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極端之間的徘徊:談藝小輯

極端之間的徘徊:談藝小輯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81425225
麥華嵩
石磐文化
2015年10月01日
107.00  元
HK$ 96.3  






ISBN:9789881425225
  • 叢書系列:石磐文學
  • 規格:平裝 / 208頁 / 25k正
    石磐文學


  •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本書結集作者近十年的藝術欣賞隨筆,題材涉及繪畫、文學、電影等,記下作者心目徘徊廣闊而充滿極端的藝術國度之所見,以侃侃而談的筆觸暢述東西古今,與讀者分享對不同作品的熱愛。文字熟練而視野廣闊,以淺白的文字觸及一定的文化深度,可視為談藝散文的精品。





    自序



    神秘的慈悲

    消失點內的天國

    風景與人間

    「寫實」的「主義」

    暮光中的繁花



    文學

    歷史與詩

    寫善

    寫惡

    兩個迷宮中的人

    犬儒說教──王爾德的小說

    淑世與靜觀──讀魯迅與川端康成

    仇殺人間──《鑄劍》與魯迅復仇觀照的昇華

    閑適原來的憂鬱的東西──感懷周作人

    南方的《舊約》──福克納的小說

    剛正文範──談亞瑟•米勒的幾齣劇作



    電影

    雷諾亞的生活電影

    「如實敘述」

    「釋放賴哈利!」

    溝口悲歌

    海邊凝眸

    永恒夢魘





    自序



      曾聽過一個據說是真實的故事:某人獲知自己患了絕症,命不久矣,但暫時仍然能走能吃,於是把握剩下的時間,四處旅遊,見識各地風光民情,而不是躲起來休養延壽。我很敬佩故事主角的態度(當然我也不是鼓吹「染上重病更應舟車勞頓」!)。試問:人活著是為了甚麼?我看,活著不是為了「活著」,不是為了多過一天又一天,而是為了感受人間的「風光」。「風光」包括甚麼?包括人情的溫暖,也許還包括人情的冷酷─而溫暖的寶貴,要在冷酷的對比下才更為彰顯─總之就是人性光輝與醜惡的矛盾,友善音容與卑污背叛的共存。



      「風光」的體歷,有時還得靠觀者自己對別人和社會付出的心:愛和判別的心、投入人生的心,等等。「風光」亦包括世間的珍美事物,例如大自然的青山綠水、怒海險峰。另一類世間珍寶,就是藝術。我現在在大學上班,為稻粱謀的工作,包括學術研究和教書。兩者都有自身的趣味與挑戰,我尤其喜愛研究的知性趣味。學術界的精英人才與令人激賞的概念和發現,比比皆是;但我覺得,無論多少篇論文的冰冷智巧,都不及我在藝術館看展覽,或是讀小說、散文、詩歌之時,心中常常感受到的、觸電一般的創意光芒。藝術既深奧神秘又直截了當,是創作者情思與天資的凝聚,為的只是溝通、分享─分享創作者於想像世界的精神奇遇,以及對世態的體會觀照。而且不同作品的面貌往往極為相異,就像人的靈魂可以極端地不同。無論畫作、文學、電影或其他媒體,我觀賞後述之於文的感懷,就像心目徘徊一個廣闊而充滿極端的國度,將見聞記下於一幀幀明信片。



      本書輯錄的隨筆,正是我十年來累積的一捆「明信片」,題材涉及繪畫、文學、電影等,通常都是侃侃而談、東拉西扯,因此一篇文章開頭要是談一部電影,中間可能改為專說一本小說,末尾又可能提及一些畫作。約略依主要題材分類,就有了本書的「畫」、「文學」和「電影」幾部,以及極之縱橫而談、不能歸類的「徘徊•獨觀」一部。分類可真是很約略,其中一個特別的例子,是「文學」一部〈寫善〉一文,主要談實驗電影創作者梅卡斯,但我覺得他的作品像以鏡頭寫隨筆日誌,於是文章就歸到「文學」去了。各篇文章談過的作品,加起來真是很多,或可說包羅百味紛陳的藝術意趣,例如從土耳奇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千年嵌畫,到德國現代畫家克利的抽象色彩;從《古蘭經》的詩意力量,到魯迅和周作人的文章個性;從唐代李思訓和吳道子的畫藝對比,到伊朗當代電影大師基阿魯斯達米,等等,等等。



      本書文章都曾在香港發表過,包括《聲韻詩刊》、《城市文藝》、《大公報》副刊等。在此謹感謝各刊物不吝撥出空間給拙作,尤其感謝《聲韻詩刊》自2012年起邀約我給他們寫一個藝術隨筆專欄─本書有一半文章都是因而出現的。另外,當然還得感謝石磬文化編印本書。



      為出版本書整理舊稿時,讀到自己十年前寫下的感受,勾起了不少回憶。例如在香港國際電影節看幾十部電影的日子,已像是上一輩子的生命─我甚至已不長住香港了。重看自己當日的文字─例如看了這部那部電影節片子後很是感動云云─想到自己曾經活過那些年月、見識過那些佳妙的作品,真是令我覺得人生沒有虛度。時光飛逝,能夠立下文字的存照,暢述自己有幸得遇的東西古今藝術,是很有意義的樂趣─尤其是跟讀者分享我對不同作品的熱愛的人情樂趣。要是讀者有所共鳴,或因而探索多一些藝術創作,我就更覺可幸了。




    2014年5月,英國劍橋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