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向歷史人物學品格•誠信篇

向歷史人物學品格•誠信篇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731342
劉昭仁
秀威少年
2015年11月05日
67.00  元
HK$ 53.6  






ISBN:9789865731342
  • 叢書系列:少年•歷史
  • 規格:平裝 / 144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少年•歷史


  • 童書/青少年文學 > 史地/傳記 > 名人傳記

















      本書的旨趣,在企圖以歷史人物的事蹟故事,來啟迪當今我們為人處世的道德與智慧。



      秦代末年的季布,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深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金」的由來。



      晉文公對楚軍堅守退避三舍的承諾、對原城堅守圍城十天的誓言,顯示了他高度的自重與尊嚴,所以能夠得到原城與衛國的降服,完成了霸業。



      本書設計



      【誠信的意義】從文獻中引經據典的指出誠信的意義。

      【誠信的故事】列舉11篇中國歷代的歷史人物為榜樣,潛移默化人生的價值觀。

      【聽劉老師說】延伸閱讀,探討真理,剖析人性,更能引導讀者進入。



    名人推薦



      【臺北市立新民國民中學校長】柯淑惠

      【臺北市立至善國民中學校長】葉瑞煜

      【新北市立貢寮國民中學校長】陳君武

      【新竹縣立寶山國民中學前校長】程惠民

      【桃園市立內壢國民中學教師】楊秀嬌

      【臺中市立順天國民中學校長】蔡仁政

      【臺中市立崇德國民中學校長】謝龍卿

      【臺中市四張犁國民中學校長】徐榮燦



      真•情•推•薦



      【臺北市立新民國民中學校長】柯淑惠:《向歷史人物學品格》這套書,列舉大家所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故事,並從每一故事中告訴我們如何在他們身上發現做人做事的道理,進而啟發我們奮發向上,在在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反思,是一個有系統有可讀性的好書。



      【臺中市立崇德國民中學校長】謝龍卿:《向歷史人物學品格》這套書,以故事的方式代替說理,貫串古今人物,讓讀者知善並能揚善,具有潛移默化的效果。



      【臺中市四張犁國民中學校長】徐榮燦:不論時代如何進步、改變,有些核心價值是永遠不變的,德行即是。透過向歷史典範人物學習,更容易達到內化的效果。



      【新北市新埔國中學生】古孟靈:《向歷史人物學品格》這套書,讓我學到了很多現在已被大家遺忘的價值觀。






    推薦序

    編著者的話



    誠信的意義

    掛劍守信的季札

    不失信於子而殺豬的曾子

    堅守信義的晉文公

    秦始皇偏信錯殺韓非

    為妻畫眉的張敞

    誠實的魯宗道

    誠實善良的晏殊

    誠信撫邊的种世衡

    戒誑語的司馬光

    嚴守信義的俞繪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出版心語






    編著者的話



      歷史是過去人類活動的紀錄,是給後人為人處世參考的資料。除了空間與時間兩個要素以外,歷史的主體是生活在時空範圍中的人。



      一代史學宗師錢穆先生認為:「歷史最重要的是人物,人物是歷史的主幹、中心和靈魂。」「人是歷史的中心,是歷史的創造者、主幹者、表現者和支配者。」



      民國初年國學大師章太炎,論史時說:「僕以為民族主義如稼穡然,要以史籍所載人物、制度、地理、風俗之類為之灌溉,則蔚然以興矣。不然徒知主義之可貴,而不知民族之可愛,吾恐其漸就萎黃也。」



      西漢大史家司馬遷認為,研究歷史可以「別嫌疑、明是非、定猶豫」,也可以「補敝起廢」。



      錢穆先生說:「中國人稱『史鑑』,既往之歷史,乃如當前人生一面鏡子。人不能自見其面貌,照鏡可見。亦如人不能自知其當前之生,鑑於以往之歷史,乃如攬鏡自照。由鏡照己,亦如讀以往之史而知己當前之生,其間實無大相異處。」



      歷史是一面鏡子,已經是我們普遍的認知。當魏徵辭世之後,唐太宗哀痛地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今徵死,吾失一人鏡矣。」



      歷史與歷史人物,都具有借鑑作用,故讀史可以鑑往知來。



      英國哲學家柯林伍德說:「歷史應當被視作在當前依舊存活的一個過程。」



      培根說:「歷史使人聰明。」乃因歷史既是一面鏡子,它映出人類的真、善、美,也映出假、惡、醜。以史為鏡,可以啟迪我們的心智,開拓胸襟,明辨是非,以免重蹈覆轍。



      歷史人物是活生生的榜樣,對後人有啟示作用,故孟子說:「聞伯夷之風者,貪夫廉,懦夫有立志。」「聞柳下惠之風者,鄙夫寬,薄夫敦。」



      所謂「歷史人物」,錢穆先生有廣義和狹義兩種解釋。在狹義上,錢穆先生僅把歷史中少數傑出和正面的、對歷史發展和進步起深邃和重大影響的人物,稱為「歷史人物」;在廣義上,錢穆先生把凡在歷史上進行活動、對歷史起過影響和作用的人,均視為「歷史人物」。



      錢穆先生又認為歷史人物評判的最主要標準,都是道德而非事功。中國歷史上的所謂失敗人物,如岳飛、文天祥等,其實並未失敗,因為他們的心性道德,決定了他們的歷史地位和影響。他又認為,這種重視歷史人物道德品格的精神,正是中國歷史的精神。



      錢穆先生說:「中國歷史是一部充滿道德性的歷史,中國的歷史精神,也可說是一種道德精神。中國的歷史人物,都是道德性的,也都是豪傑性的。」因此他認為,治史只有八個字最重要,即「世運興衰,人物賢奸」。



      史學學者甲凱教授,在其所著《史學通論》中,論中國史學的特性時說:「中國史學最大的特性,是長於敘事而重道德,而與西方專重知識者不同。」錢、甲二氏之卓見,可謂不謀而合。



      本書所稱舉的歷史人物,是錢穆先生所說具道德性的、正面性的、狹義上的,每一個人物及其故事,都具有道德的意義。是以,本書的旨趣,在企圖以「歷史人物」的事蹟故事,來啟迪當今我們為人處世的道德與智慧。但是,「歷史人物」之多,不勝枚舉,而且其為人處世的德慧,非僅一端或數端,又局限於編著者的學殖、精力與篇幅,只取孝順、忠貞、交友、寬仁、勤學、廉潔、誠信、節儉、慎獨、忍讓諸端,每端擇幾個歷史人物來敘述,掛一漏萬,殊欠周詳精確,尚請讀者見諒。



      品格、道德是人類的核心價值,美好的名譽,要靠品格、道德和事功貢獻才能獲得,古今中外皆然。《左傳》以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立德實為立功、立言的基礎,言之輕重,功之大小,必以道德厚薄為準。「歷史不死,前賢長在」,「歷史人物」就像星辰一樣,永遠在蒼穹中閃耀。孔子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省也。」有人說:「人皆知敬有道者,不知行之自得道也。」是的,能夠「行之自得道」,才最為殊勝。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