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一九八六年夏天,我在帕薩迪納加州理工學院的實驗室擔任博士後研究員,在不見陽光的實驗室內長時間埋頭工作。我不喜歡這種作息,開始夢想探險。我草擬了一個計畫,打算去遙遠的中國最後的原始森林裡尋找猿猴。我把計畫告訴了李中清教授,他當時也在加州理工,叫我一定要跟他的朋友連繫,那位朋友當時在國家地理學會擔任攝影記者。不久,我就在黃效文為了籌組CERS而在各地進行演講的一個場合上找到了他。他講完之後,我向他介紹了自己,還有我的計畫。
?
一九八七年夏天,我們一起上路,到了雲南最偏遠的幾個地區。那是我第一次去中國,儘管那趟遠行只有一個月的時間,卻改變了我一生的方向。那時,效文以探險生涯的無限可能,激發了我,至今他也一直在激發很多其他人。
?
在這兩本新書─圖文並茂的系列叢書第十五、十六冊─效文再次以探險者、攝影家、一流敘事者的本領,帶我們遠征很少有人會去的地方。隨著他興趣不斷拓展,探險的幅員也不斷擴張,如今他的腳步遍及全球,涉及的題目之廣,從伊洛瓦底江打擊犯罪、加德滿都地震歷險、魁北克比手劃腳交涉午餐,直到在杜拜尋找啤酒,無所不包。
?
雖然其中不少行旅新鮮而具異國風味,但是效文不忘留出時間重訪他很久以前第一次拜訪的地方,尋思時間與發展引致的變化。他今天對於內在的探索,並不下於外在,因此往往探入更具深度的話題,諸如聖地引發的靈性探觸、石油為基礎的經濟前途、看待老化與生死的角度等等。然而,永遠不變的老式探險依然多得很,不管是以船上溯欽敦江,或是垂降菲律賓無人去過的洞穴,還是悄悄溜進西藏深處嚴禁外人的佛寺。
?
他的探險精神永遠不滅!
科學主任
畢蔚林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