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佛法修證(25):《楞嚴經之三》如來藏妙真如性(五陰六入篇)

佛法修證(25):《楞嚴經之三》如來藏妙真如性(五陰六入篇)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8247819
林中治
大圓
2016年8月01日
100.00  元
HK$ 85  









宗教命理 > 佛教 > 佛教經典/解說











  《楞嚴經》課程講了好幾年,前面先講「七處徵心」,再講「八還辯見」,這一回要講「皆如來藏,妙真如性」,這一個階段是屬於究竟法、頓法。如果這個階段通達、悟了,還不是佛果位,成佛則要入「金剛喻定」,破最後一念「生相無明」,才算是成佛了。

  

  以釋迦牟尼佛剛成佛時,佛的教育法最初就是講「因緣所生法」,那時候沒有講「唯識」,也沒有講「真心本性」,那時候是講「小乘法」,小乘法就講「因緣所生法」,一切「法」都是「因緣」所生;講的是生滅心。凡是「因」「緣」所生法,後面一定有「果」,也就是「因、緣、果」。這是佛最初期的教育法。

???

  佛第二個階段的教育法,開始講「唯識」了,也就是「萬法唯識所變」。當然所謂「唯識所變」也要配合前面「因緣所生法」才能成立。什麼是「唯識」?「唯」,就是簡別。「識」呢?就是「心」,生滅心。把能了別境界的「心」略分成八種,也就是八個識,通稱「心意識」,「唯識」學就是講這八種識的作用。可是你不要小看了這八個識的作用,它形成了我們的身心世界,甚至整個宇宙萬法。從前面「因緣所生法」,而歸到「唯識所變」,這是屬於第二個階段。

  

  通常研究佛學的人,把釋迦牟尼佛一生的教育法,分類成「藏通別圓」四種。「藏」,就是藏教、小乘教,小乘教就講「因緣所生法」。在做功夫上,因為認定「因緣所生法」不實在,屬生滅法,如果你要想得解脫,做功夫就得「外息諸緣」,這是小乘法與大乘法觀念上不同之處。

  

  「通」,就是通教,唯識道理就屬於「通教」。何謂「通教」?就是說兼通大小乘。小乘教也講唯識,但只講到第六識,連第七識都沒提到。我出過一本「念佛法門」,是根據《阿彌陀經》講的,我特別提到《阿彌陀經》也講唯識,只是經裏頭沒有明講,所以我把它稱為「隱法」,只講到第七識,沒有講第八識。在《阿彌陀經》裡,講阿彌陀佛是「無量壽,無量光」,他不直接講「真心本性」,一般人也沒有好好去研究,結果信淨土宗的人,就在「阿彌陀佛」佛號聲塵上轉,難怪修不出個「果」。

  

  如果你問我,淨土宗到底是屬於大乘?還是小乘?我只能這樣講:這是從小乘轉入大乘之間過渡型的佛法。畢竟當時印度地區的百姓只能接受「往生」觀念,無法接受「無生」的真理,所以佛才提出這麼一個方便法。如果按照佛法的標準來看,淨土宗所謂往生淨土的理論,只能算是一種特別法,不能算是真正佛法。因為大乘佛法講「無生」,小乘法則講「不生」,佛哪裡講過「往生」?基本上,「往生」就是輪迴觀念,有「生」就有「死」,所以我才說淨土宗只能算是一種特別法。但是現在這個「往生」的特別法,已經變成了時代主流,反而取代了真正的佛法,這是不對的,但是時代的趨勢如此,即使我想扭轉這個觀念,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

  所謂「別」,就是別教,就是禪宗。別教「禪宗」跟通教「唯識」的不同處在哪裡?在於禪宗直接講真心本性,就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但如果講真心本性,是否就不用唯識道理了?不是,唯識道理並沒有揚棄不用,只是唯識道理是用在印證功夫的過程,是來印證功夫,不是印證開悟。有沒有開悟,不能用唯識道理來印證,因為最後還要「轉識成智」。

???

  好!「別教」講般若,就從唯識轉入般若。像《般若經》、《大般若經》、《大智度論》,都是講般若。我住山的時候,之前聽老師說要看《大智度論》,所以就帶了一部《大智度論》上山,但只看完前半段就草草了事,看了也沒什麼體會。後來有一天突然驚覺,學佛學了老半天,對於佛法講的「生死事大」,其實一點都使不上力。「生」,不完全指這一生的「生」,因為你不能選擇如何生,往往糊哩糊塗的就這樣生來了,何況在「生」的過程中,你只能選擇部分人生方向,比如要信什麼宗教、要過什麼樣的生活等等。可是禪宗所講的「生死事大」的「生」,是放在「死」以後來講,「死」了以後你怎麼「生」?一般學佛法的人都沒有朝這方面去想。這時候我問自己:這一生的「生」已經確定了,可是「死」怎麼辦?禪宗講「坐脫立亡」,淨土宗講「預知時至」,那都是別人的經驗,你只能夠在文字上面瞭解,不能夠放在我們身體裏頭去做實驗。可是般若可以,你只要開悟了,就可以驗證它;唯識也可以用功夫來驗證,唯有死亡不能。即使釋迦牟尼佛成佛以後,後來肉體也死亡了,可是大家不稱佛是死亡,而講他入滅,他生命入涅槃,換言之,他生命呈現的境界就是涅槃境界。涅槃不是講肉體的死亡。基於這個想法,所以我開始看《涅槃經》,老老實實、一字一字的把它看完,看完後發覺,其實整本《涅槃經》就只講四個字「常樂我淨」,「常樂我淨」就是圓,圓教的標竿。

???

  圓教雖然以《圓覺經》為代表,其實很多經典都屬於圓教。好比我們現在研究的《楞嚴經》是圓教,《楞伽經》也是圓教,《圓覺經》更是圓教,《大乘起信論》也可以稱為「圓論」,這些經典不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還講「萬法唯識所變」,「三界唯心所現」,最終還要把它歸到「如來藏,妙真如性」,所以把他們稱做圓教,代表很圓滿的教理,經裏面既講根本法、也有方便法,真正圓滿不欠缺了。




其 他 著 作
1. 佛法修證系列(24)《西遊記與唯識六》結法船,登慧岸
2. 佛法修證系列(20)如何入三摩地
3. 佛法修證系列(23) 西遊記唯識(5)-悟後起修
4. 佛法修證系列(21~22)《愣嚴經》之二?八還辨見 如何明心見性《上/下不分售》
5. 佛法修證系列(19) 西遊記與唯識(四)慧劍斬龍王
6. 佛法修證系列(18)《金剛經》宗通之一 安住與降伏
7. 佛法修證系列(16)《肇論》之一•物不遷論
8. 佛法修證系列(17)《楞嚴經》之一:七處徵心
9. 佛法修證系列(14)精氣神的轉化
10. 佛法修證系列(13)剋期求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