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夢幻步道,就是要走2】手作步道:築徑人帶你走向百年古道、原民獵徑、郊山綠道,體驗人與自然的雙向療癒

【夢幻步道,就是要走2】手作步道:築徑人帶你走向百年古道、原民獵徑、郊山綠道,體驗人與自然的雙向療癒

庫存=1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869299442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
果力文化
2016年8月01日
150.00  元
HK$ 127.5  






ISBN:9789869299442
  • 叢書系列:山海經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山海經


  • 生活風格 > 運動/戶外活動 > 登山/露營

















    ★展讀台灣最經典的手作步道!

    台灣山林祕徑之間

    一群人默默揮汗築徑、尺寸向前!

    他們是「手作步道」的築徑人

    以跨越時空尺度的工匠精神

    修築、守護林間蜿蜒的山徑與古道。



    ★遇見,地圖上最美的綠色驚嘆號!

    本書邀你細細領略:

    古道上的先民生活史、最珍稀的原始棲地生態

    手工築路的百年工藝、就地取材的工法智慧

    與敬重山林萬物的生命觀。

    並首度引介國際步道運動的最新趨勢

    體驗人與自然的雙向療癒!




      ●手作步道:築徑人向自然學習



      手作步道,是近年國際間極受矚目的綠色運動。源於美國國家步道阿帕拉契山徑步道志工的經驗,對於自然山徑與步道的維護,主張:



      ——以手工的方式維護步道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與周遭自然景觀融入

      ——減少對自然山徑、環境生態的干擾



      在修築步道或修復古道的過程中,「築徑人」學習傾聽森林、水流、地質的聲音,尋找每一條步道獨特的自然條件、人文歷史、工法智慧及社會脈絡,找出與生態和諧共存的路線與工法。



      ●感受時代的波瀾壯闊:在手作與徒步中創造歷史



      長期守護山林的台灣千里步道協會,提倡「天然步道零損失,水泥步道零成長」,十年來努力推動「手作步道」的實作與工作假期——由於台灣的步道密集且發達,面對步道工程化、水泥化、棲地劣化等危機,強調以「手作」「就地取材」維護步道,儘量避免大型機具、外來材料對山林造成過多擾動;以「手」為限制,也能避免單一、快速與粗糙的步道工程對大自然帶來無法回復的傷害;而且鼓勵公民參與,人人皆可擔任志工學習實作!



      手作步道的最大好處是:

      •?? ?步道維持自然土石與落葉鋪地,卻沒有積水泥濘、也無鋪面溼滑;

      •?? ?走起階梯來,膝蓋和腳踝感覺輕鬆彈性、舉步順暢;

      •?? ?周遭自然生態與步道融合一體,步道邊上也能成?珍稀動植物的棲地;

      •?? ?颱風過後或許有倒木橫陳,志工善用取材,將之化做彌補流失路基的護坡路緣。



      透過「手作之道」,我們也得以親近自然、徒步走上歷史——細細領略古道上行走的先民生活史、了解地質土壤與植被形成的自然史、觀察大自然的作用力與人的需求,而「就地取材」發展出來的工法智慧、敬重山林萬物的生命觀,更形成了一個正向又永續的循環——手作步道,正是人與自然關係的最好註解。



      ●展讀台灣最精經典的手作步道



      ★砌石駁坎:走過豎砌、交工的百年手藝

      ★竹木階梯:拾級而上,與山坡一起呼吸

      ★山澗木橋:最親水的過溪智慧

      ★路緣棲地:最珍稀的生態野趣



      本書從全台70條步道精選出13條位於不同區域、海拔環境,並各具獨特性格、工法特色與發展典範的手作步道現場,透過第一手深度描繪,並以手繪方式圖解13條步道之手作工法,帶你領略天人合一、大隱無形的祕徑之美:



      ●東台灣:蘇花石硿仔古道、大同舊部落步道、綠水文山步道 、嘉明湖

      ●中台灣:梅峰三角峰步道

      ●南台灣:卑南琅嶠古道之旭海觀音鼻段、舊達來辭職坡古道、藤枝林下步道

      ●北台灣:福州山步道、景美山仙跡岩步道、二格山自然中心、內洞森林遊樂區步道、基隆暖暖古道、淡蘭百年山徑之舊暖東道



      同時,與國際同步,本書亦首度完整引介各國的最新步道運動趨勢,如:守護歷史步道與遺址廊道;串聯跨州界、跨國界、從山道海的長距離步道與環圈廊道;打造城市綠廊、生態綠網、舊鐵道變步道等,開展我們對於步道未來的新想像。



      「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台灣千里步道協會以本書呈現最經典的手作步道及其精采故事,期待與您相聚在步道上、在山林裡、在滴汗的眉間,在嘴角微彎的笑容裡。



    本書特色



      ★13條夢幻手作步道X20項精湛工法圖解 X9大國際步道趨勢

      ★【步道看點?手作工法】精美插畫圖示



    名人推薦



      小野 千里步道發起人

      江慧儀 大地旅人環境工作室總監

      李偉文 作家、牙醫師、環保志工

      吳晟 作家、詩人、種樹的人

      紀政 希望基金會董事長

      齊柏林 《看見台灣》導演

      劉克襄 作家、詩人、步道志工

      賴榮孝 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





    【推薦序】我們在森林裡寫詩? 文�劉克襄



    第一部 手作之道



    第一章【導論】十年砌匠心——手作精神的公共之路? 文�徐銘謙

    第二章【手作步道12問】



    第二部? 展讀台灣最經典的手作步道

    ●之一:東台灣篇|太平洋的風與巖




    第三章【宜蘭|蘇花石硿仔步道】

    太魯閣原住民族的工藝驕傲

    ◎代表工法:砌石、導流木

    ◎蘇花古道前身為清代後山北路。古道之清水斷崖、臨海崩石坡高聳壁立,幾無插足之處,錐麓古道最初則是以繩綁人垂下於岩壁上開鑿。在大自然的作用力及大歷史的場景下,交疊出屬於太魯閣原住民族的場所精神和工藝驕傲。



    第四章【花蓮|太魯閣綠水文山步道】

    跨越時空,百年手工築路的傳承 ?

    ◎代表工法:砌石駁坎

    ◎幽靜蜿蜒,時而在林間、時而在溪澗旁,依據「志願服務法」成軍的第一支國家公園步道志工,於此延續合歡越百年築路人的傳奇。



    第五章【台東|同禮大同舊部落步道】

    神秘谷深處,築一條回家的山路 ?

    ◎代表工法:竹木階梯

    ◎位於東台灣神祕谷深處,沿途盡是原始的低海拔闊葉林,接近30度的陡坡土徑,為族人自發修繕的傳統路線,天然土石構成的路徑,以符合腳步的韻律提供「踏足點」。此處,記錄著一段關於太魯閣族部落記憶與回家的歷程。



    第六章【台東|嘉明湖】

    月亮的鏡子:一座湖,與走向她的山徑 ?

    ◎代表工法:沖蝕溝處理

    ◎人稱「天使的眼淚」、「月亮的鏡子」、「上帝遺忘的藍寶石」——嘉明湖因她的美麗而獲罪,步道上的高山沖蝕溝彷如眼淚的泉源,亟需我們透過與大自然的學習與合作,加以修復。



    ●之二:南台灣篇|半島的急水



    第七章【屏東|卑南琅嶠古道】

    手護奇岩、海崖、礫灘、岬角之美? ?

    ◎代表工法:沖蝕溝處理

    ◎台灣南端後山、屏東旭海-觀音鼻間段落,面臨公路開發與絡繹遊客的威脅,導入劣化環境的復育工法、社區參與生態旅遊的發展,讓環境保護與社區經濟取得平衡。



    第八章【屏東|舊達來辭職坡古道】

    穿越辭職坡古道,走進舊達來時空 ?

    ◎代表工法:立砌鋪面、塊石疊石階

    ◎古道傳承了魯凱、排灣族的精湛石藝,工法智慧完整地保存在原住民母語的密碼中,部落年輕人一步一步走回舊部落,重現昔日風華。



    第九章【高雄|藤枝森林遊樂區之林下步道】

    漫步熱帶高山霧林,聆聽森濤

    ◎代表工法:改線、橫木護坡

    ◎為解決八八風災後柔腸寸斷、難以修復的聯外林道,改變開路思維,以低度環境干擾的手作步道替代。



    ●之三:中台灣篇|雲霧中的森林



    第十章【南投|梅峰三角峰步道】

    從獵徑社路到合歡越,穿越百年生活史 ?

    ◎代表工法:土木階梯

    ◎位於中台灣的台灣大學山地實驗農場,連結了春陽、梅峰與翠峰的歷史線路,從賽德克族的獵徑社路到隘勇線、合歡越,跨越百年時間尺度,學生們寒暑接力、齊心修復。



    ●之四:北台灣篇|淺山的土與岩



    第十一章【北市|景美山仙跡岩步道】

    親山,遇見最美的棲地 ?

    ◎代表工法:路緣木

    ◎在「天然步道零損失、水泥設施步道負成長」與「步道學」理念下,極力維繫著城市中有如孤島的綠色棲地、稀缺的土徑存續,讓居民感受「土」的美學與實用。



    第十二章【北市|福州山步道】

    城中綠蔭土徑,聽樹蛙唱歌

    ◎代表工法:砌石路緣

    ◎雖非蒼翠挺拔的中高海拔步道環境,周邊是早已過度開發的都市環境,但守護山林步道的心志卻不曾因此而稍減,鋪滿自然落葉與土石、排水良好的綠蔭小徑,成為城市中推動生態教育的綠色基地。



    第十三章【新北市|二格山自然中心】

    溫柔呵護郊山的綠手指 ?

    ◎代表工法:砌石截水溝

    ◎北台灣的山系仿如綠手指般伸入盆地城市,近郊步道亦回應多元使用角度,結合手作步道之體驗與環境生態教育。



    第十四章【新北市|內洞森林遊樂區步道】

    與國際同步,最友善的親山步道 ?

    ◎代表工法:無障礙設計

    ◎在不影響自然景觀的前提下,以身障者觀點、參與設計出「通用設計」的戶外步道,作為步道分級、機會均等理念實施的示範點。



    第十五章【北台灣|基隆暖暖古道、淡蘭百年山徑之舊暖東道】

    以百年古道,串聯生態廊道 ?

    ◎代表工法:山澗木橋、砌造石階

    ◎為使挑夫省力,暖暖古道石階皆以現地溪流石材取來,砌造梯級高度就是配合扁擔反彈的高度,階梯與步伐的搭配正好是符合挑擔晃動的頻率,古道的寬度也配合扁擔約維持一米寬度。同時,在進行淡蘭百年山徑踏查的過程中,也發現很多砌石拱橋、石板橋、糯米橋,至今屹立,但迫切需要工藝技術加以維護,方能持續下個百年。



    ●手繪圖解【手作步道工法】

    ●路線整理:路跡整理、除草清理路幅、修整路面排水坡向、鋪設路緣石、路面回填碎石夯實、沖蝕溝回填、改線

    ●橫向排水:設置導流木、橫木護坡、砌石截水溝、節制壩

    ●階梯:土木階梯、砌石階梯、竹木階梯

    ●護坡、鋪面:砌石駁坎、立砌鋪面

    ●橋:山澗木橋、橫木跨橋、過溪踏腳石



    第三部? 手作進行式:國際步道運動新趨勢



    第十六章 手作步道的運動軌跡:9個相互牽引的小行星

    ●概念1:通行作為基本人權|提倡公眾通行權、親近自然

    ●概念2:把時間向度帶入空間|保護古道與文化路徑

    ●概念3:人是步道的靈魂|公民保育團、 志工和工作假期

    ●概念4:歷史空間的轉化|鐵道變步道運動,紐約High Line、倫敦Sky Cycle

    ●概念5:步道周邊景觀整體保護|英國美麗風光、美國國家步道緩衝帶、日本里山倡議

    ●概念6:連結這裡到那裡|串連長距離步道、與環圈步道

    ●概念7:把人的尺度帶回城市|城市中「人本交通」與單車路權

    ●概念8:把自然生態帶回城市|綠道、綠廊、生態綠網

    ●概念9:兼顧保育與社會、經濟|特許制度、生態旅遊



    附錄

    【實踐篇】手作步道:踏查、修築、守護三部曲

    ?





    推薦序



    我們在森林裡寫詩? ?




      不久前,跟山友在深坑鄉的炮子崙發動手作步道的活動。



      我們選擇整修村後的保甲路。這條百年前的保甲路,過往以泥土、木頭和石塊等材料鋪設,蜿蜒於蓊鬱的森林。



      目前除了登山口,出現近百公尺的水泥路段,其他仍維持著自然的風貌。登山口這段,是十多年前修築的。當時鄉公所花了數百萬,還引以為傲。現在觀念思維改變,水泥步道變成破壞山林地景的錯誤指標,時時被村人引以為鑑。



      工作展開前,志工們先去宜蘭走訪打鐵鋪,選購適合打造的器具,諸如石鑿、鋼槌和圓鍬等。以往每座村子都有經驗豐富的打石者,清楚哪種樹木適合鋪設,哪類石塊可做為材料。大家都能通曉物件的質地,敲打砂岩或選擇木料時,自是勝任愉快。我們希望手作步道的過程,不只是付出勞力,同時學得修路的功夫。



      在師傅帶領下,我們觀察周遭環境,利用現存可移動的石塊、枯木和風倒木,逐段把殘破不全的路面鋪平。譬如,利用廢棄的舊石塊,重新堆砌為石階。現有石階多半踩得光滑,容易鬆動,都設法再穩固。再用石鑿子,敲出更深的鑿痕,讓人踩踏時,不易跌倒。



      缺乏石塊時,便就近從旁邊的森林取材,以枯木或風倒木為踏板。相思樹幹心實而重,不易腐朽。半埋泥土中,除了穩固,更能支撐長久。有些路面,還得擇段,清理通順雨水溝渠,避免山路形成暴雨時的河道,日久成災。



      在山村從事志工活動,一條手工步道的維護,跟其他農事活動截然不同。其他工作都是點的實踐,山路是線的完成,連接著之前的各種生活內涵。若能鋪好綿長的山路,愈能具體展現山村的友善。



      手工步道更明示著,此地不是以販售蔬果、吸引觀光客為前提,而是把想要的生活展現,樂於和大家分享。這條山路繼續自然而完整地蜿蜒於森林,旁邊的物產,不用多費唇舌,你都相信,農民願意從事友善耕作。



      以前在此發動無數回志工運動,修過石厝和茅屋,也學習植茶、種稻。我們一直對志工的定義不斷反省。如今透過打石,更加凝聚對這座森林的情感。每回的勞動,村人只能回報以午餐,但大家心滿意足,樂於付出,把它當做美好的奉獻。



      保甲路長近一公里,每星期利用假日修十公尺。若要完工看來還要好一段時日,但我們沒時間壓力,只有是否做得扎實,合乎環境的要求。大家把手作步道當作一門山徑藝術,彷彿懷抱興蓋一座聖堂的虔心。



      這條山路最後會通往山腹,幾位老農居住的草厝。我們慢慢地鋪,絕不趕工。每一段都要靜心思考,感覺每一處彎曲和起落的風景,期待打造一條台灣森林最美麗的步道。



      工作一個月後,住在草厝的八十多歲阿公下山。看到這條走了一輩子山路,竟然重新在修築,而且維護得如此完善,他也嚷著要加入假日志工的行列,但隔周我們繼續鋪石造路,並未發現他現身。大家工作時還在開玩笑,一定他年紀太大,走回山上就忘記了。結果,黃昏時,一位志工上山去拜訪,沒多久傳來了一張照片。原來,阿公真的參加了,他從山上一個人獨自修建下來,而且鋪了好長一段。我們兩邊分頭進行。相信有朝一日,會在森林裡碰頭。



      這樁修路,也因為阿公往下修,而我們往上蓋,產生微妙的呼應,連接著人心最和善的那一部分。因為有這樣的情境,休憩時,有時回望鋪好的路段,猶若讀到自己寫了一首壯闊的長詩,正在完成當中。


    文�劉克襄 自然觀察作家、步道志工




    其 他 著 作
    1. 【千里步道系列套書】(二冊):《手作步道》、《手作之道》
    2. 手作步道:體驗人與自然的雙向療癒。特別收錄〔手作步道?全方位工具箱〕【千里步道系列1暢銷增訂版】
    3. 手作之道:築路,與自然對話的山徑美學【千里步道系列2】
    4. 【夢幻步道,就是要走】向山,遇見最美的山徑:千里步道達人帶你週週爬郊山,尋訪雙北綠郊、古道、夢幻天然步道
    5. 千里步道3:高雄,慢.漫遊 一本令人難忘的旅行故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