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香港文學大系一九一九—一九四九》的籌劃階段,始於二??九年;到二?一四年七月陸續出版,二?一六年三月全輯十二卷出齊;其間經歷七年的光陰。《大系》編纂過程之艱辛,不足為外人道。可以說明的是:編輯團隊中人,都抱持對歷史負責的態度,盡能力重拾我城已被遺忘的文化光影於破瓦頹垣之間。
有人說:香港是「記憶」無可存有的城市。這種「無可」,究竟是外來宰制力量使然,還是自行蔑棄擯斥所致,實在毋庸稽查檢覈。然而過去三十年來,已有前輩辛勤造磚鋪路,為重尋往昔打開通道。我們編纂《大系》也是在前輩先導的基礎上,再作接力,讓本屬香港人可以集體擁有的文化記憶的重要部分,回到我們身邊。
《香港文學大系》十二卷以體裁分類,包括:新詩一卷(主編陳智德)、散文兩卷(主編樊善標、危令敦)、小說兩卷(主編謝曉虹、黃念欣)、戲劇一卷(主編盧偉力)、評論兩卷(主編陳國球、林曼叔)、舊體文學一卷(主編程中山)、通俗文學一卷(主編黃仲鳴)、兒童文學一卷(主編霍玉英)、文學史料一卷(主編陳智德)。編輯條例訂明,各卷主編除了搜羅編選整理該體裁之文本成冊以外,並就觀察所得,撰寫本卷〈導言〉,析述香港文學的相關發展與特色。總主編又從比較寬闊的角度,交代《香港文學大系》的源起、編選理念,以至選輯範圍等。這個編輯框架和體式,主要參考一九三五年至三六年上海良友圖書公司出版,由趙家璧主編的《中國新文學大系》。我們認為《中國新文學大系》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中國現代文學史的書寫基礎;我們也期待《香港文學大系》的編成,有助日後香港文學史的撰述。
《中國新文學大系》的〈總序〉和〈導言〉由蔡元培、胡適、鄭振鐸、魯迅、茅盾、鄭伯奇、朱自清、周作人、郁達夫、洪深等大家名家撰寫;至一九四?年良友圖書公司再把各集〈導言〉合成《中國新文學大系導論集》出版,學界稱便。我們也仿照此例,請各卷主編就各卷〈導言〉修訂刊誤,加上適當標題,集合為《香港文學大系一九一九—一九四九•導言集》,仍由香港商務印書館出版。讀者手此一編,可以縱覽一九四九年以前香港文學在不同領域中的演化痕跡,又可以從各卷主編申述編輯宗旨與取捨之由,參酌香港文學史書寫種種可能與不能。至方家指瑕匡謬,多予教正,我們更是熱切期盼中。
陳國球二?一六年六月二十一日於八仙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