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定價64.00元
8
折優惠:
HK$51.2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當代電影的好視野手冊:最具指標性的當代電影指南,看趨勢,養眼界,破解最複雜的電影母體&系譜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657567
尚 巴提斯特.托賀
蘇威任
原點
2015年10月15日
166.00 元
HK$ 157.7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5657567
叢書系列:
Plus-art
規格:平裝 / 256頁 / 17 x 22 cm / 普通級
Plus-art
分
類
藝術設計
>
電影
>
電影總論
同
類
書
推
薦
碎語片言 ?od?iai ir raid?s
賜官論編劇:講喜劇
迪士尼夢想之書【中英雙語,典藏語錄書】
光源下放電影:南方影展二十年
推進電影研究1 : 異雜與求精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他們在島嶼寫作二】他們的文學時代:新世代創作者眼中的大師
路邊政治經濟學新編
班雅明
在土星的光環下—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紀念文選
內
容
簡
介
法國查理週刊、解放報知名影評人
破解當代電影最複雜糾結的身世
目
錄
參考書目
圖片出處
前言
1、當代電影,怎麼一回事?
當代電影大不同
一種心靈狀態,被稱作當代?
一種心靈狀態,集體性的偏執?
什麼樣的歷史?什麼樣的斷裂?
誰為典範?
?
2、當代電影:不一樣在哪裡?
人人皆電影人?
尋找意義的世界
認同的終結?
電影特效
通俗劇再起
九一一症候群
更快、再快?
慘絕人寰,慘絕人寰
處置暴力的觀點
?
3、電影類型
西部片
科幻片
寶萊塢電影
動作片
歌舞片
動畫片
吸血鬼片
情色電影
青少年電影
?
4、電影形式
古典主義
現代主義
矯飾主義
表現主義
後現代主義
巴洛克
詩的寫實主義
社會寫實主義
新寫實主義
黑色電影
?
5、電影大事紀
6、電影指標年代
7、20部母體電影
什麼是母體電影?
《怪胎》
《紅菱艷》
《天外魔花》
《搜索者》
《後窗》�《北西北》�《迷魂記》�《驚魂記》�《鳥》
《聖母街上的大人物》
《陰陽魔界》
刺殺甘迺迪之影片
《地獄》
李昂尼電影母體
《春光乍現》
賈克.大地母體
《密諜》
梅爾維爾母體
《活死人之夜》
《警網鐵金剛》
庫柏力克母體
《逍遙騎士》
《天譴》
《疤面煞星》
?
8、30位電影人
保羅.湯瑪斯.安德森
魏斯.安德森
達理歐.柯金圖
凱撒琳.畢格蘿
奉俊昊
賴瑞.克拉克
柯恩兄弟
大衛.柯能堡
喬.丹堤
布魯諾.杜蒙
克林.伊斯威特
大衛.芬奇
威廉.佛瑞金
詹姆斯.葛瑞
韋納.荷索
賈樟柯
阿布戴.柯西胥
北野武
大衛.林區
泰倫斯.馬利克
麥可.曼恩
南尼.莫瑞提
加斯帕.諾埃
朴贊郁
羅曼.波蘭斯基
昆汀.塔倫提諾
拉斯.馮.提爾
徐克
保羅.范赫文
?
9、附錄
片尾名單
片名索引
人名索引
序
前言
我還記得,馬丁.史柯西斯在他的《美國電影之旅》(或是在別處)曾說過自己被電影眩惑的源起,並不是被《大國民》(這個經典的答案)啟發,而是始自1955年霍華.霍克斯的《金字塔》。
看電影,談電影,書寫電影,不管你願不願意,首先得讓這些「第一次」跟現實裡的電影打交道,建立親密對話,不管這些第一次往往有多令人附魔、多令人魂牽夢縈。接下來,才跟電影誕生有關,因為對電影的慾望,未必會造就你要的電影誕生。我從《金字塔》裡看到數個掩藏的面貌:《日落黃沙》、《坐立不安》、《聖母街上的大人物》、《紅圈》、《殲滅13區》,以及更一般的七○年代類型片。
電影史是一門活學科,不定於一格,暴力,永恆行進中,持續地埋葬,持續地再發現。跟電影史周旋,實際上就是強迫每部電影回到批評的聽診室裡,聽聽它活得好不好。一些電影人(希區考克、弗里茨朗、約翰.福特、尚.雷諾瓦)他們作品的形式始終輝煌如奧林匹克,每次見到他們彷彿都像初見一般。有的人(梅爾維爾、畢京柏、瑟克)則地位大大晉升,過去的影評人沒能看出他們的好,今天他們則成為經典,有時甚至在電影史中支配所謂「當代」的關鍵角色。有的人,疲態畢露,曾經被阿諛奉承的指揮官雕像,如今留在花園最底處供人恭敬憑弔。
今天已沒有任何人,包括本書作者,能夠真正駕馭整部電影史,呈現它完整的面貌,光是影片數量、難以計數的導演、流派、類型、支類型、斷代、電影技術、科技的革新,再再都變得巨大無比。即使是好萊塢,一直到六○年代初期的電影大多都已被地圖化,也構成一個太過廣大、太百川匯聚的領域,難以一覽全貌。或像亞洲電影,那些影片開始暴增的國家(八○和九○年代的南韓、臺灣、泰國、香港),豈能一次道盡?還記得當《羅生門》在1951年的威尼斯影展亮相時,幾乎沒有西方人曾看過日本電影嗎?現在出現了一個弔詭:電影史愈往前進,就有愈多的時間要被追回,儘管DVD和網路已經大大增加影片的可及性。每年五花八門和前所未見的片子仍足以驚豔觀眾,就像建築,每部新電影,每塊新砌的石頭,都在整體建築上改變了風貌,六○年代迄七○年間的類型片至今仍無太多人探索,還有人們幾乎認為不存在的墨西哥情節劇,尚且不說印度寶萊塢和奈及利亞的電影工業「諾萊塢」,其規模僅次於美國好萊塢。
選擇聚焦何處,選擇觀點、路徑,是勢在必行,藉此勾勒出可行的電影史輪廓,這個輪廓和其他一千種的描繪完全並行不悖,而且截長補短。至於,採取什麼立場?無非要讓影像彼此流動,突破僵硬的階級觀點,給向來對影史陌生的陌生客一個應得的位子。與其陶醉電影史上的斷裂,不如深信始終存在一待探究的傳承關係。以約翰.福特的民主之名,在這裡,每個電影人都擁有一個他之所以前來的位子。沒有出身卑賤這回事:不然,悍馬製片公司(Hammer Films)怎能在2011年榮登龐畢度中心殿堂,或像傑斯.佛朗哥,和日本的政治情色教父若松孝二,竟讓法國電影中心為他們敞開了大門?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