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那些動物告訴我的事:用科學角度透視動物的思想世界
定價127.00元
8
折優惠:
HK$10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撈月之人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272032
楊双子
奇異果文創事業有限公司
2016年5月06日
93.00 元
HK$ 79.0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9272032
叢書系列:
說故事
規格:平裝 / 204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說故事
分
類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小說
同
類
書
推
薦
不羈的晚霞:忘情墨爾本
一夫一妻:曹明霞中短篇小說集
浮世百願:昔日心願(豪華特裝版)
聊齋本紀
疫情蔓漫徬徨時
內
容
簡
介
那並不是學伴、室友、摯友、姊妹之類的名詞可以說明的關係,
可是真正說起來卻又純粹簡單──就是無可取代的、重要的人。
目
錄
推薦序
?
壹? 水中之月
貳? 不言不語的訪客
參? 未完之事
肆? 無盡如雨
伍? 花之夢
陸? 夢之花
尾聲? 撈月之人
序
推薦序
這不叫百合,什麼才叫百合?
春捲/《莉莉安可百合誌》總編、百合文化資深小園丁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文字是通往大千世界的道路,說出來的話語具有力量,寫在紙上的也是。
以筆為劍可以書青史,也可以織寫出一個又一個動人心弦的故事。
楊?子就是位箇中翹楚,從以前的同人創作、動漫分析,到現在原創,一直帶給我各種驚喜與感動。
請恕我用一位作為單位,因為我覺得,無論是姐姐或是妹妹,無論是留下之人或是逝去之人,其實都是密不可分的,儘管有生就有滅,但是精神永遠會在。
百合創作其實並不好掌握,多一分過於煽情,少一分又失了味道。但是撈月之人拿捏的剛剛好,那種淡淡的揪心感,伴隨著甜蜜跟憂傷,這不叫百合的話,什麼叫百合呢?
如同作者在文中一次次述說的:「對活著的人來說,接受事實是唯一的路。」
所以我接受了這本書在我感動的亂七八糟、坐在客運上不管旁邊乘客的異樣眼光,一直拿袖口擦著眼淚的時候就劃下句點了,因為我知道,在不遠的將來,第二篇很快就會降落人間了吧。
?子,別讓我們等太久喔!
記得你,以每個呼吸
曲辰/大眾文學評論者
與若慈認識,是在我到中興念博士班以後的事情。
由於我跟她的指導老師系出同門,因此在見面了一兩次以後,她忽然俏皮的問是否以後該叫我「師叔」,從此我在我學長的指導學生間忽然就有了個奇特的、不合時宜的、像武俠小說跑龍套的特殊稱號。
老實說至今我都還是覺得怪怪的。
但這稱謂叫久了,偶爾也會倚老賣老起來,所以當若慈將《撈月之人》的書稿寄給我,希望我可以寫篇推薦文的時候,我並沒有第一時間展讀。而是拖到不能再拖的時候,才匆匆打開檔案,然後就這麼一路看到結尾,沒有停頓、毫無休歇。
其實是個很常見的故事大綱啊,看得見鬼的女孩尚彤、自稱是山神的精靈千卉,這樣的組合在日本輕小說或漫畫裡不知凡幾。而她們遭遇到的,是表姊一芳的女性 密友高慧,因為山難死去一年後,重新以鬼魂的型態復行人間,尚彤得要在時限前完成鬼魂的執願,不然可能會發生什麼不能挽回的事情。
這樣的故事,太普通了。那個誰誰誰不也寫過嗎,還有最近出的那本叫做什麼的,我隨便就可以舉出數本與這情節同出一轍的小說。
等等,不對,真的是如出一轍嗎?與那些小說相比,若慈的《撈月之人》一定有著什麼,才會讓我毫不猶豫的一口氣看到最後吧?
但問題是,那個「什麼」是什麼?
要回答這個問題,或許可以先從推理小說談起。雖然隱微,但這本小說是按照推理小說的公式在發展的。而推理小說的本質,事實上就是在「贖回時間」,每本推 理小說的開頭,都在事件結束之後,而每個偵探的工作,就是在靠著事後的探查、敲打線索,來重新找到那些過去時間的軌跡。
偵探付出心力,以贖回那些早已逝去的時間,只是值得注意的是,贖回的時間無法喚回逝者,只能召喚那些時間軌跡碎片拼湊成的幽靈,讓逝者正式以幽靈的姿態,與現世道別。
這麼一想,小說中的高慧忽然現形,也就饒負深意了起來,是否正因為沒有人好好正視她生前留下的那些痕跡,因此不待召喚而自行賦型,只為了能夠重新與世界告 別。這麼說來,不管一芳,或是尚彤,倒是比許多推理小說裡的角色幸運多了,她們還得以看到高慧,與她重新、認真的,再道別一次。
這或許也是若慈想做的吧。
還記得前面我提到的她稱我為師叔的事情嗎?由於時間久遠,我不太確定到底是她,還是她的雙胞胎妹妹若暉開始叫的。
是的,若慈有個雙胞胎妹妹,而在去年,因病而離開了我們。
我並無意要試圖將她們姊妹的身影套入小說中,那樣不管對作者、或者對小說本身,都太失禮了。但我卻很難不想著,當若慈看到小說中的一芳可以再面對高慧一次,再一次搞清楚她的心思、她的期待、她的願望的時候,身為作者的她,會不會居然羨慕起了自己的角色呢?
所以回到那個問題,《撈月之人》究竟多了什麼,讓我無法停止閱讀?
我的回答會是,因為這是一本真真切切的悼亡之書,因為悼亡,所以這本的哀傷與痛苦都有了更為溫柔的力量,儘管哀傷、儘管痛苦,但人就是帶著這些哀傷與痛苦走下去的,讀著這樣文字的我們,也因此得以面對自己生命中的缺憾。
不要誤會了,悼亡不是耽溺於某個人的死亡,而是你意識到某個曾經與你分享著生命的人,忽然就消失了,而你會用你餘生的時間,記得她,作為她曾經行過這個人間的最後一個,也是最堅決的見證者。
張愛玲曾經用「因為懂得,所以慈悲」作為已逝愛情的註腳,在我看來,《撈月之人》所差無幾。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