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領導人的格局???
尹啟銘
企業是一個有機體,自誕生之後,就面對「生存」和「成長」兩大課題。未來環境的不確定性和競爭者的掠奪,時時威脅著企業的生存,市場和政府法規的突變可能立即扭轉產業生存的法則;去年美國金融危機所引發的全球經濟大風暴,不分大、中、小型企業,頓時手足失措,不知何去何從,關門的、裁員的、無薪休假的,處處可見,即是最現實的例子。
求生存之外,企業每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碰到瓶頸,即使是維持現狀都會遭到淘汰,必須脫胎換骨,尋找新的驅動成長力量,賦予企業新的定位,讓企業轉折進入另一階段的成長。但是,任一企業變革伴隨的都是未能預知的風險,來自內部的阻力、核心能力的欠缺,是否造成新的疆域開拓不成,既有的城堡卻已拱手讓人,則是無人能先斷言。
操盤企業生存和成長的,是企業的經理人。亨利.明茲柏格(Henry Mintzberg)早在一九六○年代末期曾調查管理者所做的工作,並將之歸納為代表人(figurehead)、領導人(leader)、聯絡人(liaison)(三者歸為人際關係角色)、監視人(monitor)、傳訊人(disseminator)、發言人(spokesperson)(此三者歸為資訊角色)、創業家(entrepreneur)、問題解決者(disturbance handler)、資源分配者(resource allocator)及協調者(negotiator)(此四者歸為決策者角色)十種角色。企業內部雖有高、中、低不同階層的經理人,其工作之差異主要在於十種角色的不同組合,一方面忙於目前的經營工作,另方面是準備因應未來的策略性工作。此其間,關乎企業發展最重要的是經理人的領導角色,領導人的格局有多大,企業的格局就有多大。
為何如是說?
領導者的任務在於建構企業的願景、擘劃企業的佈局、創造企業差異化的優勢。願景、布局、差異化優勢決定於領導者的格局,也決定了企業的格局。
有了願景、布局、差異化優勢的目標,接下來,成敗的關鍵繫於領導者的執行力,此也與領導者的格局有關。目標決定了,面對的是:人才、資金、技術的不足、內部的反對勢力暗潮洶湧,如果領導者勇氣不足,畏懼艱難而半途停止,一定是一事無成。就如本書所說的,此時要有「無論怎麼做,無論發生什麼事,一定要完成這項工作」的強烈欲望。此種人格特質,就是在本書中,稻盛和夫先生常將「經營」與「生活之道」放在同一個話題中論述的道理;或者說,本書所談內容與「哲學」有關。
走筆至此,讓我想起道證法師所談六度總修的故事。所謂六度係指布施、精進、忍辱、禪定、持戒、般若智慧,是六種度過生死苦海的修行法。布施代表了要追求的目標。為了達成目標,就要盡力去做,做到要死,這就是精進。但在精進過程中,會被人嫌來嫌去,遭受侮辱,此時就要忍辱,不怕被人嫌;同時要禪定,不能別人開口一嫌一罵,我要實現目標的心就動搖了。此外,面對這些責難批評,要持戒,不能動心動口回嘴。但是如果沒有智慧,硬是要將那口氣壓下去,也是壓不下去的。如果一個人賣命地去做,不怕被人嫌、被人侮辱,就是六度總修;一旦碰到困難,六度全完蛋,就變成六度總休,一事無成。道證法師所談,不就是有關領導人格局養成的道理。從此也可印證,為何本書的經營問答充滿了哲學的味道。
每一個企業都是一個獨特的個案,相同的問題可能需要不同的解決方案。稻盛和夫先生以其豐富的創業和事業經營的經驗,在本書中提供許多他個人的見解,雖然未必完全適用任一企業,但其見解背後的思維基礎以及引人入勝的人生哲學說理,卻可以讓讀者獲得許許多多的啟發。
(本文作者為前經濟部部長、前經建會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