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拒絕家庭意外!居家安全設計健檢100+:瓦斯•水電•防墜•防盜,讓家人遠離危險的保平安設計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形錄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8982314
陸希傑
田園城市
2015年12月15日
227.00 元
HK$ 192.9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8982314
叢書系列:
獨立出版
規格:平裝 / 360頁 / 20 x 20 x 2.4 cm / 普通級
獨立出版
分
類
藝術設計
>
建築
>
參考書
>
建築圖集/圖樣
同
類
書
推
薦
2022中國科技大學建築系第伍拾肆屆畢業設計
2020 ADA 新銳建築獎 特輯 Vol.05【中(繁)英對照】:關鍵界線 Critical Lines
零基礎也學得會!最詳實的透視圖與背景描繪技法
CSI見築現場第五冊:工程數量計算「照著算完成工程估價單編列!算圖公式一看就懂」
2021成大建築壹○玖級畢業設計:2021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Thesis Design Projects Review
內
容
簡
介
重新審視形在生活世界運轉的意義,特別是設計創作的角色,透過灌注方式檢視形態生成的過程與特徵,並結合模型的思考技術,將其嵌入生活世界的方法論。輔以人文歷史的聯繫,將形式操作超越過去形而下的成見,再次定位形式的意義,並且延續人文歷史的發展。
名人推薦
這是本美麗的書。
我讀本書,讀得既慢又久,而且斷斷續續。它有時讓我掩卷長思,有時讓我感動不已(『記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遺忘所構成…形是留下的輪廓,模卻遺失於輪廓之外。終究形的輪廓是模的痕跡,而形的輪廓之外的遺忘形態是模的輪廓。』) 而它更常激發我找紙動筆將書中的字句與線條「形錄」下來。
「形」無疑是台灣文人建築家們最偏見、最畏懼、最不知如何,也無法面對的「東西」,無論是概念或實體。然而在本書中無論是「形而上」的哲思或「形而下」的操作卻都逼視、凝望著我們,讓我們無法逃避。
多年前,當陸希傑和我一塊兒教書時,曾經告訴學生不要害怕「形」。『請大膽的去發現它,』他曾說,『並開敞的讓它養馴你。』
這本誠實、勇敢又美麗的書養馴了我。-交通大學建築所講座教授兼人文社會學院院長 曾成德
這本書以一個模與形的建構過程,很紮實的展現一套完整的理性與邏輯思路,也為這個普遍性的文明大缺口,作了示範性的局部填補工作。-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教授 阮慶岳
陸希傑和何炯德在這本書當中,一方面不斷地藉由原型、規範、脈絡的分型依據,來逼近其內在「形。態」的事實原初和性質樣貌;另一方面,則又藉以時間和網絡之間的分歧和流動軌跡之開放與收斂,來一一記載著他們在面對「形式」於其變遷過程裡,每個暫時停留的可能樣貌。-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所長 龔書章
「模型」,是你能不能性感地原創一件作品的「致命證據」,它不僅是案發現場,也記錄懺情過程,是知性險勝各種衝動的結果——這道理不僅適用于建築,也受用于所有創造過程。兩位作者寫了一本不容易的書,幫助所有賦形藝術家認清此一性命攸關的任務。-「文化評論人」,無業家管 詹偉雄
創新研發與經營模式是企業維繫競爭力的不二法門,引領企業邁向藍海新地,因應流動經濟之衝擊,調節脈動以創造契機。此書借用動態模型的灌注與成形探討流動世界,其中發展「形」趨勢之能力與判斷,殊途同歸地呼應企業面對新時代挑戰,除了專業能力外所必需具備的創意與想像。-瑞軒科技董事長 吳春發
本著作論述奠基於檢視空間變化的方法論,解析組成空間的因子,以精準的詞彙定義來詮釋運用手法的內涵,並經由實際操作來呈現空間衍生的特質,演繹過程清晰、思路完整,不論對建築系的學生或是資深建築師,都是一種極具價值的空間創作啟發。-劉培森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劉培森
英國詩人William Blake(1757~1827)說:「一粒沙中見世界,....。」,本書看似由小處著眼,卻引向建築本質的無限探索,這絕非一本方法論的書,而是指向事物的「本來面目」,此一理解,就是對建築創造的理解。-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總監 簡學義
玩form,不是玩假的!這是一本有關物質形態生成的密笈,出自作者20多年來的研究心得;他們企圖超越形式,擺脫文化政治的干擾,正在豎起微觀建築學的一個標竿。-季氏工場主持人,都市閃光與人文環境營造協會創辦人 季鐵男
《形錄》也是一本關於「何謂form?」的懺情錄。如果沒有對於「形」的一往情深,沒有對「形」的長達三十年念茲在茲,是不可能對此單一命題寫作出如此厚實的語言和操作。-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副教授 王俊雄
目
錄
序
Preface
建築的路徑與歸宿/阮慶岳
The Path and Destination of Architecture / Ching-Yueh Roan
極致的詩性/龔書章
The Ultimate Poetry / Shu-Chuang Kung
形的自畫像/王俊雄
Self-portrait of Form / Chun-Hsiung Wang
直觀想像的堅實修補/陸希傑
A Solidified Mend with the Intuitive Imagination / Shi-Chieh Lu
技術革新下的歷史中斷/何炯德
The Historical Disjunction under the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 Jeong-Der Ho
1.0 形
Form
1.1 分形Form Taxonomy
1.2 樣貌Appearance
1.2.1 幾何Geometry
1.2.2 拓樸Topology
1.3 感官Sensation
1.4 時間開展Time Unfolding
1.4.1 形變Morphology
1.4.2 輪廓Contour
1.4.3 基因Genes
1.4.4 觀變eye
2.0 模型
Model
2.1 理型Form
2.2 主題Subject
2.3 後設模型Metamodel
2.3.1 動態模型Dynamic Model
2.3.2 文脈Context
2.3.3 轉化Transformation
2.3.4 尺度Scale
2.3.5 局部Parts
2.3.6 界面Interface
2.4 模型開展Model Unfolding
2.4.1 擷取Capturing
2.4.2 微世界Micro-world
2.4.3 指涉reference
2.4.4 想像Imagination
3.0 灌注
Casting
3.1 模與形 Mould and Form
3.1.1 以模塑形Casting Form with Mould
3.1.2 日常生活物件Everyday Objects
3.1.3 介入Interfering
3.1.4 雕刻刀An Engraving Knife
3.1.5 不可預測The Unpredictable
3.2 思考模型The Thinking Model
3.2.1 載具A Carrier
3.2.2 語法The Syntax
3.2.3 假設The Hypothesis
3.3 時間Time
3.3.1 等待Waiting
3.3.2 延遲To Defer
3.4 成形Formation
3.4.1 成形機制Formation Mechanism
3.4.2 指認Indentifying
3.5 變因Variable
3.5.1 校準Calibrating
3.5.2 分叉Bifurcating
3.5.3 推測Speculating
4.0 成形
Formation
4.1 空Void
4.1.1 流動 Flowing
4.1.2 交纏Entangled
4.1.3 遭遇Encountering
4.1.4 塌縮Collapsing
4.2 放大 / 縮小Scale
4.2.1 觀念Notion
4.2.2 操作Operation
4.3 模仿Imitation
4.3.1 像Similarity
4.3.2不像Dissimilarity
4.3.3 誤差Inaccurate Error
4.4 切Cutting
4.4.1 同胚Homeomorphism
4.4.2 傷口A Wound
4.4.3 實體連結An Entitative Connection
4.4.4 依靠Leaning Against Each Other
4.5 歷史結構Historical Structure
4.5.1 速差Speed Difference
4.5.2 疊合Layering
5.0 形錄
Registration Form
5.1 模體系The System of Models
5.1.1 模意旨The Signified of Model
5.1.2 模自身Model-in-itself
5.1.3 模目錄The directory of Model
5.2 型修補Bricolage of Category
5.2.1 註型Category Annotation
5.2.2 造型Category Fabrication
5.2.3 遞型地景Landscape of Transmitted Category
5.3 形登錄Form Registration
5.3.1 怪獸Monster
5.3.2 登陸Landing
5.3.3 形路Forms Paths
後記
Epilogue
灌注模型的立足點/陸希傑
The Casting Model as an Anchor Point / Shi-Chieh Lu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空間設計要思考的是:人與空間、形式和機能,從思考到現場,陸希傑的極簡美學與實踐(暢銷改版)
2.
空間設計要思考的是:人與空間、形式和機能,從思考到現場,陸希傑的極簡美學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