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寬恕的勇氣:寬恕的八把金鑰

寬恕的勇氣:寬恕的八把金鑰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1916651
Robert Enright
王千倖
心理
2016年9月01日
100.00  元
HK$ 95  






ISBN:9789861916651
  • 叢書系列:心理治療系列
  • 規格:平裝 / 264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心理治療系列


  • 心理勵志 > 心理諮商/治療

















      看似容易的「寬恕」,實際上卻是一段艱難且微妙的歷程;但若以正確的方式完成此歷程,「寬恕」將會是深刻且動人的旅程。無論你正處於何種境遇——是否需要與周遭環境、你所愛的人或朋友,或是一個完全陌生的人和平共處——寬恕歷程都是一種藝術,也是一門科學。這本操作指引將藉由八個主要步驟陪伴讀者經歷寬恕,幫助我們學習成為更能包容、擁有更多憐憫心和滿有盼望的人。



      相較於這幾十年來出版的其他心理學書籍,這本書深具豐富和改善生命的潛力。Robert Enright是寬恕心理學的先驅,這本具高度可讀性的指引集結他的卓越智慧、經驗和極為務實的建議。在閱讀本書且嘗試證實書中策略的有效性之前,請勿在你的生命中放棄寬恕。


    ——Frank Farley, Ph.D.,前美國心理學會主席





    金鑰 1 瞭解寬恕的重要性及寬恕的真義

    金鑰 2 鍛鍊寬恕的體魄

    金鑰 3 辨識痛苦的根源及處理內心的混亂

    金鑰 4 培養寬恕的心智

    金鑰 5 在苦難中發現意義

    金鑰 6 難以寬恕之時

    金鑰 7 學習寬恕你自己

    金鑰 8 培養寬恕的心

    附錄:關於書中的提醒

    延伸閱讀

    參考書目



    ?





    譯者序

     

      近年來校園霸凌事件頻傳,青少年霸凌手段也日趨殘酷,令人難以理解,是什麼讓青少年單純的心變得如此複雜?諸多相關研究指出,極高比例的霸凌者都曾被霸凌,他們是一群帶著創傷成長的受害者兼加害者。前此之際,又發生了撼動社會、引發大眾心理恐慌的北捷隨機殺人事件。依據新聞報導,兇手鄭捷小學時即萌生殺人的意念,不禁令人想問:「他心中有多深的創傷與仇恨?是誰傷了他?我們當中又有多少人是帶著創傷成長?」



      幾年前執行教師生命故事研究,訪談過程中發現,教師因原生家庭、婚姻、友誼和職場人際關係所受的創傷,承受極深的痛苦。有些教師強忍著淚水試圖隱藏受創的心,有些因觸及太深而情緒潰堤,淚灑訪談現場。身為訪談者,我深刻感受到教師們心中的痛,但對於他們創傷的療癒卻無能為力。研究結束了,心中揮不去的卻是一顆顆受創、破碎和痛苦的心。



      創傷不僅發生在個人人際關係之中,也存在於族群、國家關係與宗教之中。其所衍生的仇恨,不僅世代相傳,且會引發更殘酷的血腥衝突與屠殺事件。想想台灣近幾年的選舉,二二八事件總是會被再度挑起。撇開政治操弄不談,事件發生年代雖已久遠,但受害者家屬心中的痛與恨卻是世代相傳。又如南京大屠殺的歷史事件,在中國人心中所留下的仇日心態,迄今仍未止息,使中國與日本之間緊張關係猶如未爆彈。不同宗教間的衝突所引發的血腥屠殺事件也是時有所聞,例如:印度的錫克教徒與印度教徒間的血腥衝突,以及近年愈演愈烈的伊斯蘭國恐怖行動。



      因不公或不義行為所造成的創傷,不僅使受害者及其家屬承受極深的痛苦,也可能使其背負仇恨而活,進而扭曲其人性,產生更殘酷的不義行為,使人陷入永無止境的痛苦與復仇循環。誠如另一起隨機殺人事件的受害者小燈泡的母親所言:瞭解犯罪者生命發展過程中所遭遇的問題,以及導致其走向犯罪一途的可能因素,才可能預防隨機殺人事件的悲劇,使人免於活在未知恐懼之中。換言之,即使犯罪者伏法也無法終止不義行為的再發生,唯有使「被扭曲的人性」回到初始的狀態,使受害者及其家屬情緒創傷獲得療癒,才能使社會更健康,讓人們真正免於恐懼。



      本書作者Dr. Enright指出,「寬恕」是恢復人性、使人獲得情緒療癒、活得更健康的有效途徑。在本書的第一章中,他以一系列的科學研究成果說明與證實,寬恕之於改善、維繫與促進受創傷者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寬恕」的核心是體悟:每個人都擁有與生俱來的價值—特別、獨一無二且無可取代;個人與生俱來的價值並不會因為個人的行為或境遇而有所減損;愛是構成人性的基本元素,每個人都需要被愛,也需要對他人付出愛,每個人也都擁有接受愛和給予愛的能力。「寬恕」幫助受創傷者藉由探索「身為人,我是誰?」(Who am I as a person?),看見自己與生俱來的價值,重建因他人不義行為而損毀的自尊,堅拒對不義行為的合理化,並且溫柔而勇敢地起身抗拒,尋求正義。「寬恕」幫助受創者從個人、人類與永恆的觀點(personal, global, and eternal perspectives)重新認識生而為人的加害者(Who is she/he as a person),以更清晰的眼光看見隱藏於加害者不義行為背後所承受的創傷,以及加害者生而有之的獨特價值;對其所承受的痛苦感同身受,選擇放棄自己心中的苦毒、怨恨及具殺傷力的憤怒,願意為恢復加害者的人性而寬恕對方,期盼加害者被扭曲的人性能因而得以恢復。在此同時,寬恕者自身也因而重獲接受愛與給予愛的能力,使自己被扭曲的人性得以復原。



      Dr. Enright以鍛鍊體魄的健身概念比喻寬恕歷程,強調唯有持之以恆,每日勤加練習,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個寬恕之人,保護自己不被他人的不義所擊潰。寬恕是漫漫長路,在旅程中難免會遭遇停滯期,甚至會出現如同逆水行舟般「不進則退」的現象,Dr. Enright提醒讀者們,此時更需要以柔軟的心善待自己(be gentle to yourself),給自己喘息的時間,別為了「快速」達到寬恕的目標而傷害自己,使自己淪為自己不義行為(未能善待自己)的受害者。



      Dr. Enright強調,寬恕不是為了自己的益處,而是為了「傷我們之人」的益處,是你我都需要學習與操練的美德。寬恕的弔詭之處是,當我們為了「傷我們之人」的益處而寬恕時,獲益最大的卻是我們自己;不僅受創的情緒獲得療癒,活得更健康,而且我們會擁有更清晰的眼光得以分辨「義」與「不義」,具備更大的勇氣與內在力量,為正義奮鬥,成為一個更有德行的人。因為寬恕與正義必須攜手並行,缺一不可。



      使犯罪者伏法並不足以防範不義行為所衍生的悲劇重演,也無法使真正的正義獲得伸張。唯有關注加害者、受害者及受害者家屬所承受的創傷,使其人性不因不義行為而遭到扭曲,才能真正終止不義的惡性循環。寬恕是使加害者、受害者及受害者家屬的人性免於受到殘害的保護網,是使他們的創傷獲得療癒的有效途徑,也能讓社會大眾享有真正的正義,活出真正自由美好的生命,而不是活在苦毒、怨恨與復仇的心牢,淪為「不義」的囚犯。唯願每一位閱讀本書的讀者,都能因寬恕而蒙受祝福,並且成為他人的祝福。



      最後,感謝所有在翻譯本書過程中提供協助的人:Dr. Enright、Jennifer Tappa、Daniel Ross,以及溫盛豪。同時感謝心理出版社出版此書,願此書帶給心理出版社更大的祝福。

    ?
    王千倖

    Madison, Wisconsin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