很重要的資訊電子業,在2011年三角貿易(台灣接單、大陸生產�出貨、全球市場)銷售收入占全部營收高達66%(製造業占36%),而且近五年來成長了18.7%(製造業占11.6%)。因為「台灣接單,海外生產」比重愈來愈高,導致國內就業機會不足,實質薪資倒退回1990年代水準,所得分配不均問題日益惡化。



      目前的狀況是出口持續成長,但無論商品順差或三角貿易服務輸出的資金,並不一定會匯回台灣。即便匯回台灣,也未必分配給多數人(台灣受雇人員報酬占GDP比率,自1990年以來一路下滑:1991年51.56%到2012年46.17%,2010年最低點44.55%),國民消費也未必因經濟成長而增加。



      台灣所謂經濟成長,很多的附加價值、很大比例的就業貢獻,都沒有落實在台灣。



      社會的部分輿論與2014年7月的經貿國是會議,終於起步討論關於在地產業的發展。



      就政府過去的產業政策來看,的確比較偏向提升產業出口競爭力,因為競爭力不提升,就無法在國際上競爭。



      關於在地產業的發展,一直被認為只是滿足內需而存在,而台灣2千3百萬人口的內需市場,對一向以量取勝的OEM�ODM代工出口廠商來說,實在看不上眼;而就政府對在地產業的政策定位來說,過去也大多視為弱勢待輔導的傳統產業而已。



      其實,在地產業的發展,可以是台灣經濟結構轉型重要動能來源之一。比如一些北歐國家,人口、國土幅員都比台灣小,但對出口的依賴遠低於台灣,人民生活品質及國民福祉則大幅超越台灣。



      過去,大多數的台灣主流產業一直在歐美日供應鏈主導下,扮演製造代工的角色,並不直接接觸消費者,一向不熟悉經營最終消費市場。



      未來,台灣經濟成長模式勢必從依賴出口調整為兼顧出口和內需,必須更加重視和國民居住、生活環境品質有關的在地產業投資和經濟活動,產業發展也必須重視創新及多元化,並和在地就業及人民生活福祉緊密結合。



      另一方面,台灣生活型態及需求,在華人區域具有相當程度的代表性。因此,台灣在地產業發展,不應只著眼於內需收歛性思維,政策上更應思考如何促進與海外市場(出口或觀光)的接軌。



      「巷弄創業家」的志業,正是灌溉心力於在地生活事業,提供有甜度、有溫度的優質在地生活服務。



      二、台灣文化觀光事業須從建設生活大國奠立基礎



      世界觀光機構報告指出,國際旅行正逐漸變成一般人可以隨手取得的消費服務。估計從1995年到2020年,全球國際觀光旅客人數將從5億6千萬人(觀光收入4千億美元),成長到16億人(觀光收入 2兆美元)。這相當於每年平均成長率6.7%,是世界各國預估的GDP最大成長率的一倍以上。



      毫無疑問的,觀光勢將成為21世紀的骨幹產業之一。21世紀是觀光旅遊及文化創意、生活產業的世紀。台灣當然不能例外。2014年台灣觀光旅遊可創造新台幣7千6百億元產值,2020年觀光客可達1650萬人,每人花費7.5萬元,可創造1.24兆元產值,同年國內外旅遊可貢獻GDP達 2兆元。就業人口可從2014年65萬人,到2020年增加為115萬,每就業人口創造的產值從每年120萬元提升到170萬元。



      一個文化觀光鼎盛的國家,一定有蓬勃發展且演化細緻的在地生活產業撐持。最有深度,也最有永續發展能力的觀光發展,不見得是大山大水大景點的消費,而是在地生活、在地文化的分享。所謂「打造觀光城鄉」,就是重新發現、重新創造該城鄉最引以自豪的特色。



      台灣在華人社區具有「優質生活中心」的位置,我們應運用這槓桿優勢,協力民間大力發展國際文化觀光與國民旅遊事業,進而帶動各城鄉巷弄間在地生活產業的成長。創建城鄉巷弄間的在地生活產業,是不會後悔、也不會失望的投資,因為可以灌溉土地及餵養子民。



      台灣極具發展在地生活產業與文化觀光的潛勢,而在發展這些產業的同時,也為台灣原本獨樹一幟的自然、人文資源注入更豐富的文化底蘊,累積更豐富的人文素養,並為生活其間的子民創造根留台灣、永續增值的原鄉生活空間與在地產業,使台灣豐美的生活與文化成為21世紀最美好、最鮮活的華人社區。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