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那些動物告訴我的事:用科學角度透視動物的思想世界
定價127.00元
8
折優惠:
HK$10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古典中國實用文類美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501350
柯慶明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16年3月21日
140.00 元
HK$ 140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3501350
叢書系列:
中國文學研究叢書
規格:平裝 / 424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中國文學研究叢書
分
類
文學小說
>
中國古典文學
>
古典文學
同
類
書
推
薦
太平廣記(神仙篇)精選故事集(白話文)
古詩文課
勇於不敢 愛而無傷:莊子,從心開始二
新譯徐霞客遊記(上/中/下)(精)(典藏燙金版)(二版)
新譯徐霞客遊記(上/中/下)(二版)
內
容
簡
介
本書以前所未見的宏大視野,直指中國古典實用文類蘊含的美感特質;
照見了中國文學傳統中,不容忽略的半壁江山!
目
錄
導言
第一章? 「論」「說」作為文學類型之美感特質
? 一、前言
? 二、中古文論的見解
? 三、《文選》諸「論」類文章的美感分析
? 四、考察中古文學的暫行結論
? 五、近古文論的再思
? 六、近古文學的表現
? 七、綜合的結論
第二章? 「序」「跋」作為文學類型之美感特質
? 一、前言
? 二、對「序」「跋」的傳統理解
? 三、「小序」、「大序」的寫作方向
? 四、史傳中的「序」與「序」中的歷史
? 五、「自序」與「宴集序」的自我介入
? 六、「餞別序」、「贈序」與「別集序」的人際互動
? 七、結語:〈金石錄後序〉的特殊型態
第三章? 「書」「箋」作為文學類型之美感特質
? 一、前言
? 二、對「書」「箋」的傳統理解
? 三、「書」「箋」文類的基本寫作特質
? 四、「書」「箋」的「戲劇性」、「敘事性」美感類型
? 五、「書」「箋」的「抒情性」、「描寫性」美感類型
? 六、結語
第四章? 「表」「奏」作為文學類型之美感特質
? 一、前言
? 二、對「表」「奏」的傳統理解
? 三、命運的鑑戒與貞定
? 四、存亡承繼危機的勸諫
? 五、用世之心與讓謝之辭
? 六、對「他者」的祟揚彈抑
? 七、對帝王本身的規諫
? 八、另類的「表」作
? 九、結語
第五章? 「弔」「祭」作為文學類型之美感特質
? 一、前言
? 二、對「弔」「祭」的傳統理解
? 三、幼弱與英年:「哀」的興感動力
? 四、困境與抉擇:「弔」的倫理反思
? 五、無名與有名:「祭」的類型I
? 六、師友與親屬:「祭」的類型II
? 七、神物與自身:「祭」的類型III
? 八、結語
第六章? 「碑」「銘」作為文學類型之美感特質
? 一、前言
? 二、傳人昭德的「碑」「銘」
? 三、敘事紀功的「碑」「銘」
? 四、序地弘道的「碑」「銘」
? 五、刻石以外的「銘」文
? 六、結語
第七章? 「傳」「狀」作為文學類型之美感特質
? 一、前言
? 二、對「傳」「狀」的傳統理解
? 三、史傳表現的諸種面向
? 四、私傳寫作的諸種類型
? 五、結語
第八章? 遊覽「記」與山水「記」作為文學類型之美感特質
? 一、前言
? 二、從遊覽「記」到山水「記」
? 三、山水「記」與遊覽「記」的界限與表現
? 四、山水「記」與世情的辯證
? 五、遊覽「記」中的遊覽美學
? 六、結語
第九章? 修造「記」與器物「記」作為文學類型之美感特質
? 一、前言
? 二、對「記」的傳統理解
? 三、修造「記」的基本寫作特質
? 四、器物「記」的基本性質
? 五、結語
總結
序
導言
晚清以降,整個東亞、華夏文明,以吸收效仿西歐、北美為務,積漸成習,我們漸漸忽略了「文學」與「Literature」不但分屬兩種語言系統,而且是兩個不同文化傳統的產物。當西方人逐漸以Poetry、Fiction、Drama為Literature的指涉物時,我們亦理所當然地以為:文學指的就是詩歌、小說、與戲劇,它們不但是特殊的語言形式所構成的文體,而且必須是想像、虛構、純粹為了美感需要而創作的產物。從康德以降,我們或者以為美感只是形式,或者以為美感與實用的作為不相容。
因而中國文學的領域,就不知不覺遭到大幅的刪汰。於是中國文學就僅限於《詩經》、《楚辭》以降的詩、賦與志怪、傳奇等以下的小說,然後是宋元才開始的戲曲,但是《莊子》、《史記》等相關著作,則自然排除在外,推給哲學與歷史等領域。這是利用別人的系統,作自家的系譜時,必然會有的張冠李戴、削足適履的現象。於是《昭明文選》裡的泰半作品,除了詩賦之外,都成了行?可疑的存在;更別提漢唐以降,眾多的古文寫作了。
研究「文學史」,最大的困難,在不僅是中外的異類文化下,大家並沒有共通的文類區分與使用規範;即使以古今而論,歷代的文體、文類亦迭有變遷。漢魏六朝以降的古詩,迥異《詩經》、《楚辭》之作,而唐宋以後方有詞、元明以後乃有曲,其體製、美學型態各不相同,勉強求同,了無益處;不妨先以同情的瞭解,各順其異,來加以接受、加以欣賞。同樣的,《昭明文選》以降的古典實用文類亦有許多篇章,傳統社會皆以「文」視之。正如西方並無所謂「以軟筆寫硬字」的書法,我們就得否定書法是一種藝術一樣?我們不妨重新面對這類作品,探索其作為各別「文類」是否有其美感特質,使得古人以其為美「文」,而我們亦不妨考慮,重新將它們納為「文學」之一部分。
由此一念,由「論」「說」開始,我連續九年的國科會研究計畫都以相關的兩個次文類為題材,探討它們作為「文學類型」的美感特質:真正的意圖是,綜集成冊,或許可以提出一種「古典中國實用文類美學」。但在教學與行政雙忙的情形下,進展甚為緩慢,而倏忽已屆退休之齡。原以為退休後可以整理改寫成書,但又接了一個臺大「新百家學堂」計畫,加以教學仍未終止,因而四年已過,仍然全無進展。後來想功成未必得在我,僅止此類嘗試,或許亦可號召有志的學者,在踵事增華中,發展為完整的體系,作更為博大精深的呈現。因而本書雖名「古典中國實用文類美學」,其實比較合宜的說法,應該還得加上「論集」二字;但書名早已過長,就姑存原先構想的書名,既為了簡便,也為了存留自己的原初用心。書中各篇的分析,選文重在知名之外,亦在凸顯類型,以此喻示其種種的可能性。綜集而觀,則略可顯現我對此一文學傳統之各種名文、美文的擇取。
少時立志遍讀中國文學名著,結果志大才疏,涉獵仍然有限。但是文中討論所及的各種篇章亦可略示,多年來浸潤其中的喜悅!
野人獻曝,曝在野人之外,亦非野人所有。野人所獻,終究只是自家體驗的喜悅罷了。惟願有心的讀者自可於冬陽之曝中,各有更深、更廣的體會也!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