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年何月,我才會愛上自己的名字?
這是一個叫做余家寶的女孩的故事。自己的名字,一般不是自己取的,多半是父母取的。這意味著一段關係,一份關愛,一種預期。余,即我,家,即香港,寶,即每一個人,生活在這個地方,都是這個家的寶。從一個女孩子的成長故事,側寫出香港從八十年代至今的社會變遷。既有個人的私密情感,又有香港人共同的時代體驗。人與地,息息相存,生死與共。一如書中所言:
「??喊我的時候,總是張大嘴巴、張開喉嚨的。
只要她發現我有甚麼不對勁的,都是用『余家寶』三字將我鎮住……」
「青春,是盛夏突襲的一場豪雨,頃刻間,一片泥濘。
除了我,好像沒有人要將我和鄧家寶清楚的分別出來,要跟這樣不濟的人共用名字,很可悲……」
「孤單像黑夜的獸向我襲來。
想到『樂余家寶』,昔日的回憶又再度浮現,
原來某些名字,只能藏起來,一旦觸碰,傷口又會再度撕裂……」
從前,我以為名字是世界上最短的詛咒;
我會問??,為甚麼父母做錯事,卻要用名字來懲罰我;
但,只有人在苦難當中,才會知道命運在我們生命中寫了甚麼字……」
名字是始,也是終。
是生命的禮物,也是命運的不祥舞步。
是戀愛的開始,也是血流不止的傷痕。
是身份和符號,也是遊戲和詛咒。
因為名字,我們記得,我們保存,我們重逢,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