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異質地方之營造:公共空間、校園以及社區營造

異質地方之營造:公共空間、校園以及社區營造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071235
夏鑄九
唐山出版社
2016年8月15日
117.00  元
HK$ 93.6  









藝術設計 > 建築 > 建築家傳記/文集

















  異質地方一詞,目前,大衛•哈維(David Harvey)與愛德華•蘇雅(Edward Soja)等英語世界的地理學者之間,就米歇•傅柯(Michel Foucault)的空間範疇是否是其早年遺留的康德主義認識論根源,一種實證主義式的真實空間,還有極不同的爭議。異質地方,已經由一個相對比較鬆散隨意的觀點,進一步考量主體的行動與都市的策略,建構為可能性的空間(spaces of possibilities),以及,設想為更批判性的、更正式表達出的、根植於社會規範之中,有政治與歷史異常意義的理論概念了。而這些理論辯論,與作者早年借取傅柯的異質地方概念的目的並不衝突。由於異質地方的理論範疇是選集中不同論文一再出現的空間概念,故以《異質地方之營造》為書名,本冊著重於公共空間、校園以及社區營造議題的探討與案例實作分享。





《異質地方之營造:公共空間、校園以及社區營造》

作者序



第壹篇 校園與校園規劃

第一章 校園重訪:反省臺大80年代的校園規劃

第二章 資訊社會中校園的新挑戰:對創造力校園計劃的反思

第三章 樹人之地,百年之計:臺清交三校的校園與校園規劃

第四章 網絡社會的大學節點:做為異質地方的大學圖書館

第五章 再思考校園規劃:全球化年代校園的空間文化形式之塑造

第六章 可持續的大學校園規劃:對現代建築與規劃的一點反思

第七章 臺灣大學與臺北城市關係演進研究

第八章 歷史中的臺灣大學校園:臺大校園營造與空間的文化表現

 

第貳篇 公共空間

第九章 (重)建構公共空間:理論的反省

第十章 再理論公共空間

第十一章 進步年代的公共性建構:劉易士.孟福與歷史中的城市

第十二章 全球都會區域、華人城市的文化與公共藝術

第十三章 公會堂與大稻埕南街:殖民城市的中心廣場與反殖民城市的對抗性都市空間狹縫

 

第參篇 社區營造

第十四章 市民參與和地方自主性:1990年代臺灣的社區營造

第十五章 做為社會動力的社區與城市:全球化下對社區營造的一點理論上的思考





作者序

 

  2012年七月,我在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屆齡退休,整理1992年之後的主要論文分為兩本選集出版,一本為《異質地方之營造》(On Heterotopias),另一本為《窺見魔鬼的容顏》(A Glimpse of Devil Appearance: Planning and Design in Urban and Regional Processes)。同時,在不破壞學術論文的版面氛圍,適度地增補一點小圖,以提高視覺上的可接近程度。

  

  前者,異質地方一詞,目前,大衛•哈維(David Harvey)與愛德華•蘇雅(Edward Soja)等英語世界的地理學者之間,就米歇•傅柯(Michel Foucault)的空間範疇是否是其早年遺留的康德主義認識論根源,一種實證主義式的真實空間,還有極不同的爭議。 以及,傅柯原來在1967年演講稿中提出的異質地方(heterotopias)措辭, 相較於昂希•列斐伏爾(Henri Lefebvre)三年後,也就是1968年學運之後,在1970年書寫的《都市革命》(Urban Revolution)一書中的使用, 與1974年更完整發展的《空間生產》(The Production of Space)的理論著作中, 異質地方,已經由一個相對比較鬆散隨意的觀點,進一步考量主體的行動與都市的策略,建構為可能性的空間(spaces of possibilities),以及,設想為更批判性的、更正式表達出的、根植於社會規範之中,有政治與歷史異常意義的理論概念了。 而這些理論辯論,與作者早年借取傅柯的異質地方概念的目的並不衝突。由於異質地方的理論範疇是選集中不同論文一再出現的空間概念,故以《異質地方之營造》為書名。至於置於附錄中的多為專業報告、報告綱要、短論、書序、發刊詞,甚至是發言記錄,雖非學術論文形式,也有意留一紀錄。

  

  後者,由於選擇的論文與置於附錄中的專業報告,多圍繞著一個主要的發問角度,即國家的都市政策是如何在當前全球化之下,或是特定的社會政治脈絡(social political context)之下來形構(formation)與實施(implementation)的?而這政策是為國家(state)所發動的,這是一個充滿衝突的政治與社會的過程,也是規劃與設計者所必須認識的首要課題。就在21世紀來臨前後,國家橫渡全球化的惡水,因此,借用作家張大春在2000年元旦書寫的文字,以《窺見魔鬼的容顏》為名,不求驚悚,但求其為統一全書的隱喻。

 
夏鑄九,臺北,2016




其 他 著 作
1. 為有源頭活水來:臺北市古蹟修復調查研究、營造匠師與再利用專業工作者口述歷史
2. 異質地方之營造:由城鄉流動到都會區域
3. 異質地方之營造:理論與歷史
4. 窺見魔鬼的容顏
5. 樓臺重起-下編:林本源園林的空間體驗.記憶與再現(再版) [軟精裝]
6. 從校史出發系列演講(4DV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