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那些動物告訴我的事:用科學角度透視動物的思想世界
定價127.00元
8
折優惠:
HK$10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世界上最古老的生物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3278498
瑞秋•薩斯曼
林步昇
遠流
2016年6月29日
200.00 元
HK$ 170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573278498
叢書系列:
綠蠹魚
規格:平裝 / 304頁 / 8k菊
綠蠹魚
分
類
藝術設計
>
攝影
>
攝影作品集
同
類
書
推
薦
追夢者的樂園
抽象水影攝影集(POD)
巨神連線補遺
黑白以外•繽紛歲月
父親的錄影帶 Father’s Videotapes(博客來獨家作者限量親簽版)
內
容
簡
介
與世界上古老的生物相比,人類的生命不過轉瞬
這些存在千年的生物見證了地球的歷史,提醒著我們肩負的責任,
也是地球未來命運的指標
目
錄
自序? 我們所知的世界
推薦序? 過去片段開創未來? 文�漢斯-尤利希?歐布里斯特
推薦序? 生命何以長久? 文�卡爾?齊默
謝辭
?
古老生物地圖
導言
北美洲
? 世界爺
? 刺果松
? 木餾叢
? 莫哈維絲蘭
? 蜜環菌
? 黃楊葉越橘
? 帕莫櫟樹
? 潘多林
? 參議員樹
? 地圖衣
林奈分類法
南美洲
? 密小鷹芹
? 阿列盧木
? 腦紋珊瑚
歐洲
? 福廷格爾紫杉
? 百馬栗樹
? 波塞頓海草
? 油橄欖樹
? 雲杉
地質時間軸
亞洲
? 繩文杉
? 聖菩提樹
? 西伯利亞放線菌
非洲
? 猢猻木
? 地下森林
? 千歲蘭
澳洲
? 南極山毛櫸
? 塔斯馬尼亞洛馬山龍眼
? 胡恩松
? 桉樹:新南威爾斯省
? 桉樹:西澳省
南極洲
? 疊層石
? 蘚類:象島
? 蘚類:南喬治亞島
生長策略索引
未竟之功
詞彙表
?
序
前言
我們所知的世界
從大霹靂到地球形成,總共歷經了90億年;又過了近10億年後,地球上才有生命出現。即使如此,現代人如果看到當時的環境,不只會覺得陌生,還可能會以為是另一個世界。當時沒有任何大陸,也沒有足夠的氧氣讓人自在呼吸,得仰賴疊層石(即結合了生物體與地質沉澱物的特殊構造)進行光合作用,為大氣層提供氧氣,進而奠定未來一切生命的基礎,但這可是花了好長一段時間。現今,全球最古老的疊層石已有兩千多歲,依然像35億年前的祖先一樣不斷造氧。
本書橫跨不同領域、範圍遍及各洲、時間穿梭千年,既有藝術又有科學,本質上與環境密切相關,展開一趟地質時間?(deep time)之旅。我多方研讀文獻、跟生物學家合作,並且造訪世界各地,拍攝至今活了2,000年以上的生物。這些照片是歷史在現代的圖像,照片中的生物將我們帶出當下時空的舒適圈,進入另一個時空。賦予生命體一個原本抽象的數字,有助我們以擬人的角度看待遙遠的時代,畢竟通常來說,這實在超出我們的理解。而攝影正是絕佳的媒介,可以捕捉這種時間的張力:將數千年的漫長生命,轉瞬濃縮至毫秒之間。
這些古老生物遍布全球各洲,身處各種極端環境,不但度過千年風霜與冰河時期,也歷經地質變化與人類遷徙。許多生物微小到你連踩過都渾然不覺,有些則是雄偉到讓人不禁仰望讚嘆。我總共拍攝了30個不同的物種,其中包括每世紀只長1公分的格陵蘭地衣、非洲和南美洲特有的沙漠灌木、美國奧勒岡州具掠食性的真菌、加勒比海的腦珊瑚,以及猶他州8萬歲的山楊樹群。我也遠赴南極洲,拍攝5,500歲的蘚類,還前往澳洲塔斯馬尼亞島,尋找43,600歲的無性系灌木叢──該類植物已瀕臨絕種,那是最後倖存的個體,但理論上卻又永生不死。
這些古老的生物見證了完整的人類史。美索不達米亞的車輪和楔形文字兩大發明象徵文明的誕生,大約出現於5,500年前,剛好跟南極洲象島的蘚類歲數相同,再往前回溯就到了史前時代。美國加州河濱市的帕莫櫟樹現齡13,000歲,經歷了巨大爬蟲類、鳥類和哺乳類相繼滅亡的時期,例如大型兀鷹、乳齒象、劍齒虎和北美洲駱駝等宛如科幻小說裡的生物。而血緣可能最近似現代智人的弗洛瑞斯人,也不過是17,000年前才絕跡。就地質時間來看,並不算太久以前。
其他古老生物的生命步調則更符合地質時間的標準:有些灌木叢、無性系森林、海草床和細菌,早在上一次冰河時期前數萬年就已存在,甚至比任何人種都還要早出現。舉例來說,澳洲昆士蘭省的南極山毛櫸在1億8千萬年前曾遍布南極洲,因為當時的氣候溫暖許多。隨著岡瓦納古陸脫離南極洲,加上氣溫愈來愈低,南極山毛櫸逐漸往北移動到更適宜的氣候,而原本的棲地慢慢消失,導致部分樹木死亡,因此南極山毛櫸只好另覓家園,就如同當代的難民。想想看,一般人要舉家遷徙到異地定居就夠辛苦了,更何況樹木為了延續物種,必須仰賴一代代子孫的堅持與合作,才能完成這項艱難的旅程,可見植物決定遷徙的意志力十分強大。南極山毛櫸一棵棵地往北前進,現存最古老的子孫樹齡已達13,000歲。
那目前全球最古老的生物又是什麼呢?我們認為是西伯利亞放線菌。這種細菌生存於地底永凍層,年齡介於40萬到60萬歲之間。當初這個菌落是由一群行星生物學家所發現,他們原本在調查地球上最惡劣的生存環境,希望找到蛛絲馬跡來判斷其他行星是否有生命存在。調查過程中,他們發現這些放線菌居然在零度以下的低溫進行DNA修復,也就是不但沒有休眠,反而還活得好好的,緩慢生長了50萬年。
當有機的生物碰上無機的地質,這代表著什麼呢?我們將同時面對遙遠的地質時間與平凡的每一日,以及兩者之間的層層推移。這些生物宛如當代的羊皮紙文獻,裡頭藏著一層又一層歷史,記錄著自然和人類的活動;新篇章不斷覆寫於舊篇章之上,年復一年累積到千秋萬世。當我們以地質時間的角度來看,宏觀的格局於焉浮現,我們也將意識到所有生物都有各自的故事,所有故事到頭來都有所關聯,甚至與我們所有人緊密相連。
這些生物為什麼能夠活得這麼久?基於什麼原因?科學家只能針對單一生物提供部分解答,但跨物種長壽情形的分析比較研究還尚未問世。我們不曉得如此驚人的生命力是否能應用於妍常人類的壽命;即使有此可能,我們也不知道該用什麼方法。不過,儘管有些古老生物號稱長生不死,單單過去5年來,卻已有2種生物相繼滅絕。希望這些生物能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認證,畢竟它們個個都值得世人的景仰與注目。而眼下最大的危機當屬氣候變遷,不知不覺中威脅全人類的生存,我們必須趁仍有一線希望時立刻加以因應。這些生物散布世界各地,超越人類之間所有界限。
這本書是對過去的紀錄與頌揚,是要現世採取行動的疾呼,更是我們未來命運的指標。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