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那些動物告訴我的事:用科學角度透視動物的思想世界
定價127.00元
8
折優惠:
HK$10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都市裡的動物行為學:烏鴉的教科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622698
松原始
張東君
貓頭鷹
2015年10月24日
140.00 元
HK$ 133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2622698
叢書系列:
貓頭鷹書房
規格:平裝 / 336頁 / 25k正
貓頭鷹書房
分
類
自然科普
>
動物/植物
>
生態/動物行為
同
類
書
推
薦
大小貓熊:你不知道的動物小祕密(日本SMA大賽特別獎動物圖文小劇場)
小鳥小哲學:重拾平衡、找回生活餘裕的22堂課
紫斑蝶 修訂版
追蝶人:詹家龍與臺灣最美86隻蝴蝶的故事(永久珍藏•極美蝶舞小海報2張)
天生就是超級咖:這些動物的驚人祕密—我很奇怪但很可愛2【博客來獨家限量親簽版】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數學女孩秘密筆記:整數篇
出版禁止
尼采:從酒神到超人
善惡的彼岸:一個未來哲學的序曲
治癒你,治癒牠:貓咪經穴按摩(新版)
降膽固醇特效食譜
內
容
簡
介
日本狂銷兩萬冊,都市鳥類行為學巨作!
紮實又搞笑的觀察記錄,「唯一烏鴉狂人」帶你一覽烏鴉的狂亂國度。
序
推薦序
大自然不缺少故事,只是缺少發現
林大利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
「觀察」是探索自然的第一步,也是形塑科學知識的基礎。
大自然就像是一本還沒被讀完、無窮盡的教科書。牛頓曾說:「我就像在海灘上玩耍的孩子,一會發現美麗的石子,一會兒發現有趣的貝殼,然而,面對眼前的茫茫大海,我卻一無所知。」即便經歷幾世紀的探險,科學家對這本教科書依舊相當陌生。但是,書裡的因果趣味與來龍去脈,並不是只有科學家才能深究,每個人都生活在這本教科書當中,裡面的任何一頁、字字句句,都可以自由徜徉,探索玩味。
無論科技如何日新月異,人類還是生存於自然,所有的生物也是如此。整個自然是一個互依互存,難以分割的整體,所有的生物都無法完全獨立生存。我們從出生開始的學習與成長過程,都是在認識這個世界的組成與運作,才有辦法在世界中生存。人類已經大幅的改變這個地球,許多自然原野地被取代,即便如此,我們仍然於自然中與許多生物共存,都是在自然中求生的一份子。
觀察是與大自然接觸的窗口,也是探索自然的第一步。哥白尼將人類自宇宙中心請出,達爾文將人類萬物之靈的皇冠摘下,這些爆炸性的科學突破,是來自於對星體和生物聚沙成塔的觀察紀錄。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即便是生活周遭稀鬆平常的事物,如果能仔細觀察,也許會發現很多以往未曾注意的有趣故事。
《烏鴉的教科書》就為我們做了很好的示範。
研究室外常常傳來樹鵲吵雜的「嘎嘎嘎…乖!」是我最容易遇見到的「烏鴉」。牠們對樟樹果實一點抵抗力也沒有,爭先恐後的搶食。灰褐色的樹鵲和烏鴉一身黑、走起路來大搖大擺的刻板印象相差太遠了,大概只有嘎嘎聲這一點比較相似。我剛開始賞鳥的時候,還不太敢相信樹鵲是鴉科的鳥類。台灣常見的烏鴉中,「一般黑」的烏鴉也只有巨嘴鴉而已,其他如喜鵲、樹鵲和台灣藍鵲,看起來都不怎麼「烏鴉」。
多數人就和賞鳥前的我一樣,對烏鴉的認識並不多,可能在日本的動漫中看過罵人笨蛋或冷場時才出現的烏鴉,或者是歐美電影和小說裡陰森恐怖的配角,常常是神祕或不吉祥的象徵。烏鴉在許多城市是很普遍的鳥,但無論是東京的巨嘴鴉和小嘴烏鴉、新德里的家烏鴉或雪梨的澳洲渡鴉,多數人幾乎看不上一眼,甚至是討厭,巴不得牠們消失。即便是專業的賞鳥人,目光也很少在這些黑黑灰灰的烏鴉身上停留太久。
《烏鴉的教科書》要幫倒楣的烏鴉摘下這頂被人類扣上的大帽子,讓我們重新認識烏鴉真實的一面。作者松原始博士可說是愛烏鴉成痴,投注了許多時間與心力觀察各種烏鴉。很感謝他願意用心的幫大家認識這一類習以為常,事實上卻又相當陌生的鳥類。《烏鴉的教科書》是松原博士用幽默又不失專業的筆法,與我們分享烏鴉的知識與觀察經驗。雖然名為教科書,但是沒有課本那樣生硬且具有強力催眠功效的文字,只有輕鬆與娓娓道來。讀完之後,會發現烏鴉其實也很有趣,全身黑黑的也可以是一種帥氣。人類在野外叢林中求生的故事我們看多了,不妨將這本書當成烏鴉在車水馬龍的水泥叢林中努力求生存的冒險故事。
台灣的巨嘴鴉棲息在山區的森林裡,不像日本的巨嘴鴉大量在城市聚集,所以台灣的讀者可能對烏鴉造成的困擾比較陌生。然而,最近幾年也有小鳥在台灣的都市裡探險,那就是夜鷹(不是夜鶯喔)。以前夜鷹還是很稀有的鳥類,棲息在溪床的灘地,想要以一面之緣還不是那麼容易。夜鷹快速擴張到都市裡,尤其春夏繁殖季的夜晚為了宣示領域和求偶而引吭高歌,讓許多人徹夜難眠(請原諒牠們)。就我個人的觀察,住家附近的校園頂樓常常傳出夜鷹的聲音,仔細一想,校舍頂樓不僅面積廣大、日夜都少有人走動,附近也不難找到昆蟲作為食物資源,說不定因而成為夜鷹在都市中的絕佳棲地。
觀察的時候,不妨試著一面思考「生物為什麼要這麼做?對生物的生存或繁殖上的優勢呢?」,例如家燕在那些地方築巢?行道樹今年開花的時間有提早嗎?麻雀的數量是不是變少了?就會很像是在問生態學或動物行為學的問題,科學家們也不外乎是這樣想問題,或許能發現未曾想過的有趣故事,至少沒有必須寫論文的壓力呀。
仔細的觀察、廣泛的閱讀、審慎的思考、積極的討論,是深入了解大自然這本教科書的不二法門。觀察自然不僅能探索新知,增添生活的樂趣,也透過師法自然,解決生活上所遇到的難題。大自然一直充滿著許多故事,只是還沒被發現而已,何不嘗試加入這個觀察與發現的行列呢?大自然不僅是充滿知識的教科書,也是追求自我成長的強化書,還能是調劑心靈的教化書,更是令人滋潤生活徜徉探索的狂歌書。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