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人間散策

人間散策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224352
吳洛纓
水靈文創
2015年11月04日
117.00  元
HK$ 93.6  






ISBN:9789869224352
  • 叢書系列:文學館
  • 規格:平裝 / 352頁 / 25k正
    文學館


  •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金鐘編劇吳洛纓以「臉書」作為她的「數位公開日記本」,誠實以告,

    毫無保留,將自2011至2015這四年來所發表之貼文,首度集結成書。





    那些足以貼文的碎時光,與愛--高翊峰?? ?

    本生(代序)--吳洛纓?? ?



    第一章?? ?

    據說到岡仁波切山轉山一次,就可以消去這一世的業障。那下山之後一切歸零,我又開始劇烈地造業,那是始料未及的。



    第二章

    這個春天的某個早晨,幾乎整夜沒睡的昏聵中,決定立刻斷絕手上的工作。

    我可以做到死,不能拖著整組夥伴們陪葬。

    但接下來整整一年,我都懷疑自己書寫的能力,是不是已經被收回?

    這只是悲劇的開始。

    無法書寫,我的人生何以為繼?

    ?? ?

    第三章?? ?

    我正在飾演的編劇或母親的角色,從來都不是我的夢想。小時候我想當老師,小學時還教了不少鄰居小朋友ㄅㄆㄇㄈ。中學起儘管我已經開始寫小說,我最想做的工作卻是記者或者浪人那款遊手好閒。

    大學時我的主修是導演,卻在研究所時期開始做起理論與劇本分析。後來,上面這些工作我全都做了。真有人在管你的理想追求嗎?老天一定是靠電腦程式分配人生,你以為祂有空一張一張讀你的夢想清單?



    第四章?? ?

    有時,在上一個念頭與下一個想法之間,會斷電一樣閃過一個切分音符的長度,如果有縮時攝影,那應該是一條銀白色的絲綢從身上拂過,或者一條星河,在眼前流淌而攝受你的魂魄。

    然後你回來,繼續這百無聊賴的人生。



    第五章?? ?

    我從小就是個體弱多病的孩子,不是被病毒感染到差點變成小兒麻痺好一段時間不能走路,天生腎功能不好而被禁止鹹味,一杯一杯中藥多苦都能喝。小學有一段時間,因為貧血每隔一天要注射什麼讓血變得健康一些。常常在吃補品,包含豬腦。任何一種中藥味我都能欣然接受,一直到大學畢業前的癌症來到劇情演出最高潮。

    化學治療的時候我常常看著窗外,轉移那個無法形容的痛苦。想著放逸的大學生活我常嚷著不要活過二十歲,而現在教訓來了,祂讓你生不如死,看妳還敢放肆造次。

    然後二十、三十、四十,我都好好活下來了。身體的孱弱依然讓我感到自卑,但老去變得不那麼可怕。對於死,也終於心平氣和了。



    第六章?? ?

    每年夏季入秋的時節往往是我最難熬的時期,過敏、氣喘、感冒、憂鬱手牽著手來拜訪,是一種巡禮的概念。

    所以秋天是我的起承轉合第三幕,戀愛了、想分手、換工作、做演出、結婚或者離婚這些人生中戲劇性的情節,經常會發生在這種又熱又涼的時候。

    當天真正冷下來,一場熱鬧就過去了。

    往往我思秋,不思春。



    第七章

    人到中年,總喜歡頻頻回首,為將來的遺忘做準備。

    如果記憶可以被選擇,我們會想留下些什麼?

    再多的滄桑如果練不出一點真誠,也不過是風聲呼嘯而已。

    你準備好走向那個老去的國度了嗎?對,就在死亡的前一站。

    老與病是人間最後的觀測站,過了,我們就破關了,至少我是這樣想。





    推薦序



      那些足以貼文的碎時光,與愛




      讀這本書稿時,我突然想起,曾經有一次,我關去臉書約莫兩個月的事。我不確定,為何要談到這件事,彷彿關臉書是人生很重要的一次動作。我不知道,這其中的意義,會不會大於從北京回來之後、突然沒有再買爵士樂CD的這件事。



      使用臉書後,因為雜誌編輯工作的習慣,我開始思考臉書的意義。到目前為止,我想過幾次在臉書上試寫不擅長的詩歌;想過透過臉書尋找過去酒保時期的朋友、學生時期的階段性同學、雜誌編輯初期的寫手攝影師,以及那些曾經愛過的人;也想過一部透過臉書的形式平台完成小說??但這些很尷尬地都失敗了。



      我個人臉書目前的功能,是替自己與下一代留下共同生活過的日常紀錄,以及方便找到我、接觸工作細節的私訊平台。



      在全球性的社交熱潮下,像我這樣有些扞格感的用戶,只是臉書淡淡悲哀的管理者。



      在我認識的臉書朋友中,洛纓,她以臉書完成了這本書。



      或者我不應該稱它為一本書?而是劇作家吳洛纓自2011.9.26∼2015.8.16這四年來的數位公開日記本。因為如此公開,所以無比無比私密。如果不是如此私密,我不會看見一個編劇、作家、寫者的不安靈魂,像秋天一陣風來過之後的落葉,躁動也直切地,滾動著四年,彷彿她身體裡還儲存有數個世代的青春,想要持續推倒真實世界。



      透過這本將臉書貼文而成的集子,我竟然快速經驗了她這四年來、如同齒輪般彼此卡楯推動以轉動日子的所有情感。按時間的流動編集,這個島嶼的季節溫度、革命變動、社會假面,也在這裡頭,不停刻鑿著一位寫者的骨肉。



      我總是在讀著讀著的時候想到,臉書這個平台可以承載與溝通什麼?



      這個提問,以全球的臉書用戶來看,有些愚蠢了。但也簡單如同一與一的無限加法。



      個人臉書一直都裝著一個人。



      就數量上,臉書試著溝通的經驗,一如海裡的一隻沙丁魚想與另一隻沙丁魚對話。漸漸地,溝通形成沙丁魚群。我試想,有一隻沙丁魚,她,以大於本書紀錄四年的時間,無所畏懼地成為單隻離群的沙丁魚,潛入更深的海層,想要試著溝通的不是另一沙丁魚群,而是她遺落在深藍裡的自己。



      這一趟潛航的過程,在臉書上四年,累積出一具渴望愛與被愛的身體。



      她對愛與被愛的渴望,巨大得讓不斷深潛的沙丁魚,在逐漸暗的海層裡,慢慢自體發光。如何有光?我以為,是她曾經真的死去,知道死的近,體驗生的極度為難。因為2011年的一趟轉山,卸下了皮囊;因為年輕時的病體,重生出對生之醜陋的決絕意念,以及還值得活得有愛的種子。



      在這些日常留下的文字裡、句子裡、故事裡,經常出現相當於詩的緞子,柔軟、乾淨、經常透亮,抵達情感的渡口。



      「像在被二列高鐵夾殺般的工作結束,車上突然傳來劉文正唱的風兒輕輕吹……那是然澤自小的安眠曲。一直一直繃住的什麼,差一點要瓦解了。只差一個指尖的距離,所幸還是讓它過去了。風來了,風走了,如常。」(2012/02/07)



      讀到她留下的這段羽生羽死記憶,我反問自己,在這個世紀符號的社群平台上,如果一陣風來了,我能留下什麼?我還貪戀著某種時光?我能否越過時間,試圖留下,一些些關於愛的索引?



      如果,「我是用自己寫詩的人。」(2012/10/29)



      那麼,我呢?我能否有勇氣在自己的臉書一角,貼文:我這輩子的身體,都在為小說田野調查。



      之於小說,我以活著醒著的時間,進行著肉身田調,再試試這些忽胖或瘦的體感記錄資料,能否換來幾個足以說服自己的故事。同時的,我也疑惑著,活著這件事,能否簡約成一句引言?如此減法後頭要付出的,那稱為代價的,會是什麼?



      每每想到這類的問題,我也和她一樣吧,也會在臉書上留下一些喃喃自語,像是慌了的魂,在滿是霓虹喧囂的人間曠野裡,不知道下一步該是東南或者西北。而這種沒有方向的日子,十分懂得重覆,像似不願意停下的輪迴,一如她這樣寫下:「我要和你一起去你們去過的任何地方,這叫做複製+貼上。」(??)



      複製+貼上。複製+貼上。複製+貼上??日子就這樣一直一直,A面可能生B面如果死,如此運轉下去。我意識到,在這樣的貼文後頭,不論填入時間的哪一天,都只是泥沼。然而,這種陷溺在污穢裡的吶喊,可能都是她、是你、是我無法脫離的生活。

    在她哀嚎的時候,還好還好,還有一絲絲、隱隱約約的愛??讓人稍稍安心?



      不,讀得愈多,愈無法安心。解藥呢?該反問的是,入病了嗎?不,活著就是活著本身的抗體,一如寫與複寫。所以,她就在她寫的文字裡,沒有閃躲。



      不是嗎?否則這本貼文集子裡,滿是對臨死、靠近死的意念,但也同樣對生的無比戀戀執著。



      我想,這不就是活的人間迴旋?



      在看似繞轉的時光排序下,可以發現她從這一年不停呼喚去年、前年,以及更早時候的她自己。在一陣陣人間的山谷回音裡,我正在讀的這些臉書貼文,可以不是詩、不只是小日記、不全然是那些想要把心跳速度試著排序的醒來與睡去。



      最終,可不可以不要是文本,而是她試圖整理、但依舊亂糟糟的人生?



      一天一天,讀著她。這樣的人生,經常就是舔一口切片檸檬,然後在眨眼的一瞬間,不為人知,痛了一下。但她都試過了,一天一天,寫下。



      除此之外,偶有斜陽的人間,經常什麼都不是,什麼都不如。




    高翊峰--小說家、編劇、雜誌人

    2015/10/2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