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定價117.00元
8
折優惠:
HK$93.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你一定要知道的50種致命傳染病:登革熱、流感、伊波拉、愛滋病……奪命病菌,就在你身邊!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846720
彼得•摩爾
洪世民
聯經出版公司
2016年1月27日
87.00 元
HK$ 69.6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570846720
叢書系列:
圖解
規格:平裝 / 144頁 / 25k正
圖解
分
類
自然科普
>
動物/植物
>
微生物
同
類
書
推
薦
臺灣植物真菌與類真菌病害寶典
趣味微生物:發酵與釀造、疾病與新藥研發……存在你我身邊看不見的菌類病毒大解密!
這些寄生生物超下流!
知道了更有趣的微生物圖鑑
主宰人類興亡的推手 改變世界的微生物與傳染病
內
容
簡
介
從登革熱到禽流感,從SARS
到愛滋病
起源、發病症狀、預防及治療方法、散播地區……圖文解析!
目
錄
序
第一部分:環伺四周─社區型疾病
流行性感冒•H5N1 禽流感•MRSA•水痘•炭疽•細菌性腦膜炎•麻瘋•天花•伊波拉•A 型鏈球菌•困難梭狀桿菌•胃幽門螺旋桿菌•C 型肝炎•輪狀病毒•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
?
第二部分:空氣或飛沫傳播疾病
百日咳•感冒•H1N1 豬流感•麻疹•結核•退伍軍人病
?
第三部分:性接觸傳染病
披衣菌•HIV/AIDS•?疹•梅毒•淋病
?
第四部分:食物或飲水傳播疾病
沙門氏菌•霍亂•小兒麻痺症•傳染性海綿狀腦病•A 型肝炎•肉毒桿菌中毒•大腸桿菌 O157: H7 型•鞭毛蟲病•李氏菌•諾羅病毒
?
第五部分:動物傳播疾病
鼠疫•黃熱病•斑疹傷寒•利什曼病•鉤端螺旋體病•萊姆病•登革熱•瘧疾•狂犬病•裂谷熱•西尼羅熱•立百病毒•落磯山斑點熱•拉薩熱
?
名詞解釋
序
序
「祝你們兩家都中鼠疫!」莎士比亞名劇《羅密歐與茱麗葉》裡重傷瀕死的墨古修(Mercutio)大吼,絕望地詛咒這兩個敵對的家族。「鼠疫」一詞讓聽者背脊發涼,而他們對那個無聲無息席捲歐洲大陸、慘絕人寰,害家庭破碎、經濟悽慘的病原一無所悉的事實,更讓焦慮有增無減。
從莎士比亞的16世紀以來,我們已有長足的進步。我們已經認識細菌、病毒和顯微鏡才看得到的原蟲。我們可以觀察這些微小的病原體如何進入我們的身體、破壞我們的器官。我們愈來愈了解人體是怎麼發動防禦策略來抵抗這些入侵者,如何建立聰明的化學物質向這些微生物壞蛋發動反擊。20世紀中葉,隨著科學帶來前所未有的樂觀,有些評論者由衷相信,那些卑鄙的細菌和病毒,可能再10年就能完全消滅。可惜事與願違。天差地遠。我們擁擠的城市,由愈來愈快捷的大眾運輸系統相互連結,正是疾病滋長的絕佳溫床。站在擁擠的列車上,就算通風良好,空氣也會不斷進出十多人的肺。我們創造的化學物質,例如抗生素和抗病毒劑,只能活躍幾個月,之後它們意欲對付的微生物就會開始學會迴避和閃躲。此外,由於人口過剩和開發森林及叢林的欲望,迫使人類和其他物種同住,我們也提供完美的環境讓先前只棲息於動物體內的微生物,得以躍入人體。
從霍亂到沙門氏菌,伊波拉到西尼羅病毒,每天都有人送命。有些死亡案例是天然災害看似不可避免的結果,但其他就是因戰爭、貧窮或無知而變本加厲。除此之外,還有生物武器和恐怖攻擊等真實、切身的威脅,你有充分的理由坐起身、仔細思考。畢竟,儘管技術進步,我們迄今也不過勉強讓一種疾病──天花──瀕臨絕跡而已。即便是天花,科學家也猶豫不決,優柔寡斷,最後仍然決定不要摧毀最後幾支小玻璃瓶,所以世界各地的實驗室仍貯存著這種殺傷力驚人的病毒。
所幸,雖然我們每個人都會感染病毒,但正常情況下不致喪命。我們的身體擁有效率奇高的疾病抵禦系統,特別能對付先前遇過的疾病。因此,下列疾病固然令人擔憂,但不代表我們今晚皆難逃一死。不過,那確實表明我們不可妄自尊大,必須提高警覺。只要嚴肅看待這些看不見的威脅,我們仍有極大的機會保持身強體健。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