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拒絕家庭意外!居家安全設計健檢100+:瓦斯•水電•防墜•防盜,讓家人遠離危險的保平安設計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未來的競爭力不是競爭:從針鋒相對到合作共享,翻轉思維重寫經濟法則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346245
瑪格麗特.赫弗南
洪慧芳
漫遊者文化
2016年9月05日
150.00 元
HK$ 127.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9346245
叢書系列:
verso
規格:平裝 / 496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verso
分
類
商業理財
>
管理與領導
>
組織/管理
同
類
書
推
薦
合作無艱:打破毫無章法的合作模式,用科學化分工,把人員變人才、團體變團隊,建構高績效團隊!
千萬教練團隊攻略——打造千萬團隊的30個密技
把信送給加西亞:全世界最暢銷的十本書之一!
高績效獲利團隊:優化合作流程+提升心理安全感=高效學習、有效產出的永續成長團隊
【豐田精神套書】豐田智慧 + 豐田物語 + 圖解豐田生產方式
內
容
簡
介
我們競爭得愈激烈,貧富差距就愈大!
這個時代最大的危機,就是把競爭當作解決一切複雜挑戰的萬靈丹
暢銷財經書《大難時代》作者新作,全方面檢視競爭思維如何綁架我們的未來
目
錄
前言:競爭的惡果
過去五十年間,我們極度仰賴競爭,對於競爭造成的問題卻避而不談。想要創造新的生活與共事方式,就需要高度的信任與包容,但那正是競爭在暗地裡破壞的要素。
第一部?? ?個人獨傲
第一章?? ?手足之爭:從最初的競爭學習合作
「競爭而不合作」只是一種選擇,而不是必然的演化,那樣的選擇讓人付出高昂的代價,不止犧牲手足情誼而已,也殃及友誼、組織,以及我們創造的世界。
第二章?? ?成績至上:競爭的教育體系讓教育走向險路
教育是一場賭注高昂的比賽。贏家擠進好學校,考試考高分,結交益友。競爭型的考試,創造出與創意適得其反的效果:打安全牌、放馬後砲,以及凡事都有標準答案。
第三章?? ?夢醒時分:性別角力與人生勝利組
現代人不再只有「要不要結婚生子」這兩種選擇。我們的生活方式,例如同居或獨居、要不要有後代等等,沒必要變成一種社會決定的比賽。
第四章?? ?權勢等級:階層的必要之惡?
競爭地位是一種貪得無厭的欲望。由於獎勵都是相對的,永遠有人表現得比你好,贏得更多。我們對獲勝上癮,變得愈來愈極端,愈冒險,漸漸走向權勢帶來的陰暗面……
第五章?? ?一分高下:競賽的龐大代價
大家對競爭、贏家、獲勝的痴迷,已經導致運動失去了消遣的意義。而當我們將競賽套用於商業與領導,也扭曲了原本充滿才華與潛力的個人和組織,特別是我們當下的工作,亟需想像力、靈活的應變、持久的創意。
1.?? ?用生命爭奪勝負的體育賽事
2.?? ?趨於狹隘、過度與舞弊的商業競爭
?? ?
第二部?? ?團隊的競爭相殘vs合作共榮
第六章? 跳出競爭惡局的卓越團隊
競爭總是讓人有動機去鑽系統的漏洞,投機取巧,但無法促進卓越;科學家不願分享是因為他們想要拔得頭籌,金融家不願分享是因為他們想要搶功及獨享隨之而來的財富……
1.科學界的馬太效應
2.商業界的計分板模式
3.改變競爭文化的科學家
4.打破明星迷思的演藝人才培訓
5. 合作社與員工持股
第三部 商業競爭
第七章 山寨大戰:規避成本與風險的危機
我們以為,競爭可以激發創意,但在現實裡卻是激發山寨。音樂和影視產業亦步亦趨的模仿風潮;而金融產品更因為激烈競爭的市場,讓風險更加集中……
第八章? 大到無法管理:失效的規模經濟
打造超大的建築或教堂、龐大的石油公司或金融機構都是有代價的,那代價就是導致藝術、道德、社會、環境或金融功能失靈。這種代價必然會發生,因為競爭的本能一定要發展到失靈、失效才會停止。
第九章? 低價競爭:奴役勞工、破壞環境與沉淪的經濟
競爭導致工資愈來愈低,難以調漲;為了便宜的商品,我們付出的代價是貧窮、環境惡化、健康風險,以及破壞我們都依賴的社會結構。企業把成本轉嫁給社會,把責任外包,把風險外部化。
第十章? 全球霸主之爭:當國家競爭遇上有限資源
過去十年,全球經濟蕭條使各國競爭的情況變得更嚴重,但經濟蕭條其實也是競爭的結果。政府只會告訴我們,我們必須為成長而競爭,但資源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全部都維持快速成長。
第十一章? 最大的獎勵:在合作互助中找到創新與自由
競爭思維可能把企業、政府、社會之間的相互對峙塑造成競賽,那樣做破壞了我們尋找解決方案的能力。問題不再於缺乏想像力,而是缺乏勇氣。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