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矽谷成功經濟學

矽谷成功經濟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101513
童振源
博誌
2016年3月18日
140.00  元
HK$ 119  






ISBN:9789862101513
  • 叢書系列:單行本
  • 規格:平裝 / 448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單行本


  • 商業理財 > 經濟/趨勢 > 經濟學












    連結矽谷,台灣便能看到世界與未來!





    第一部分:總論

    第一章 矽谷成功經濟學導論

    第二章 台灣的機會和挑戰

    第三章 矽谷高科技產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第四章 台灣與矽谷合作的機遇與機制



    第二部分:矽谷經驗

    第五章 矽谷四十年創業和投資經驗的分享

    第六章 從矽谷經驗可以提供台灣的啟發

    第七章 台灣第三波創業

    第八章 台灣在網路時代之困境與突破之道



    第三部分:國際人才

    第九章 人才交流是連結矽谷最重要的橋樑

    第十章 台灣亞洲矽谷策略的要素—人才

    第十一章 矽谷人才市場與外國菁英



    第四部分:生技產業

    第十二章 從矽谷到台灣:政府策略與生技創業

    第十三章 台灣生技發展與學術資源分配

    第十四章 從台灣放眼美國及國際醫療器材市場

    第十五章 台灣與矽谷在生醫產業的連結契機



    第五部分:台灣與矽谷連結

    第十六章 台灣與矽谷經濟合作

    第十七章 台矽合作建議

    第十八章 台灣為何要再鏈結矽谷?

    第十九章 鐘為誰而鳴?台灣創新創業中心之建置



    第六部分:台灣策略

    第二十章 國際化與台灣產業發展契機

    第二十一章 強化產學合作、營造產學雙贏

    第二十二章 談台灣的創業教育與人才未來發展

    第二十三章 區域創新的挑戰在強化政府創新系統

    第二十四章 對台灣創新經濟的政策建議





    序言



      總統當選人蔡英文要發展台灣為「亞洲矽谷」,矽谷可說是台灣通往世界與連結未來的橋樑。本書希望提供新政府未來施政的參考,分析矽谷的成功原因、台灣如何借鏡矽谷經驗、如何強化台灣與矽谷的經濟鏈結。



      矽谷成功經驗的複製並不容易。蔡英文希望打造台灣成為亞洲矽谷,創新經濟將是亞洲矽谷的主要目標。創新經濟必須具備5個條件:創意、創業、商品化、公司價值化、競爭力。在矽谷儘管有好的創意,但若欠缺商品化能力或公司價值化的能力,幾乎就沒有成功的經驗。



      過去三十年,台灣高科技產業發展非常成功主要在半導體與個人電腦產業,台灣成功的要素在於製造、設計、零件與供應鏈管理,在從事OEM、ODM具有世界一流的競爭力。但是,台灣在技術創新發明、商品化、公司價值化方面則非強項。台灣要發展成為亞洲矽谷,必須找出戰略定位,研究台灣科技條件的機會與挑戰,複製過去半導體與電腦產業的成功經驗。



      2015年,美國創投業投資金額為588 億美元,超過台灣GDP 的10%,相當於台灣政府的一年總預算。台灣無法與美國媲美在創新產業的投資,台灣必須以小搏大,尋找自己的優勢利基,突圍台灣當前的經濟發展困境。過去台灣有很多成功案例,包括張忠謀的台積電、郭台銘的鴻海與林耀英的大立光,都是融入矽谷的產業供應鏈而成功大放光彩。



      台灣經濟要延續過去的成功經驗便應繼續融入矽谷的供應鏈,強化台灣與矽谷的分工與合作,包括硬體、軟體、製造、設計,甚至讓台灣成為矽谷公司的亞洲營運總部。台灣要發展創新技術會面對非常高的門檻與風險,而且國際人才與創投資金鏈都相當不足。因此,透過與矽谷的新科技產業鏈結,台灣便能發揮優勢,繼續創造新的一波經濟動能與活力。



      這本書匯聚21位產官學研相當資深專家的智慧,共計有4位學者、2位官員、2位工研院研究員、15位台灣與矽谷企業家領袖,其中15位作者具有博士學位,聯合撰寫,兼具理論與實務。這絕對是史無前例揭開矽谷成功的秘密,也提供未來台灣政府經濟政策最關鍵的政策建議。



      非常感謝21位作者在非常短的時間、滿檔的行程當中,答應參與這項專書寫作,一起為台灣經濟未來貢獻心力。這是沒有金錢回報的工作,但是相信您們的付出與努力一定可以對台灣新政府的經濟政策有所啟發。其次,要感謝姚文智立委的鼎力支持與協助,讓這本書在籌劃時能順利進行與完成。最後,要感謝陳姿伶小姐與童怡凱先生的編輯協助,讓這本書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



      台灣與矽谷的再連結



      台灣最早透過海外留學生與矽谷連結,這第一波的連結是自然形成的;隨著矽谷與台灣的產業分工,在1990年中期開始有許多台灣創投活躍於兩地,但近年來的台灣創投在矽谷活動已大幅減低,目前多半以天使投資人居多,遠不及當年的榮景。此外,隨著台灣留學生的人數逐年遞減,台灣與矽谷的交流有青黃不接的現象。與1970–1980 年代相比,台灣已經有跨國企業能過建構與矽谷的直接連結,目前的情況是,台灣民間企業擔負起較重要的橋樑,然而目前這些企業所連結的產業仍然以傳統的IT 零組件與半導體為主,新興產業的創業家與矽谷連結反而相當地薄弱;以網路產業為例,台灣年輕一代的網路創業的創業家,除了早期極少數成員(如新浪網的團隊),絕大多數與矽谷缺乏直接連接,大部分團隊較年輕,並未承接上一代創業家的經驗;許多團隊一開始鎖定中國市場,中國雖然與台灣同文同種,看似進入障礙較低,實際上中國不同區域皆有其特殊性,而且在法規不透明之下,外商並不容易競爭,這些年來也只有極少數公司可以立足,成功案例相對並不多見,並未有太多公司趕上中國這波網路產業的淘金熱潮;其成功案件遠低於華人科技創業家過去在矽谷的成功案例。



      有鑑於台灣與矽谷日漸脫節的現象,台灣開始有不同的組織試圖重新連結矽谷,有別過去由留學生或民間社團所帶動的橋樑(如玉山科技協會於華美半導體協會),政府部門在這波的連結中扮演極重要點火的角色,以下是幾個近年來的例子:



      1.史丹佛醫療器材產品設計之人才培訓計畫(以下簡稱STB計畫)

      是由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執行之五年期計畫。總計畫目標為培育高階醫療器材產品設計及產業化實務的「跨領域種子人才」,建立國內生醫與工程的創新與創業平台;並與國際科技發展現況接軌,強化國內對於醫療器材產品設計、法規和專利佈局等科技產品國際化之經驗與智識。將透過與美國史丹佛大學合作,每年兩梯次遴選數名由工程、醫學、生命科學等不同領域人才,至史丹佛大學接受為期一年之高階醫療產品設計及商業化運用的實務訓練。學員在美培訓期間,將透過培訓課程的臨床觀察、動物試驗、核心實驗室、產品專利佈局、法規認證等實務訓練及與產業界互動之過程,由不同領域之專業角度,瞭解臨床醫療運用上的創新價值,進而產生創意改良設計,尋求創業機會。



      STB 每年辦理國內及矽谷地區的論壇和研討會,增進國內醫療器材產業和國際對話的機會,促成國內企業與國際知名大學及矽谷地區之創業家之國際合作結盟,並引導國內高科技產業,了解美國史丹佛大學與矽谷地區在醫療器材產業化過程的創新與創業經驗。STB專題討論課程會配合國內培訓課程,加強研發人員商務、專利、法規、技術等專業智能,進而縮短未來開發產品時之學習曲線,內容包括創新技術專題演講、新創醫材專利課程、國內培訓課程成果發表會等。



      2.台灣創業創新中心

      台灣政府科技部透過工研院的資源,於2015年在矽谷成立的台灣創業創新中心,希望扶植經過篩選具潛力的台灣創業團隊到矽谷一展身手,還將以在地訓練的方式,培訓具國際創業潛力的創業及創投人才,重新鏈接矽谷;「台灣創業創新中心」的完整介紹專文將在本書下一章節中。



      3.台灣矽谷科技基金投資計畫

      此計畫係首次由行政院科發基金及國發基金合作投資,合計匡列資金1.2億美元,投資於民間主導之台灣矽谷投資基金,期結合民間與政府基金的力量,投資台灣與美國矽谷相關新創事業,促進台灣與矽谷之人才、先進技術及資金鏈結。國發基金配合科技部推動台灣矽谷科技基金專案,預計2015年底前政府將通過3至5家創投業者之投資申請。目前已有多家創投業者向科技部及國發基金表達申請投資意願,該等業者擬投資產業包括資通訊、先進材料、製藥、生技、醫材、健康照護等具技術發展趨勢之產業。未來透過相關台矽科技基金的運作,可藉由早期投資建立台灣與矽谷長期夥伴關係,有效促進台灣與矽谷創新技術及人才交流,穩固台灣與矽谷深刻鏈結,並深植於創新技術產業之全球供應鏈。



      矽谷的風險創投與天使投資人



      風險創投與天使投資人對矽谷高科技產業的創業有很大的貢獻。一般風險創投主要投資於「種子資金(Seed Funding)」之後開始成長的科技公司,而天使投資人則主要投資「種子資金(Seed Funding)」並參與初創公司。矽谷的風險創投基金始於1960年代,Fairchild Semiconductor是矽谷最早由風險創投所成立的公司,亦成為後來半導體公司的典範。



      1970年代,風險創投的大量資金協助新創科技公司,促成矽谷半導體產業的快速發展,較為知名的風險創投公司如Venrock、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Byers(KPCB)及Sequoia等。



      一、 風險創投基金(Venture Capital Funds, VC)

      矽谷的風險創投公司大都集中於史丹佛大學附近,門諾公園市的沙丘路(San Hills Road)上,交通便利、環境優美、距離主要科技園區近。風險創投的資金主要來自於政府或公司的退休/養老基金、保險公司投資基金、私人基金會、富人資金等,組成又可分為「有限合夥人」(Limited Partnership)與「普通合夥人」(General Partnership)。「有限合夥人」,純投資人,不參與任何投資決策與營運,所有資金管理、投資決策皆授權給「普通合夥人」,所有的法律責任(Liability)亦由「普通合夥人」承擔。一般而言,投資基金每年需支付2~3% 管理費用給「普通合夥人」,盈利(Carry Interest)的20% 作為「普通合夥人」的酬勞,回報目標約略為20% 至30% 的年回報率(IRR)。



      風險投資基金可概分為大型基金(10 億美金以上)、中型基金(1~10 億美金)、中小型基金(0.1~1 億美金)、小型基金(0.1 億美金以下)。大型投資基金都投資於已成型且擴充中或準備上市的公司,即第三期(Preferred C Round)以後,投資額亦較大,多在2 千萬美金以上,主要目標是短期(一至兩年)內協助創業團隊上市獲利,風險較低、報酬率的要求亦較低。獲得投資的公司不僅得到資金擴展營業之外,亦可借用風險投資公司的人脈網絡至華爾街與投資銀行建立關係,進一步籌備「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 IPO)。中型與中小型基金多投資於「公司擴展市場」時期,即第二期(Preferred B Round)的公司,已完成產品正要開始開拓市場,風險相對較低,距離公司上市還需一段時間(公司也存在短期內被大公司收購的可能性),投資金額約5百萬至1千萬美金。中小型與小型基金專注於第一期(Preferred A Round)的募資,即天使投資的種子資金之後,此時期的產品已完成試作,準備進入市場,風險相對較高,投資金額約2 至5 百萬美金。



      二、 天使投資基金(Angel Investment Funds)

      天使投資資金,為種子資金(Seed Funding),用種子資金完成產品試作後則準備向風險創投公司(VC)募集初期資金開展公司業務,由天使投資人協助遞送事業計劃書(Business Plan)至風險創投公司,較有機會獲得青睞。事實上,第一次的會議是最為關鍵的,初創公司必須準備一份簡潔有力的公司簡介打動風險創投公司的興趣,內容包括:(1) 公司簡介、(2) 團隊成員介紹、(3) 欲開發的產品與市場、(4) 技術、(5) 智慧財產、(6) 競爭對手的分析、(7) 營運計畫書、(8) 所需資金與用途、(9) 產權結構、(10) 出場機制等。



      天使投資基金由一些創業成功的企業家或高級主管對科技擁有高度興趣與熱忱的人,除了提供資金以外,更動用天使投資者的經驗、人脈協助創業團體創業。由於資金來自於個人,且資金金額較低,通常投資決策過程快速。天使基金一般多投資於初創期的種子基金(SeedFunding),是以風險非常的高,但報酬率亦較高。天使投資有各種的型式,不像風險創投基金有著嚴謹的組織與制度。



      矽谷生醫產業發展模式



      美國的加州是目前全世界生技醫療與保健養生經濟最發達的地區,而位於舊金山灣區的矽谷則有加州境內最具規模的生技醫療與保健養生產業。矽谷在2000年網路產業泡沫化之後朝向生技醫學領域的轉型是「以需求帶動創新、以創新驅動升級」之產業升級與轉型的典範。2015年「加州生技醫療產業報告」所提供的數據顯示加州之整體生物產業在2013年的獲利為1,010億美元。



      人才、完整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和靈活的產業結構等條件是矽谷得以成功的關鍵因素或條件。台灣在某種程度上也具備和矽谷相似的條件,包括優良的產學研究與人才培育機構、靈活跨領域而且可以相互支援的產業結構?等。借鏡矽谷之跨領域合作在創新「生技醫療與保健養生」產業的成功經驗,不僅可以發揮自身的優勢,發展具有特色的產業,亦可以和矽谷的產業連結,合作開發全球市場。台灣生醫產業在以下領域具備優越的條件,或有潛力連結矽谷的生技醫療產業,進軍全球市場。




    其 他 著 作
    1. 2023台灣經濟發展藍皮書:結構分析與國際比較
    2. 打造僑務工作4.0:從駐泰數位外交經驗到全球僑務工作智能化
    3. 108年度僑務委員會年鑑
    4. 判定選舉預測市場之準確度:最適價格門檻、預測準確度與鑑別模型
    5. 兩岸政策藍皮書
    6. 面對:民進黨菁英的兩岸未來
    7. 台灣未來關鍵下一步:透視2016選前兩岸關係發展與政策
    8. 臺灣經濟關鍵下一步:兩岸經濟整合的趨勢與挑戰
    9. 未來事件交易簿:集體智慧的新平台與新典範
    10. 兩岸關係的機遇與挑戰
    11. 台灣的中國戰略:從扈從到平衡
    12. 胡錦濤時代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