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學童紀事

學童紀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6073540
Tracy Kidder
吳美真
先覺
1999年4月01日
107.00  元
HK$ 90.95  






ISBN:9576073545
  • 叢書系列:人文思潮
  • 規格:平裝 / 349頁 / 16k菊
    人文思潮


  •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教育類 > 教育 > 課程與教學











      儘管有十三年的教學經驗,三十四歲的札加克太太面對新班級,仍然面臨教學困難。因為,每年班上總是會出現一兩個令人頭疼的學生,而師資教育只訓練如何教書,卻沒有指導如何應付麻煩的孩子。

      普立茲獎得主崔西•吉德花了一年的時間,實地到麻州霍利約克,與札加克太太的那班小學五年級學生相處。隨著作者扣人心弦的文筆,令人心繫那些可愛小學童與那位誨人不倦女老師的互動。課堂情境,躍然紙上,讀來有如發生在我們的小學校園裡。

      作者把自己轉化成小朋友的心境,敏銳捕捉並刻畫出二十個學童不同的特質,小孩天真無邪、童心童趣的一面展露無遺。

      對於教育工作者、身為父母者、喜愛小孩者來說,本書不可或缺,發人深省。含框線的表格

    關於譯者

    吳美真,政治大學西洋語文學系畢業,

    美國紐約大學英美文學博士班肄業。

    曾任教師,目前專事翻譯。

    譯有《美德書》(獲選金石堂1998年十大最有影響力的書)

    《麥迪遜之橋》《微物之神》《沙郡年記》等書。

    含框線的表格
    關於作者

    崔西•吉德(Tracy Kidder)一九四五年出生於紐約市。

    念大學時就立志成為作家,並開始創作短篇小說,

    一九六七年自哈佛大學畢業。一九六九年起,

    他參加愛荷華大學(University of Iowa)的「作家工作坊」(Writers Workshop),

    三年內,他和全世界的一流作家一起交流研究。

    一九七三年起,吉德展開記者生涯。

    一九七四年獲得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M.F.A.),並出版第一本書,

    被譽為具有歐威爾(George Orwell)的風格。

    一九八一年出版《新機器的靈魂》(The Soul of a New Machine),

    立即廣受好評。該書大為暢銷,

    並為他贏得普立茲獎和非小說類的美國書獎(American Book Award)。


    一九八五年出版《房屋》(House)一書,依舊風評甚佳,大受歡迎。


    學童紀事》(Among Schoolchildren)為吉德第三本暢銷書,


    報導一位年輕老師與學區內孩童上課一學年的互動。


    該書贏得Ambassador Book Award, Robert F. Kennedy Award,


    and the Christopher Award 等獎項,


    並風行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英語系國家。


    吉德的寫作特色在於,


    總能結合記者果敢的精神與小說家敏銳的感受,


    把不太受重視的真實故事轉化為吸引注意的焦點。







       序論  札加克太太和她的影子  黃武雄

      九月伊始

      教學醒悟

      家庭作業

      上課紀律

      離情依依

      重新振作

      迷人之島

      科學展覽

      六月尾聲






    序 論

    札加克太太和她的影子

    台灣大學數學系 教授、四一○教改運動發起人黃武雄

      這是一本值得教育工作者仔細閱讀、仔細討論、仔細思索的書。

      書中描述的是美國麻州一位小學教師克莉絲.札加克太太(Mrs.Chris Zajac)的教學經驗。經由普立菲獎得主崔西.吉德(Tracy Kidder)細膩的報導,我們清楚看到一位充滿教學熱情的教師,在現實環境中如何掙扎如何奮力。雖然國情不同,但把這本書拿來在台灣的教師之間,進行共讀與討論,我相信是一件有趣又有意義的事。

      事實上台灣中小學教師中,有許多札加克太太,只是我們較少看到她們的教學經驗,被作成深入而翔實的記錄。1987年左右,我在北市一國中做「正常教學研究計劃」。

      國中的學生分別來自附近市場攤販的家庭,來自後山正在解體的眷村,來自新興的中產階級也有一些學生的父母是大學教授。校裡一位女教師幾次我深談她的困境。她很努力想要讓攤販與眷村的小孩多讀點書,改變粗魯的舉止。她用愛去包容與督促,犧牲自己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去協助與輔導,但小孩依然故我。她責怪家長為何不肯多陪陪小孩,督促他們做點功課。幾年下來,她開始惶惑,到底她在做什麼?她覺得自己熱情一年不如一年,覺得自己越來越像那些把純粹也教書當作飯碗的教師。

      這無疑是札加克太太的另一個影子。唯一的差異是札加克太太任教的凱利小學(Kelly School)有教學支援系統,班級人數也只有二十人,但台灣教師沒有支援,只有任務,面對的又常是四、五十人的大班。札加克太太雖幾度十分挫折而陷入低潮,但她有較好的條件在支持她的教學熱情。

      霍利約克(Holyke)是麻州西南一個已經衰落的舊工業市鎮,人口流失,工廠荒廢。

      就像美國其他破舊的市鎮一樣,城中心在凋敝的外表下,隱藏著販毒、酗酒與其他罪惡,郊區的高地則散落著中產階級的住屋。凱利小學位在平地區,學生絕大部份來自低收入的家庭,黑白混合之外,還有一些波多黎各人。札加克太太是愛爾蘭後裔,天主教徒,一生絕大部份的時間都待在霍利約克。謹慎、規矩、熱心、執著,從小她父親便認定教書是最適合她的職業。

      札加克太太與學生之間的衝突,大部份來自她不斷要求學生做好家庭作業。克拉倫斯常把他對作業的抗拒,對札加克太太的訓斥,轉化成憤怒,發洩在同學身上。依札加克太太看來,脫離貧窮與罪惡的家庭背景,唯一的方式是學會讀、寫與算術。就這一點來說,她是悲憫的,沒有文字與符號的基本能力,貧民區的小孩毫無條件面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殘酷競爭。正因為她看到隱伏在這些小孩未來的巨大黑影,她毫不鬆懈的要求學生做好功課。

      札加克太太只代表美國中小學教師的一種類型。更多的教師以遠較開明的方式在對待小孩。在多數地方,教師從來不訓斥學生。被送到校長室約談,已近乎是最嚴厲的懲罰。從我接觸過的一些教師中,你會聽到「哪天如果你禁不住對學生說了一句重話。你自己會難過好久。」「如果教師可以動用任何形式的懲罰,那麼教育工作便成了最輕鬆的行業。」在美國各地,其實有遠為進步的教育方法,日夜被探索與實踐。當然,偶而我們也會看到不當管教的報導,尤其沙及種族歧視的案例。

      這本書會在美國引起重視,原因除了作者吉德的意采及其廣受讚揚的聲名之外,更重要的是美國當前特有的教育困境。正如書中所說,美國中小學教師的待遇偏低,吸引不了好的人才。許多教師對工作不夠投入。過份放任的結果,相當比例的學生畢業時仍未具備讀寫算的基本能力,導致美國競爭力下降。這種論點在美國保守勢力中最為流行。吉德在書中所塑造的札加克太太,嚴格要求功課,堅持不懈又充滿愛心,正好填補了美國人對「好老師」虛幻的期待。

      嚴加督促,抑或自由放任?社會流行的教育觀點始終在這兩端來回擺盪。其實教育遠比這深面的鐘擺邏輯複雜。美國中小學教育真正需要的不是更多的札加克太太,而是一批能引導兒裡溶入人類文明創造活動的自由心靈。有許多教師懂得開明自由,但是自己沒有足夠深厚廣闊的經驗世界與知識視野,可以一步步吸引兒裡溶入文明,開創新的事物。札加克太太對教學理念的執著,源自於她宗教式的悲憫。但她的教學方法是外加的,她不知也未努力嘗試如何啟迪兒童內心深處的求知慾望。原因是她的生活經驗十分狹窄,她的一生只有不到一年的時在外地(弗羅里達),離開家鄉那年她非常不安穩,匆匆又搬回霍利約克。她沒有太多的機會接觸不同的教育論述。正如大多數的美國教師,Ivan Illich對學校教育的主會學分析與Paulo Freire的解放教學,未曾對札加克太太的教學有過一絲影響。

      台灣中小學教育直到最近才有一點鬆綁。與美國鐘擺的方向相反,我們正從嚴格的這一端,開始擺向開放的那一端。台灣的學校確實有一批具有愛心、熱心及耐心的札加克太太,正在與現實奮戰,他(她)們需要制度性的支援,從小班小校,輔導系統到升學機會的大幅放寬,同時他(她)們更需要打開自己的經驗世界及知識視野。學生從他(她)們身上學到的,只只限於讀寫算的基本能力,更重要的是一種開明自由的世界觀,後者尤其是台灣的教師所最欠缺的。

      當我們潛下心,靜靜的閱讀〈學童紀事〉,札加克太太的身影,克拉倫斯羅伯特茱迪絲克芬德每一個孩子獨特的模樣與他們內心的喜怒,會從崔西.吉德的筆下生動的展現在我們眼前。這本書沒有泣然欲泣的場面,沒有戲劇性的情節,但吉德刻劃的卻是超越時空的真實,真實之中留給讀者許多值得深入討論的空白。





    其 他 著 作
    1. 打造天鷹:日蝕MV/8000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