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拒絕家庭意外!居家安全設計健檢100+:瓦斯•水電•防墜•防盜,讓家人遠離危險的保平安設計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創作世代:地景•夢境•怪獸•解構•隱身•靜物
庫存 > 5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864590100
唐唐
積木
2015年9月17日
160.00 元
HK$ 128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4590100
叢書系列:
art school
規格:平裝 / 192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art school
分
類
藝術設計
>
藝術總論
>
藝術理論
同
類
書
推
薦
圖解合成器入門
圖解流行•搖滾 吉他大師技法
花繪物語:畫筆下的植物學
Pattern Design圖解圖樣設計
清明上河圖:宋朝的一天
內
容
簡
介
當具有高度商業目的性的插畫,遇上自主創作的純藝術,會有什麼樣的火花?
身為一個創作者,如何在生活與創作熱情中取得平衡?我們熟悉的商業插畫家在為自己創作時,是否擁有截然不同的面貌?
六位創作者以插畫為出發點,各自乘著不同的媒材,卻都駛往相同的目的地。
同樣的人生景致,藉著各自的創作,以不同的姿態重生。
由資深繪本插畫家唐唐策畫,專訪三十、四十、五十世代六位創作者。看環境的變遷、市場風氣的改變,如何影響這六位創作者的創作歷程與風格。更深入探討這些藝術創作者如何由插畫出發,再跨足到更純粹、藝術性更高的自主創作,並由作品呈現出自身的故事與轉變。
目
錄
【策畫者的話】
一條無中生出的路
以插畫為起點的視覺創作
唐唐
川貝母 的祕境滋生
祕境之中滋生蔓長的地景
商少真 的背向華麗
背向華麗,赤足走入夢之境深處
阿咧 的逃逸世界
潛伏現實,奇想怪獸的逃逸世界
達姆 的視覺解構
在文字吐納間,解構風景
崔永嬿 理性、任性的創作姿態
隱身邊緣,佔據一個故事的空間
唐唐 的靜物姿態
不朝向過去、也不朝向未來的臉
【採訪後記】
流連.物語幻城
劉佳旻
序
策劃人的話
一條從無中生出的路:以插畫為起點的視覺創作 唐唐
開始萌生出版這本書的念頭,是2010 年剛結束第一次個展的時候。那時感覺到無論是在歐美、或在日本,以插畫或其他視覺藝術的作品集、論述與專書都非常多,台灣卻相對地少─特別是自己從事的插畫領域。在國外,插畫創作被視為一種藝術形式,這點無庸置疑;但是對台灣來說,這個藝術類型卻到近幾年才開始較廣泛地被重視。
在任職的出版社做出第一本繪本時,台灣自製的繪本還很少,甚至連翻譯的繪本也不多。當時能夠看見插畫的地方只有報紙副刊和一些國外的插畫年鑑。這幾年創作環境逐漸成熟,新一代的創作者不斷出現,而長時間投入插畫�繪本的創作者也都慢慢走出一條自己的路:創作的語彙越來越純粹、風格也不斷創新。有一些創作者甚至從插畫的範疇開始轉化,發展成純粹的藝術語彙,媒材上也開始脫離平面的插畫創作,投入像是陶藝、雕塑、油畫等創作。
插畫經常被認為是一個相對通俗的藝術形式,這或許與插畫是跟文字搭配、作為一種應用藝術有關。這條慢慢地被走來、從插畫做為起點開始發生的視覺創作,是一個什麼樣的空間呢?而在這幾年又有怎麼樣的發展過程呢?於是我向積木文化總編輯提出出版計劃,希望可以集結一本藝術專書,記錄在台灣長期投入創作的插畫家,他們各自發展出的藝術形式。我希望這本書不單只是一個作品的合輯,而是能夠更精準地記錄他們各自轉變的脈絡,及以這本書的創作者為縮影,投映出「插畫藝術」,如何蛻轉、演化,進而拓踏出一條新的藝術風格。
在這本書中,選擇了六位跨越不同世代的創作者,然而這些分屬不同時代的創作者,在創作時面對來自於時代的不同處境,卻發展出極為相似的核心:我們都是一群以插畫做為起點,但是不斷追求視覺創作語彙純粹化的作者。雖然各自發展出來的創作形態與創作主題不盡相同,但是在這六個人的創作脈絡中,都能清楚看到他們是非常不安於室、不容易滿足現狀的創作者,他們非常積極地追求如何呈現自己的想法、表現自己的風格,並且漸漸在這樣的過程中跳脫別人要求的創作範疇而為自己創作。
一般來說,插畫是把文字、訊息或故事框架從畫面的外面拉進畫面裡頭,讓文章或者故事的訊息進入畫面。然而這本書中收錄的這些創作者們,卻不滿足於這樣的形式,他們以自己獨有的創作語彙表達,即便是接案也都是「發自內在的創作」。
本書收錄的六位作者,大多是我一直關注並且在創作領域裡辛勤耕耘的創作者。
崔永嬿在插畫創作轉向藝術創作的歷程上與我非常相似:接插畫、美編同時也創作繪本,然後漸漸地開始發展與插畫截然不同的藝術創作,她長時間投入雕塑創作而發展出帶著戲謔幽默的作品風格,呈現一個全新的風貌。
一直待在時尚圈的商少真,我第一次看到她的作品是在新藝術博覽會,她細膩、華麗的風格,古典卻具當代精神的作品,讓我非常驚豔,她對細節的描繪功力更令人讚歎,在看到她作品的當下就想邀請她參與這本書。
我曾經和阿咧一起參加由崔永嬿策展的〈說故事的人—國際插畫家聯展〉。當時對他展出陶藝及黑白線條描繪的怪物作品印象非常深刻,他畫圖的方式也讓我非常訝異,左畫到右、上畫到下。我常好奇他腦子裡到底裝了多少造型,因為他一拿起筆就可以不停地畫下去,一口氣畫出幾百個造型,對造型的創造力與敏銳度非常高。
達姆的作品常出現在出版品中,經常帶給人驚喜,她持續嘗試新的技法、大膽略帶歪斜的線條,帶著立體派風格的拼貼作品和之後版畫風格的作品,都是她不斷創造的新藝術語彙。
第一次看到川貝母的作品是在2005 年,當時在波隆那參觀原畫展,那時候他還是個學生。之後便常在台灣報紙副刊上看到他陸續發表的作品,而現在更能在《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知名國外媒體看到他的作品,風格也從入選波隆那的潘昀珈時期轉換成現在大家熟知的川貝母風格。
這六位創作者,我、商少真、崔永嬿都積極發展自己的藝術創作,而阿咧在藝術與插畫中遊走;達姆與川貝母則是以插畫創作為主,我們都是在聆聽業主需求的同時,也能帶著自己的創作核心巧妙地融合在裡面。
這本書從開始構思、實際執行到最後完成,經歷了三年左右的時間,在這時間裡,每個創作者的狀態都有一些變化。當初他們加入這本書的計畫時,有人才開始發展自己的藝術創作,也有人剛開完自己第一次個展;然而隨著這本書逐漸進行、接近完成的這個時間點,再回頭檢視,他們的作品已經累積到一定的評價,也都開始有具代表性的作品了。在這次每個人收錄的約二十件作品中,展現每個創作者近五年來的精華與轉變脈絡。這六位風格�類型截然不同的創作者,提供了多元的美學觀點,讓讀者們不只能看到自己喜歡的作品和創作者,同時讓讀者繼續連結到其他類型的風格。
透過這本書,希望能讓大家看到我們是這樣成長過來,並一步一步走到這裡。更希望在這本書中所呈現的,並不是一個作品集的成果展現,而更像是提供一個歷程的紀錄,並同時呈現出時代的縮影;將這些創作者的個別脈絡組織起來,或許有助於對整個台灣插畫及新視覺藝術的觀察。(劉佳旻╱紀錄整理)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