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用經濟學改變世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12個思考題

用經濟學改變世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12個思考題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216142
羅伯特.梭羅
林隆全
商業周刊
2015年10月22日
133.00  元
HK$ 113.05  






ISBN:9789869216142
  • 叢書系列:藍學堂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7 x 22 cm / 普通級
    藍學堂


  • 商業理財 > 經濟/趨勢 > 經濟學


















    唯一由12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親自執筆,

    看頂尖學者親身演示,如何用經濟理論解決關鍵議題!





    〔推薦序〕親炙12個經濟學家最好的機會馮勃翰

    〔推薦序〕洞燭機先的大師之作袁國芝

    〔導讀〕為好奇者寫的經濟學張清溪

    謝詞

    前言

    ?

    CHAPTER ?1

    保羅.克魯曼

    經濟蕭條,並不等於嚴重的經濟衰退

    直言不諱的經濟學家

    他讓經濟學變得平易近人

    經濟蕭條時,經濟運作持續低於產能

    持續性的衰退,其實可以事先避免

    經濟蕭條時,一般經濟規則並不適用

    蕭條經濟學的特點──節儉和韌性的矛盾

    經濟蕭條時,吝嗇反而是有害的

    ?

    CHAPTER? 2

    弗農.史密斯

    從古典的觀點重新思考經濟學

    把實驗帶入經濟學

    奧地利學派以他的名字設立進步獎

    美國經濟大衰退,是因為房屋抵押貸款市場的泡沫破裂

    經濟衰退前,房市幾乎都會先下跌

    經濟大衰退要怪誰?

    貨幣寬鬆政策或財政刺激方案,都無法解決資產負債表危機

    ?

    CHAPTER? 3

    彼得.戴蒙德

    就業與失業的勞動市場模型

    歐巴馬曾提名他為聯準會成員

    獲頒麻省理工學院「學院教授」榮譽頭銜

    勞動市場不同於鏟子市場

    員工找工作、企業找員工,都要花費時間和精力

    包含錄用和離職人數的勞動市場模型,有助於制定經濟政策

    ?

    CHAPTER? 4

    戴爾.摩坦森

    經濟大衰退期間和之後的失業狀況

    他的模型,有助於評估失業給付如何影響勞動配置

    丹麥奧胡斯大學一棟大樓以他的名字命名

    美國遭遇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失業潮

    有在找工作,才算失業?

    正在找工作的失業者人數,會影響錄用人數

    緊急援助法案,並沒有矯正失業的肇因

    金融危機帶來了長期影響

    ?

    CHAPTER? 5

    麥可.史賓塞

    全球經濟的長期趨勢與結構變化

    他發現「傳訊」可用來解決市場問題

    比爾蓋茲曾是他的學生

    對於全球經濟,開發中國家變得巨大且重要

    如何因應天然能源枯竭和氣候變遷?

    所得不均度的上升,使「公平」受到挑戰

    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該交棒給誰?

    美國的經濟結構挑戰

    面對新的全球性挑戰,需要新思維

    ?

    CHAPTER? 6

    芬恩.基德蘭德

    經濟政策是否有一致性?

    為景氣循環波動,找出新的思考路徑

    出身於挪威鄉下的農場

    政府作為反覆,會讓企業主陷入困境

    很多政府會利用惡性通膨,擺脫負債

    各國的所得水準落差很大

    政策的時間不一致性,可能會抑制經濟成長

    當承諾機制失靈──以阿根廷為例

    重建公信力容易嗎?

    只有政策一致性還不夠

    美國和歐盟國家的經濟政策,出現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

    ?

    CHAPTER? 7

    羅伯特.梭羅

    自然資源與永續發展

    新古典成長模型的開創者

    教過的幾位學生也得到諾貝爾獎

    破壞和保護自然資源之間,該如何選擇?

    未來世代有可能享受到「非再生資源」嗎?

    「可再生資源」未來的使用模式將會改變

    缺乏明確的財產權,會大大降低環境舒適度

    減少空氣污染,更好的政策是利用市場機制

    ?

    CHAPTER? 8

    約翰.納許

    合作賽局的新研究方法

    只要提到賽局理論,就會提到他

    他的導師說:這個人是天才

    兩人以上的賽局所面對的挑戰

    贊成合作的賽局觀念

    三人賽局何時可能贊成合作?

    為何有些賽局可能不贊成合作?

    合作的特定模式,是可以預測的嗎?

    把合作賽局簡化為非合作賽局的研究成果

    計算面的延伸研究計畫

    合作賽局實驗的相關研究

    三人重複賽局新模型的聯立方程式中,預期有相互關係的一系列變數

    ?

    CHAPTER? 9

    奧利佛.威廉森

    跨學科的社會科學:交易成本經濟學

    以經濟治理和交易成本理論的研究大放異彩彩

    曾在美國司法部反托拉斯局工作

    3個重要的學習經驗──訓練有素、跨學科、心態積極

    交易成本議題過去一直被忽略

    讓交易成本可實證的「交易成本經濟學」

    TCE認為組織是重要的

    TCE可連結更一般化的跨領域社會科學

    TCE還有待拓展

    ?

    CHAPTER? 10

    威廉.夏普

    退休生活的理財規畫

    CAPM模型成為全世界金融經濟學教科書的架構

    轉戰美國西海岸大學,後擔任金融顧問

    愈早了解退休理財規畫愈有利

    個人經濟狀況的生命週期

    即使保持低通膨,金錢的購買力未來還是會減少

    壽命延長、生育率降低,使社會退休計畫成本愈來愈高

    由雇主贊助的退休計畫──從確定給付到確定提撥

    政府的確定給付計畫如何繼續支撐?

    很多計畫由確定給付轉變為確定提撥

    如何為退休生活儲蓄及投資?

    ?

    CHAPTER? 11

    艾瑞克.麥斯金

    我們該如何選出領導人?

    20年後才發表的重大發現──實踐理論

    機制設計理論的精確嚴密,讓他無法抗拒

    多數決和排序法,選舉結果大不同

    多數決不僅符合5大原則,也是最普遍的方法

    ?

    CHAPTER? 12

    羅傑.邁爾森

    建國干預的標準

    將機制設計理論發揚光大

    把賽局理論應用在政治學,質疑美國對戰後伊拉克政策

    該怎麼讓被占領國成功發展民主?

    民主政治的4個共通原則

    外來干預者要做的事,不能只有舉辦選舉

    避免創造另一個集權的國家領袖

    讓被占領國發展民主,是個漫長的過程

    探討建國原則,是為了減輕強權干預的不良後果

    ?

    〔附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名單





    推薦序



    親炙12個經濟學家最好的機會

    馮勃翰(本文作者為台灣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多年前,我曾有幸受邀加入加拿大高等研究院(Canadian Institute for Advanced Research)底下的一個學術俱樂部。俱樂部只有二十多人,成員包括了羅傑•邁爾森與喬治•艾克羅夫(George Akerlof)等一群諾貝爾獎得主,《國家為什麼會失敗》的作者戴倫.艾塞默魯(DaronAcemoglu)與詹姆斯•羅賓森(James Robinson)等一群尚未得獎、但已公認為經濟學帶來劃時代貢獻的知名學者,外加幾位幸運獲選的學術新人。俱樂部的成員每年聚會三次,每次三天,大家在五星級旅館的舒適環境裡,一起吃喝社交,也輪流報告每個人在經濟學研究上的最新進展,互相批評、詰問與討論,許多嶄新的想法與創意,就這樣激盪出來。



      不過,當年經驗帶給我最大的衝擊,並不在於可以定期聽到大師級學者的最新研究──畢竟各種最新的研究論文,我們在網路上隨時都可以下載閱讀──而在於看人。每一次的聚會,都像是一場「真人博物館」,讓我可以真實看到一群諾貝爾獎得主與準諾貝爾獎學者的熱情所繫、研究思路,以及言談表達之間的強烈風格。



      這次有機會拿到《用經濟學改變世界》書稿,先賭為快,當年的感受又再度浮上心頭。這本文集收錄了12位諾貝爾獎得主的文章,由他們自己選題,自由發揮,每個人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討論一個他們覺得重要的經濟課題。



      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到非常包羅萬象的主題,包括了美國經濟衰退期間與之後的經濟政策、房市與失業問題、退休生活的理財規畫、自然資源的永續發展、全球經濟的長期趨勢與結構變化,甚至還有關於伊拉克在戰後重建要如何走向民主化的討論。



      另一方面,也是我認為更有趣的部分,是我們可以一次看盡12位諾貝爾獎得主極其強烈卻各不相同的個人風格,包括他們的思路、立論方式與關切的話題。你會看到艾瑞克.麥斯金如何把艱澀的數學定理解釋到連大一新生也能懂,讓你明白不同的投票規則之間,原來有一套科學化的標準可以比較利弊得失;你也會彷彿聽到保羅•克魯曼用他那極具說服力的聲音,先為經濟衰退與經濟蕭條下個簡潔明晰的定義,再提出解決經濟問題的建言。



      在這本書裡,你不只讀文章,也看人。



      而當中最感動我的,是這一群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聰明的經濟學家,他們開拓了人類知識的疆界,卻完全不以登上學術的頂峰為滿足。他們滿載熱情,走出象牙塔,把他們的學術發現用最淺白的話說給世人聽,並由衷關切人類社會的福祉與發展,讓經濟學能夠真正成為「經世濟民」的學問。

    ?

    前言



      經濟學這門學科的標準定義之一是:當資源有限,又有各種用途時,究竟要如何分配資源。這話說得一點也沒錯──如果亞當和夏娃不曾離開伊甸園,這個世界就不需要經濟學家了。可惜的是,這個定義聽起來既枯燥又抽象,使得學習經濟學既不令人興奮,也很無趣。十九世紀末,偉大的英國經濟學家馬歇爾(Alfred Marshall,編按:新古典經濟學開創者,1842∼1924),用更清楚且吸引人的語言來描述經濟學,他說經濟學是研究人類謀生的日常事務。因此,任何稍微有好奇心的人,都會(或者應該會)有興趣學習。本書的構想來自舒勒爾教授,目的是提供大一新鮮人一些典型的問題,是卓越的經濟學家(也就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感興趣、覺得有用且可能啟發創造性思考的問題。我們希望在讀完本書後,會讓某些人想要研究經濟學,不管是做為專業,或是發現原來經濟學對於各行各業的人,都是有趣且重要的。



      選舉計票、強權干政、金融海嘯,統統屬於經濟學



      看一下書中的目錄,你會發現「人類謀生的日常事務」似乎涵蓋了非常廣泛的活動。第11章的麥斯金(Eric Maskin)討論選舉的各種計票方式,第12章的邁爾森(Roger Myerson)則在更大的格局上考慮政治程序。你可能會問,經濟學怎麼會包含這些東西?以下是個可能的合理解釋。



      如果我們將經濟學界定為從亞當.斯密的時代開始(雖然在他之前還有其他前輩),這門學科可說是與產業資本主義擴張一起成長的。因此,自然且有效地思考「日常事務」方式,是從一個自利(self-interested)的個體,與其他許多自利的個體在市場上的互動開始的,不是藉由雙方的討價還價,而是透過「形成市場價格」的手段。從這裡引出了供給、需求以及價格決定的精緻概念,這是經濟學的基本功夫,教科書上談的也都是這些東西。



      然而,有些市場上只有少量的參與者,若不是自然形成的,就是參與者學習到組成卡特爾(cartel,編按:壟斷市場的企業聯盟)、商會、工會等組織。而經濟學家遲早會發想出策略行為、行動和溝通的概念,這些行為的目的不完全是為了表達個人偏好,而是為了影響其他參與者的行為。目前盛行於經濟學界的賽局理論,是首選的方法,本書會在第8章納許(John Nash)的篇章中介紹。賽局理論的附帶結果之一,是密切留意著制度和法規,會以什麼方式影響決策的誘因。更進一步延伸的是政治經濟學,試圖用系統化的方法,把制定經濟政策,納入經濟系統分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就是說,經濟事件會影響政治行動,而政治行動也會影響經濟事件。



      另一個有趣的研究領域,經由對於個別市場的仔細研究,進而朝向更廣泛的議題,也就是:市場經濟總是受到普遍的集體運動──例如無規律的波動、有點規律的景氣循環,以及經濟成長率變化等──所影響。此外,個別買家或賣家所面對的大環境,經常是好日子和壞日子輪流交替。這導致了經濟學另一個分支──總體經濟學的發展,專門研究市場經濟的總合行為,以及總合行為如何涉及個體經濟的制度和規則。本書有許多章──第1章的克魯曼(Paul Krugman)、第6章的基德蘭德(Finn Kydland)、第2章的史密斯(Vernon Smith)、第5章的史賓塞(Michael Spence),都屬於這一類。當總體經濟出問題時,失業是相當普遍且痛苦的後果,所以勞動市場的角色受到特別關注,它既是總合波動的成因,也是後果,相關內容可參見第3章的戴蒙德(Peter Diamond)和第4章的摩坦森(Dale Mortensen)。



      總體經濟學在這門學科中往往有爭議性,理由至少有兩個:(1)總體經濟中往往存在著很大的風險。(2)構成經濟體系的事物總是快速地變動,例如,世人剛剛見識到最近幾十年不尋常地激增的金融活動,對整體經濟造成了嚴重、甚至是悲慘的後果。總體經濟學雖然沒有適時跟上這個脈動,但我們可以確定它未來對此將有更多著墨。我們不難發現,歐洲央行和美國聯邦準備系統(Federal Reserve System)這兩個最重要的中央銀行,以及若干較小的中央銀行,目前的首長都是訓練有素的經濟學家,此現象絕非巧合。



      經濟的運作,三不五時就可能有重大的改變,賦予經濟學充滿活力和令人激動的特徵。批評者曾抱怨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編按:英國經濟學家,1883∼1946),說他常常改變想法,甚至還出現了跟這個有關的笑話。據說凱因斯是這樣回覆的:「當事實改變,我的想法就改變了,不然你會怎麼做?」經濟活動大規模的金融化,就是這樣的改變。歷史上也有其他類似情況,例如農業轉移到工業,或是人口轉型(demographic transition)。經由網路而激增的低成本、易取得的資訊,很可能將是另一種轉變。如果這件事最後成真,那麼個別市場的經濟學中,某些部分就必須重新改寫。到目前為止,經濟學都有一個標準假設:所有參與者分享了同樣的資訊,通常是完整的資訊(價格、品質、可行的替代方案等等)。但是近來有許多有趣且重要的研究,檢視了資訊不對稱的後果,例如商品或服務的某個賣家,可能比潛在買家知道更多該商品或服務的特質。毫無意外地, 這件事改變了市場運作方式及其所提供的效益,也許網路將促使世界更貼近傳統經濟學的假設,但也可能不會,還是要看網際網路經濟學的發展而定。

    ?

      退休理財、決策成本和永續發展等,經濟學無所不在



      本書部分篇章則介紹了私人和社會生活的其他領域,這些領域也可以用經濟學的工具來分析。像是第10章的夏普(William Sharpe)探討一般人都會面對的退休問題,如何在退休期間得到適當的收入。隨著人們的壽命增加,這個問題變得更加重要。而第9章的威廉森(Oliver Williamson)則探討一度被世人忽略的決策成本,如何影響企業的內部組織以及產業結構。我自己的研究(第7章)則著重在特殊類型的商品(自然和環境資源),它們呈現了特殊的問題,我想藉此討論社會應該如何規畫它們的使用。



      僅僅由12位作者組成的12章,當然無法奢望能涵蓋經濟學所有領域。因此,本書沒有國際貿易的篇幅,沒有貧窮和開發中國家面臨的特殊問題,沒有金融市場及其與實體經濟的互動,也沒有探討賦稅及政府部門的經濟學。這些書中沒提到的領域,都是研究和教學的熱門分支,可見經濟學真的是無所不在。



      關於經濟學,還有一些讀者應該知道的內容,它們是這門學科的一部分,在大學、智庫、金融機構、公司行號及政府機關都用得到。像是經濟學大多涉及價格和數量,或是可以用價格和數量來表達(例如收入),這些東西原本就可以用數字來表示,適合做資料收集和統計分析。最近幾十年來,經常可以看到大規模的資料收集,包含對個人、家庭的特徵及行為所進行的觀察,而主辦單位大部分是政府機構,也有私人研究組織。(插播一下最近的發展:信用卡使用的普及以及線上購物的成長,使得收集個人零售交易的大數據變得可行)。我們想回答的問題中,有很多屬於量化分析,例如,購買行為對於價格的敏感度如何?儲蓄決策對於利率的敏感度如何?家庭花費在照顧小孩、老人或殘障成員的時間和金錢是多少?因此,在經濟分析中應用統計方法的計量經濟學,變成經濟學家在其工作及訓練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像這樣的一本書,可以讓讀者見識一下「經濟學家在做什麼」。從最近的歷史中,我們可以知道:經濟有可能運作得很好,也可能運作得不好。當它運作不佳時,可能會延長苦難,把傷害加在許多無辜的受害者身上──儘管他們沒做錯什麼事。當經濟出問題後,也會有很多思慮不周的想法到處流傳,其中很多都像是來自外太空的無稽之談。事實上,經濟學做為一門學科,其基本目標是產生有組織的論述及系統性的觀察,以解決大大小小的經濟問題,並且在做這件事時,享受一些動腦的樂趣。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