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國門之都:人文地景紀行之桃園再發現

國門之都:人文地景紀行之桃園再發現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231684
陳銘磻
聯合文學
2016年6月20日
110.00  元
HK$ 93.5  






ISBN:9789863231684
  • 叢書系列:繽紛系列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繽紛系列


  • 社會科學 > 報導文學











    從這裡,打開家門就是國門

    從這裡,夢想起飛

    從這裡,發現土地的真與美

    桃園,是生活的原點,也是探索世界的起點





    序言家在國門之都



    客居桃園

    桃園•中埔一街/同德十二街



    這麼美的雨這樣下著

    桃園•合雄首璽社區



    這一條繽紛的櫻花街

    桃園•莊一街/同德十一街/中埔六街



    陪我坐一會

    桃園•藝文廣場



    藝文特區看戲

    桃園•藝文中心/展演廳



    天祥五街的漢學家

    桃園•南平路/天祥五街/漢學家鄭清茂宅邸



    南崁溪畔文學步道

    桃園•經國路/南平路/經國國中/南崁溪/汴洲彩虹橋/經國綠廊文學步道



    消失在綠林中的桃林鐵道

    桃園•桃林鐵道/桃園高中/花市/桃園小巨蛋/桃園小天母



    虎頭山的樹在歌唱

    桃園•虎頭山/虎頭山公園/奧爾森林學堂



    虎頭山有座桃園神社

    桃園•桃園神社



    虎頭山看見桃園

    桃園•虎頭山環保公園/南崁溪



    國王的御廚

    龜山•徐國斌/國王烘焙/Bistro181法國餐廳



    水草岸遛小孩

    八德•八德埤塘生態公園/兒童文學作家謝鴻文



    到大溪遠足彼日

    大溪•大溪神社/中正公園/大溪橋/崁津大橋



    請坐,源古本舖

    大溪•和平路老街/源古本舖



    究極和紅月凌的Cosplay

    蘆竹南崁•究極/紅月凌/Cosplay



    空港愛別離

    大園•桃園國際機場一航廈/二航廈



    千埤萬塘水琉璃

    桃園市•二千八百餘埤塘



    記憶從高鐵站一頁一頁翻過去

    中壢青埔•台灣高鐵桃園站/青埔新市鎮/一風堂拉麵



    搭707巴士到桃園OUTLETS

    中壢青埔•桃園OUTLETS



    最美不過青塘園

    中壢青埔•老街溪/老街溪橋/青塘園/燈會



    球來就打

    中壢青埔•桃園棒球場/Lamigo桃猿



    海岸碉堡一朵殷紅的玫瑰

    觀音•觀音海岸/白沙岬燈塔/海防崗哨/風車



    觀音賞蓮

    觀音•蓮花季/莫內的花園



    到永安漁港尋找石滬,聽海的聲音

    新屋•永安漁港/石滬群/綠色隧道/台灣海峽海岸



    我愛你學田市集

    新屋•水牛書店/羅文嘉/我愛你學田市集/范姜祖堂古厝



    花香書香紛飛的晴耕雨讀

    平鎮•晴耕雨讀小書院



    文學教會我們的世事

    龍潭•鍾肇政/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鍾肇政宅邸



    松葉園看見心經瓷雕

    龍潭•梁成福/松葉園景觀餐廳/李元慶



    大漢溪流星之絆

    復興•爺亨/角板山/榮華大壩/拉拉山/羅浮橋/復興橋/米路哈勇



    附錄˙桃園市年度文化活動

    附錄˙桃園市人文地景所在



    ?





    自序



    客居桃園




      一時糊塗,我在後中年時代憂喜參半地搬遷到這座陌生的城市,並不意味我喜歡流浪,只是對無得無失的人生舉手投降。



      這件事發生在二○一二年冬,天氣酷寒,彷彿潛藏著某種難以逆料的不明確,正被即將失去的時光殘影緊緊束縛,就像風吹過樹林,樹木可以清楚感受到流動那樣,我和家小面面廝覷,看守住台北羅斯福路二段「狀元吉第」舊居的最後一天一夜。



      生活了二十餘年的房舍已然被我非真實的「尋找幽玄」,一段冠冕堂皇的說辭變賣遺棄,就連最起碼應該依依不捨的心情都讓冷颼颼的天氣遮掩,總是這樣,沒有欣慰,沒有咆哮,僅剩一點淡淡的晦澀離愁。



      要坦誠說出搬家的確切實情似乎有些困難,越是想隱藏沉重的情緒,我的心思就複雜起來,索性不去辯解或說明。不過我還是會這樣想,這種紛沓更迭的變動年代,搬家換屋或許不是壞事,至少還可以藉機棄擲掉某些實在不想記憶的過去,遠離不想附加的牽絆,從而得救枯燥無趣了幾十年的自己。



      清冷的黃昏,三個孩子各自在房裡靜靜做著自己的事,所有要運送的家當,一箱箱堆疊整個客廳。嗯,沒事。我深深吐放出一口氣,憂慮情緒倏忽被低氣壓波動吸走消失了。



      今後會變成怎樣誰也不曉得,但對長大成人的孩子來說,搬家形同惡意抽離他們原有的生活習性、決絕切斷既有的交際圈,把他們所有的過去都送進徬徨的記憶裡。



      或許應該說,當推開一扇又一扇的季節之門,好比見到每一段成長的歷程,充滿形形色色脫落的軌跡、失落的尋常、迸裂飛散的日子;說不定這個殘冬過後,我們可以再造一段鮮明的新記憶也不無可能。我想。



      實在猜不透孩子懂不懂我的用語和用意,不留不處,這一次我們將從交通便捷的台北大安區搬遷到好似田園鄉間的桃園,過簡單的日子。



      這是我和他們母親的意思決定的。他們的母親喜歡上桃園的幽靜、樸實和緩慢。



      「如果不稱心如意呢?我們是不是還要搬回台北?」孩子冷冷地問。



      「做台北人有特別高尚嗎?我在台北住了四十年也不曾擁有多麼偉大和驕傲的信心。」我答,「如果這次的『移民』犯錯,就當成是我未經長遠思慮的私心不良。」



      台北不是實現夢想的地方,台北是讓人忘記自己沒有實現夢想的地方。



      也許我還會自我調侃地說,搬到桃園住一陣子就好,馬上回來。事實是,可能再也不會回到台北了,然後只能無聊地在桃園住家敘述四十年輝煌的台北時代,「住在台北的時候如何如何啊!」「住在羅斯福路的時候如何如何啊!」這樣。



      人不可能一輩子指望夢想而活,房子既然賣掉,我們已經回不去了,所以只能選擇相信自己,相信放棄糾葛就等於邁出新的一步,而放棄也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事,只要面對現實前進就好。



      這裡呀……比台北還冷,秋風,比新竹還要強勁。我住的「首璽」是個幽靜的庭園社區,坐落街尾,鄰近一所國小的運動場,樹叢庇蔭,綠意盎然。社區聚集不少從台北和鄰近城市搬過來的青壯派菁英,看來十分朝氣,逢人禮貌招呼,形成一個新住民的「皇家特區」,令人覺得心頭暖暖的。



      對這個社區來說,我是新住戶,一切感覺陌生,凡事從零開始,心中不免湧起許多好奇。



      新宅寬敞的起居住所,三個成年的孩子各擁一間臥室,歡喜了卻心願,我還刻意在每間房門掛上刻有他們名字的「名牌」,不嫌麻煩地區隔出個人空間。等到把所有傢伙安定就緒,隱然看見樓窗下方,一座峇里島風情的中庭,風生水起,雞蛋花樹挺立直聳,路靜悠然;穿過社區,國小運動場的上空,五楊高架橫在眼前,看似近,有點距離,天空時有飛機忽忽翱翔經過;再過去蘆竹那個方向,就是坐落大園的桃園空港,就是浪濤滾滾的台灣海峽。



      老實說,搬遷新居起初,我還沒什麼自信認為自己能夠安心住下,半夜醒來,覺得這裡太安靜了,沒有惱人的汽車聲,連小孩的嬉鬧聲也不見了。因為太安靜,反而容易醒過來,僅只聽見風吹過的聲音,以及吐納的呼吸聲。



      一個月之後,一年之後,相安無事的跟孩子一起穿越陌生的新居生活,養了一隻貓,替她取了個「多多」的名字,種了幾盆花,空閒時到社區咖啡屋吃鬆餅、喝咖啡,坐在長廊的藤椅上聽管理中心播放的西洋老歌或台語歌謠,到峇里島式的庭園聽流水聲,夏季到泳池間戲水,冬天到撞球室打球,到圖書室看書,春天到日式冥想室看石子、賞櫻花,沉思、養精神,心安真好,平安最好。



      樓窗旁邊是我專屬專用的陽臺,白天擁日光,聽蟬鳴,看綠樹;夜間沐浴月光,聽蛙鳴,賞對街新廈華屋的光雕。城市稀有的田園風情,我在這裡看書、寫書、曬書、當貓奴;許多念頭、詞句、畫面,都從靈光乍現滲出,我打定主意,開始喜歡後中年這樣過日子,這樣細數腦袋裡一個接一個的新夢想。



      現在,我習慣聽見午後四點左右,樓下清靜的馬路傳來學生放學的喧囂聲。小學生的吵嚷使我想起在外地工作、求學的女兒和孿生子。以前,他們也是這樣嘈雜,打鬧不休。



      我努力適應新環境,學習喜歡料想不到的鮮活「桃園」。許多日子下來,大致明白人生是眾多不完美的組合,只要能持續採取不必刻意回顧美好與困頓並行的過去,或許也能學習到如何誠摯面對現狀的勇敢和態度。如此說來,搬家一事就不足以構成什麼甘苦的因素了。



      我問孩子,落籍成為桃園人跟「我是台北人」有何差異?人生本是一趟不長不短的旅次,社會不斷變遷,就像變化無常的人生,所以,每一次好好想一件事,做一件事,每一次好好處理一個要緊問題,然後再慢慢找出答案,即便能安撫「外地人」那一顆不安定的初心。

     

      「不去面對,一切都不能開始。」我是這樣想的。



      年少時代從出生地新竹市搬遷尖石鄉部落,再移居台北市都會,直到後中年一時路過桃園,成為新居民,說明白一點,這跟所有人同樣呼吸著海洋空氣,毫無二致。

    沒錯,應該就是這樣。



      人是為了尋找活出幸福的答案才存在當下。過去,只是生存過的證明;如今,沉寂靜觀寫字桌窗口對街,學校操場斜披的群樹綠波,眾聲寧謐,有風吹來,靈動不已,我用空寂的寫意心情,在電腦桌面一字一字敲打出心中想說的話,想講述的事,就是因為怕怎麼掉下淚水的記憶消失,所以才把沉沉的心事寫下來。



      搬進桃園的第一個春日午後,作家朋友林文義特意前來新居作客,饋我三架日本航空模型飛機,示意我的後中年生活再度「起飛」,搭載平靜與滿足,縱情地向前飛行。近四十年情誼,經常深夜通話長談,所聊所涉皆文學與寫作;就在首璽社區的咖啡屋喝過午後紅茶,作家特別在我從日本帶回來的一對掛軸式的畫仙紙板,留下全家人的生肖漫畫,我則回贈從熊本市夏目漱石舊居購買的筆跡稿紙一冊。



      那就是我,那就是林文義。



      人生像禮物,要用期待的心情慢慢打開。如果能帶來好氣味的友誼,比帶來壞結果的魯莽,容易誘惑人,我寧可選擇一次熱絡的衝動。這該是血液裡那股自以為浪漫的激情因子作祟,絕對不是偶然的創意構思。



      三年多來,無虧風尚,我努力想要在新居環境認識什麼,這和實際認識的什麼,彷彿橫跨了一道鴻溝。不管怎樣?不管什麼理由?什麼目的?我就是不能也不必再去探究為什麼非要唐突搬遷到桃園這件充滿魅惑誘因的事了。



      二○一六年夏,日子沉靜,陽臺日光依然燦爛,我在桃園過活,逐漸把台北四十年歲月,活躍或悲懷的過去埋藏起來,好似回到生命原點。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