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定價650.00元
8
折優惠:
HK$520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發現我的天才(修訂版):打開34個天賦的禮物
9789869253888
馬克斯•巴金漢
蔡文英
商業周刊
2016年1月28日
120.00 元
HK$ 96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9253888
叢書系列:
藍學堂
規格:平裝 / 272頁 / 17 x 22 cm / 普通級
藍學堂
分
類
商業理財
>
成功法
>
生涯規劃
同
類
書
推
薦
離職說明書:擺脫萬年社畜心態,培養「專業工作者」的十項核心力,隨時離職都不怕!
IDEA工作原力:4大原則X6周聚焦思維,讓你找到越投入越快樂的職場天命
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獨家親簽版,加贈「行動計劃筆記本」):人氣podcast製作人瓦基打造夢幻工作的14個行動計畫
致勝心態:每次上場,都是最佳表現!關鍵時刻不失常、不怯場的7個科學實證法則
新時代全球大局,你的留學思維、選擇與職涯規劃
內
容
簡
介
一生必備的命運之書
探索天才唯一經典,15年紀念發行
目
錄
推薦序─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好牌孫秀惠
作者序─職場能力革命
PART1
能力解構
1
活出自信
能力需要錦上添花
優者更優,弱者恆弱
建立自信的三種革命性工具
2
天賦無敵
知識+技巧≠天賦
天賦不滅
天賦假不了,訓練真不了
?
PART2
發現能力源頭
3
忠於本能
天賦有跡可尋
能力發現側寫
4
三十四種主導特質
1成就�2行動�3適應�4分析�5統籌�6信仰�7統率�8溝通�9競爭�10關聯�11回顧�12審慎�13伯樂�14紀律�15體諒�16公平�17專注�18前瞻�19和諧�20理念�21包容�22個別�23蒐集�24思維�25學習�26完美�27積極�28交往�29責任�30排難�31自信�32追求�33戰略�34取悅
?
PART3
駕馭能力
5
能力大哉問
害怕自己的弱點
害怕失敗
害怕真實的自己
天賦本色
特質相似各擅勝場
物以類聚的入行檢測
?
6
以能用人,因能而異
員工大不同
一視同仁等於一事無成
找對人做對事
?
7
能力為企業之本
誰有能力誰老大
以能取人
表現比一比——管理員工表現
人才拼圖——引導員工發展生涯
附錄1「能力發現剖析測驗」報告
附錄2「能力發現剖析測驗」FAQ問題集
序
推薦序
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好牌
文�商業周刊總主筆兼商周學院院長?孫秀惠
十五年前第一次接觸到《發現我的天才》這本書,十分驚喜,因為這本書某種程度幫我「解脫」了我逃避「改善」自我弱點的罪惡感。
我在十二歲、三十歲、四十歲人生階段,都做過精細程度不一的性向測驗。非常一致的,我的概念性思考與語文分數都滿高;更為一致的是,我的細節傾向三次都是零分。我對此很有感,因為一遇到鑽進細節的討論,我就能量全失;看到密密麻麻的表格與規範,腦袋就當機。
我很幸運,在那個多元人才觀念還不存在的年代,我的父母不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直升機父母,沒有督促我追求卓越成為社會主流精英,而是放牛吃(自己喜歡的)草,讓我從選擇科系到選擇職業,都採取逃避弱點的方式進行。
不過即便選擇了管理相對鬆散,不太需要跟細節規範奮鬥的媒體產業,不太花力氣改變厭惡細節這件事,仍常被認為不夠追求卓越,「怎麼不肯花力氣去改善呢???只要肯下工夫,妳一定可以超越的!」說這樣話的人通常帶著父母般的苦口婆心,甚至有時我也覺得自己太不長進。事實上,在台灣這種亞洲資本主義社會,無論家庭、學校、職場,到處都有喜歡改善缺點的文化;很多孩子或成人,不斷被善意的督促要多花力氣超越缺點,才能更上一層樓。
但這本書以下的論述,顛覆大家的想法:
根據蓋洛普針對全球數百企業、八萬多名表現優異與普通的管理人進行研究,發現企業管理兩大錯誤前提︱︱一、以為每個人經過學習都能勝任任何事。二、以為每個人最大的成長空間在於他最弱的領域。企業並且根據這些錯誤前提,用強調工作規矩、流程、行為能力來管理人才,並耗費大部分訓練時間與費用在消彌員工技巧或能力的缺陷……,事實上這些都只能做「損害控制」,並無法讓人或企業更為卓越。
相反的,這本書告訴我們,不管哪個行業,八○%的競爭力,尤其從良好到近乎完美的表現,都來自於把天賦「磨亮」,而不在把缺點改善。因為,當人發揮天生優勢的時候,覺得更有趣、更有信心、更有效益,反而會被激勵起來,對自我做更高的要求。
談到這裡,我想到一位一千年前的名人:耶穌的大門徒之一,彼得。這個被傳說成為拿著天堂鑰匙的聖徒,對聖經稍為熟悉的人,就會知道,彼得在聖經描述中,其實充滿了弱點;魯莽、壞脾氣、思慮不周,還因為膽怯,在耶穌被釘十字架前,三次不認他的老師。但耶穌仍要彼得牧養他的信徒。即便彼得說,我沒辦法,我沒有神聖的愛。耶穌也沒有要他加把勁兒追求他所缺乏的。耶穌反倒要彼得用「你擁有的」來傳承祂的真理。的確,彼得受到激勵,發揮他充滿行動力、有同理心、樂觀積極、熱中解決問題的天賦能力,成為有熱情又有行動力的大佈道家。千年之後,全世界的人仍受到他的傳道書信感動。
天賦能力,也就是上天的禮物。咱們華人的說法更有力:老天賞飯吃!
這個觀念一直在我們的文化中,只是不知何時,老天賞的飯很多人不想吃、不敢吃,只想吃社會主流認定是成就的那碗飯。
記得有一次代表商周學院參加一個教育座談之後,一位苦惱的父親攔住了我。他告訴我,他的孩子因為喜歡動手修理機械選擇了高職,打算畢業之後就進入工廠實作,他也支持孩子的想法。沒想到進入高職後,發現所有人都在準備之後要考科技大學,學校根本忽略實作課程,老師還一直遊說孩子要繼續升學。他的孩子因為這樣而感到非常挫折。我相信,社會也可能因此少了一位非常優秀的機械師傅。多麼的可惜!
人生真正的悲哀不在能力不足,而在未能(或沒有機會)善用與生俱來的天賦能力,甚至不敢說。自我介紹時,很少人敢勇敢的描述自己的天賦才能,反而淨講些人生歷程蒐集到的外在事物,如證照、文憑或獎項,這也是一種對自我價值不肯定的表現吧。
許多人都知道德國的技職教育做得非常好,他們在孩子小學五年級開始,就鼓勵孩子探索自己的興趣、天賦,學習選擇未來的道路。到了高一階段(十年級),還要到自己選擇的實習職場去體會幾個禮拜,為的也是讓孩子能有機會確認。「了解上天對你特別的呼召很重要,我們生為人的責任,就是把這樣的呼召好好活出來,對社會做出好的貢獻。」這是德國在小學就給予學生的教育。
好好活出天賦,是一種責任,也是自信與競爭力的源頭。
所以,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在一份給全球教育工作者的白皮書中,特別把「了解自己的才華與極限」、「了解自己的社會定位」、「選擇適切工作的能力」、「將夢想化為行動的驅動力」,納入「未來競爭力藍圖」中。這個概念,不只是給老師協助學生,也是給家長、給企業經營者,甚至是給我們自己。
《發現我的天才》書中,點出了三十四項天賦的禮物,透過書中附贈的線上測驗,幫助大家找出自己的五大主導天賦特質,幫助我們自我覺察。很有意思的是,三十四項天賦特質,用五種來組合,總共可以有三千三百萬種組合的可能,這件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不一樣,每個人都有上天給予獨特的好牌。
只有好好認識自己手中有哪些好牌,才能打出一場從心發出的人生勝局。
?
作者序
職場能力革命
幾世紀以來,人類相信,好的相反便是壞,兩者涇渭分明,所以,人們將注意力放在改進缺點與失敗。醫師研究疾病以了解健康;心理學家研究悲傷以了解喜悅;治療學家探究離婚以了解幸福。全球學校與公司都在鼓勵大家找出自己的缺點,加以分析改進。
這種建議立意甚佳卻甚為錯誤。缺點和失敗有研究的必要,但跟能力無甚相關的訊息,能力自有其模式。
為了在工作領域表現優異,獲得成就感,個人必須了解自己特有的模式,成為發現自我能力,並能描繪、應用、練習、琢磨自我能力的專家。閱讀本書時,請改變重心,將弱點先擱到一旁,轉而探索自身能力的複雜細節,接受「能力發現剖析測驗」(Strengths Finder Profile)。學習其中的語言,找出能力的泉源。
?
專攻優點
本書希望能開啟一場能力革命。革命的中心思想很簡單:優良組織不應該只是接納員工各有差異的事實,更要進一步利用這些差異。組織必須留意每位員工的天賦線索,適才適所,才能將員工的天賦轉為真正的能力,讓整個企業建立在員工的能力之上。
這種革命將使得組織的表現遠遠超越其他同業。蓋洛普民調中心詢問了全球三十六家企業,七千九百三十九個部門的十九萬八千名員工:你在每天工作中是否有機會發揮自己最大的長處?我們將答案與部門的表現做比較,得到以下結果:回答「非常同意」的員工,有五○%待在流動率較低的部門;三八%待在生產力較高的部門;四四%待在客戶滿意度較高的部門。隨時間經過,這些增加「非常同意」員工人數的部門,在生產力、客戶忠誠度、人員穩定方面都有相當的成長。無論從任何角度切入,員工覺得,每天都能發揮所長的組織比較健全、有效力。
大多數組織仍沒能有效利用員工能力。蓋洛普總資料庫內,有我們向全球六十三國,一○一家企業,一百七十餘萬名員工的調查,只有二○%的受訪者非常同意,自己每天有機會在工作中發揮所長。換句話說,全球只有二○%的員工覺得自己每天都在充分使用能力。而且,待在一家企業愈久、依傳統升遷管道爬得愈高的員工,愈不認為自己在工作中有機會發揮所長。
儘管這個數據令人憂心,不過,對大型組織而言,卻也代表了大好機會。為了刺激高利潤成長、增加價值,大型組織只需將焦點轉向內部,找出每位員工豐富的潛能即可。試想,如果非常同意能發揮能力的員工加倍成四○%,可以增加多少生產力與獲利?如果增加為三倍,讓六○%的員工「強烈同意」,這對卓越的組織而言,並不算是好高騖遠的目標。
要想達到此目標,企業首先必須了解,為什麼有八成的員工覺得自己被擺錯了位置?無法讓員工適才適所的普遍原因何在?蓋洛普在過去三十年來,持續針對全球數百家企業,八萬名表現優異與普通的管理人,進行如何讓潛能得到最大的發揮調查研究,得到一個事實:大多數組織都建立在兩項錯誤看待員工的前提之上:
一、每個人經過學習幾乎都能勝任每件事。
二、每個人最大的成長空間在於他最弱的領域。
依據這些錯誤前提運作的組織,普遍具有以下特點:
.寧可事後花大筆訓練經費,而不從一開始就徵選最適任的人。
.注重制式工作風格下的員工表現——非常強調工作規矩、政策、流程和行為能力。
.耗費大部分訓練時間與費用在消弭員工技巧或能力的缺陷,並稱缺陷為「機會領域」(areas of opportunity)。
.根據員工學得的技巧或經驗決定升遷。所以組織認為,如果人人都能經過學習勝任一切,學最多的人「理當」最有價值,也因此有計畫地尊崇、優待這些最有經驗、全方位的人。
大多數組織視員工的能力為理所當然,所以致力減少員工的弱點。「體貼」地送員工去上各種訓練課程,改善弱點。這種做法有時確有其必要性。例如,對於聰明但口齒不清的員工,矯正溝通課程可以幫上忙,但是這不是能力開發,而是「損害控制」(damage control)。「損害控制」無助於員工或組織達到世界級水準。
一旦組織根據這些前提運作,將無法充分利用每位員工的能力。為了破除這種惡性循環,推動能力革命,組織必須改變這種錯誤的前提,從正確的方向著手,產生骨牌效應,從選才、評估、訓練、開發人員等,理念與行動正確、一致:
一、每個人的天賦都是持久而獨特的。
二、每個人的最大成長空間在於他最擅長的領域。
這兩項前提是人們每天的行事基礎,也說明了優秀管理人用心觀察每個角色的原因——為什麼他們注重成果表現,而不強迫員工遵循固定模式?為什麼大多數時間他們都跟最優秀的人在一起?簡言之,這兩項前提說明了,為什麼全球最佳管理人要打破傳統管理智慧,追尋新工作方式的中心思想,也是有意開發擴展每位員工能力的組織應遵循的主義。
大多數組織都有一些做法確保能有效利用實際資源,常見的有「六個標準差」(Six Sigma)或ISO9000。同樣的,大多數組織也愈來愈注重開發財務來源。近來各界對於諸如經濟附加價值、資本報酬率的熱中就是明證。然而,僅有極少數組織發展出系統化方法,有效利用人力資源。也許他們會以個人發展計畫、三百六十度調查等方式進行實驗,但可能都著重於改善員工的弱點,而不是建立其能力。
本書將告訴你如何設計建立能力的系統化方法。在第七章「能力為企業之本」有詳盡做法。管理人想了解如何充分利用屬下的能力,第六章「以能用人,因能而異」可以助你一臂之力。本書指出可以實際在員工身上找到的每一種能力或個人風格,並使每位員工得到最大的發揮空間。但我們必須先從自己開始。你有什麼能力?該如何利用這些能力?什麼是你最強的能力組合?能力如何影響你?你做哪些事比其他人做得更好?上述問題我們將在前五章詳盡探討。如果不知道如何發現、識別、開發自己的能力,終究無法開啟或領導能力革命。
?
兩百萬人大調查
試想訪問兩百萬人有關能力的問題,會得到什麼結果?試想訪問全球最優秀的教師,如何讓學童對看似枯燥的課程及教材感興趣?如何跟眾多不同孩子建立互信?如何在課堂上兼顧趣味與紀律?如果以相同的問題試問全世界頂尖的醫師、推銷員、律師,以及職業籃球選手、飯店清潔人員、政治領袖、護士、牧師和執行長等,又會有何結果?
蓋洛普三十年來,持續針對各行各業的卓越人士進行系統化研究。這並不只是一項大規模民調,每一份問卷(最近一次統計已經超過兩百萬人),都包括如上述的開放性問題。我們想聽聽這些傑出人士如何形容自己的工作。
我們從這些不同的專業領域發現變化萬千的知識、技巧與天賦。經過不斷觀察、聆聽,逐漸從豐富的證言中萃取三十四種模式,稱之為「主導特質」(themes)。這三十四種主導特質是人類最普遍的天賦。我們從研究中了解,三十四種主導特質有眾多不同的組合,足以解釋人們卓越的表現。
但這三十四種主導特質並無法完整捕捉人類的每一種特質,掌握每個人無限的變化。就像鋼琴的八十八個琴鍵,每個琴鍵無法單獨彈奏出每個音符,但是組合起來,就可以將古典莫札特到瑪丹娜的每一首曲子表達得淋漓盡致。若再搭配洞察力與理解力,將有助於捕捉每個生命的獨特主導特質。
本書提供一套評量三十四種主導特質的方法。讀完第三章之後請暫停一下,上網接受一項「能力發現剖析測驗」,測驗後會即時顯示受測者五種最主要的天賦,即「專屬特質」(signature themes),這些專屬特質便是個人最強的能力源頭。如果想知道別人的主導特質,可以閱讀第四章關於三十四種主導特質的詳述。不過,一開始的重點還是自己。找出專屬特質並加以琢磨,將有可能讓能力發揮到極致。
在剖析自己的五大主導特質時請牢記:人生真正的悲哀不在於缺乏足夠的能力,而在於未能利用與生俱來的天賦。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將人們浪費掉的能力稱為「陰影下的日晷」,有太多組織團隊、太多個人,不知不覺將日晷藏在陰影之下。希望本書能夠為你點燃明燈。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