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致全球華文讀者的一封信
認識徐佩賢Dorothy Tsui是我們的榮幸;由相識到相知,我們深受她的德才兼備,以及在香港、大中華與亞洲其他地區發展「欣賞式探詢」與「正向創變」的決心和熱誠所感動。她現為正向創變企業(Corporation for Positive Change)的首席顧問,大中華與香港正向創變中心的創辦人,更是AI培訓導師與引導者(facilitator)當中的佼佼者。非常欣喜有如此卓越的實踐者用心翻譯我們的著作,祝願她的天賦能讓更多人受到鼓舞和注滿力量。
自80年代起,「欣賞式探詢」(Appreciative Inquiry, AI)已被廣泛應用在文化、策略、項目開發、併購整合等不同領域的挑戰,它涉及世界各地的企業、非政府組織、社區和政府。其流程引發了前所未有的協作和創造力,甚至延伸至相互競爭的群組也同樣有效。本書《創建欣賞式團隊:用48個關鍵正向提問打造高效能團隊》旨在塑造威力強大的提問和對話,用以提煉團隊最優秀的一面,藉此賦予團隊領導和團隊成員力量,更有效提升他們的滿意度、能力和績效。
我們深信「欣賞式探詢」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透過無限的創意和想像,讓它活現生機。我們誠意邀請您先運用本書的提問和建議做為起點,而並非視其為最終結果。當您準備要展開「探詢」之前,請先瀏覽本書,再選擇能吸引您的「提問」做應用,或加以修改;更理想的方式是以啟發靈感,再修飾、優化、並持續創作。歡迎您加入「欣賞式探詢」的大家庭,匯合與日俱增的團隊領導和實踐者,釋放「欣賞式探詢」的威力。
出版序
欣賞式團隊──從正向提問到共創成功之路
徐佩賢Dorothy Tsui 正向創變企業(Corporation for Positive Change, CPC)大中華暨香港中心創辦人
Appreciative Inquiry(AI)的中文翻譯要用「欣賞式探詢」嗎?是不是為了中國大陸市場?
這是台灣夥伴的提問。我笑著回答,也讓想起我用中文分享AI定義時的趣事。
與許多AI的實踐者有著相似經驗,我當初也是從坊間不同的書籍和文章中來認識AI,但在實踐時,發現知識與實務上有所差距,做起來總是感到有所欠缺、未能得心應手。有幸早年拜於全球知名、創立正向創變企業(Corporation for Positive Change, CPC)的AI大師黛安娜.惠特尼博士(Dr. Diana Whitney)門下,其後跟她、阿曼達.賽思頓-布倫(Amanda Trosten-Bloom)與其他CPC的全球夥伴緊密合作,並先後設立香港和大中華正向創變中心。AI當中蘊含的智慧,改變了我的一生,除了成為我的核心業務外,也成了我生命的基石;而當初向她們承諾在亞洲和中文地區推廣AI,便一直在想AI的譯名;只是直至今年才開展為她們著作翻譯的工作。
香港是我的出生地,也是我植根的地方。考慮在台灣或香港出版我第一本AI譯本也花了頗長時間。雖然在香港原生地出版道地的AI中文書籍一直是我的心願,經過一番評估思量下,實際比較中文書籍在台灣和香港的市場效益後,我認為這本書先從台灣踏出第一步會讓AI的影響力發揮加乘,所以最後還是決定在台灣出版。
在台灣,AI一直沿用「肯定式探詢」的翻譯,它本是我的首選;從我商管的背景來看,「肯定」兩個字是給人確定、務實、成效為本的觀感;但還原AI的根本,仔細回想AI的定義時,讓我有另一番想法。
Appreciative Inquiry中Appreciation所包含的四重意涵:
●意識(recognize)到我們身邊的人和世界的美好。
●覺察(perceive)那些為運行中的人類系統(human system)賦予生命、健康、活力和卓越的事物。
●肯定(affirm)過去和現時的強項、成功、資產和潛能。
●提升價值,有如具投資升值(appreciate in value)的作用。
要表達AI的精髓,「肯定式」毫無疑問地能傳達第一至第三重的意義,而未必可以直覺地表達到最為人忽略、卻對製造實際果效最有決定性影響的第四重意義。當人們「欣賞」某物件時,「欣賞」本身會強化該物件的價值,相對會提升物件的高增值潛力(如古董物件,年代愈久遠、愈多人欣賞、價值愈高);而且AI當中有些地方運用了affirm和affirmative這些字眼,也可解釋作「確定、肯定」;所以最終選用了「欣賞式探詢」。
回想我過去在中文的演講場合,我會和台下聽眾打趣地說道:「如果AI在香港本地翻譯的話,我可能會用『增值式探詢』,因為這絕對符合香港追求效率、自我增值的文化。」
本書的重點不在AI的整體理念和實際操作,而是運用AI中最具威力、又不可或缺的部份──以欣賞式訪談(Appreciative Interview)為中心,而正向提問引發的探詢(inquiry),正是為達到由第一至第四重「Appreciation」的目的。
全書就八個影響團隊效能與團隊發展的面向,設立了48個正向提問,讓讀者能自行製作適合的欣賞式訪談指引(Appreciative Interview Guide)。建議先讀第一和第二章,明白有關正向提問、欣賞式團隊的溝通和合作理念後,再讀第四章;當了解如何運用本書後,針對團體和組織的需要,再挑選適合的正向提問和建立團隊流程。
本書第四章介紹的十步曲,操作簡易,目的是讓團隊領導和成員,就算未具備引導或AI操作的經驗,也能自行輕鬆運用,共建欣賞式團隊。當面對富挑戰性的團隊情況,如正經歷衝突或處於重要的過渡階段,又或是希望為組織量身制訂訪談和不同的活動,您或許需要專業AI實踐者的支援。
而對於AI實踐者,本書更是必備的參考書;除了為您省下不少時間外,更會對編制訪談指引有所啟發。 若您有意了解和進一步鑽研AI,建議您參考本書中的參考書目,或是參加相關的實務操作者課程。在我歷年的教學經驗裡,發現AI當中部分的精心設計與概念,實在是難以用中文詮釋,例如訪談指引的提問創作,我還是運用英語的思維邏輯教授。
最後,我要感謝在生命中伴我同行的各位導師、客戶和親友;感激Diana與Amanda多年來的悉心啟發與教導,以及在CPC路上認識的AI夥伴,在您們身上不只學習到如何操作AI(Doing AI),更見證了活出AI(Being AI)的不同體現方式。
我還要感謝這次諸多台灣朋友與各界合作夥伴的協助,包括行動學習教練(CALC) 賀忠民;引導者論壇(Facilitators’ Forum);國際教練聯盟台灣總會(ICF-Taiwan Chapter);中央研究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趙奕姼;中華正向發展協會理事長洪震宇、東吳大學心理學系;台灣行動學習協會(WIAL-Taiwan)等。這次我們共同協作讓AI的種子落在台灣這片土地上,感謝您們的熱心支持與無私推廣,讓各種不同型態的講座、論壇、工作坊、新書分享會等相關AI活動能夠帶到眾人面前。我相信這樣的連結也串連出良善的起點,從探詢、對話到實踐,透過大家的分享與行動,我們正走在「共創正向改變」的旅途上!(AI在台灣和香港的系列活動,詳情請見p.125)
同時我也要感謝為本書推薦的各界正向人士,包括金鐘獎資深主播、主持人沈春華;台北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創辦人與執行長吳熙琄;Pivot教練顧問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吳靜媛;AppWorks之初創投合夥人林之晨 (MR JAMIE);立法委員、TED x Taipei創辦人許毓仁;蘭盈國際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鄧雲暉;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教授謝傳崇。感謝您們在百忙之中抽空閱讀這本書,第一手無私分享個人對AI的反思與觀點,架起與讀者之間的橋樑。我相信透過文字的力量,我們可以與更多讀者分享AI的美妙之處。
而本書能夠順利得以在台灣出版,特別要感謝專案編輯吳穎安小姐,她的心思與耐心,對出版的每一個細節上所發揮的嚴謹和創意,編輯企劃書籍內容幫助讀者更容易閱讀令本書得以完美呈現;同時也整合許多人力與相關資源,使這本書發揮最大的價值。也感謝視覺設計吳念澄小姐,透過她的精心設計、版面變化的巧思,精準傳達出團隊對話中的巧妙連結。
《創建欣賞式團隊:用48個關鍵正向提問打造高效能團隊》一書問市後,我熱切期待在華文社會泛起正向漣漪,未來能與更多AI的實踐者攜手合作,為世界、社會、組織、團體、家庭,以及個人身上,共創正向的未來!
推薦序
問「好」的問題
許毓仁 立法委員、TEDxTaipei創辦人
自從擔任立法委員以來,每天所面對的工作之一就是對各個政府官員質詢,由於要質詢的人數眾多,每一位立委輪到到時間平均只有八至十二分鐘;我常常準備了很多資料但到場時卻講不完。在台灣,媒體追逐爆點新聞、議會透過電視直播、強力放送在各大新聞台,久而久之,整個議會變成了言論馬戲團,立委激情演出、官員疲於奔命,導致許多重要議題無法追蹤延續,問題問不到核心,造成一個思想墮落的惡性循環。幾次之後,我開始納悶──這樣的質詢真的有效嗎?這樣的民主制度真的有效嗎?答案當然是沒有的!
兩個月前,我趁著休會期間到以色列、瑞典、挪威、丹麥參訪,每到一個國家參觀當地的國會是必要的行程。每個國家的國會大廈都是該國有名的歷史建築或是透過國際競圖邀請有名建築師來設計的。國會代表著一個國家最高的民意殿堂,是民主的聖杯,有其地位崇高的象徵意義。在國會裡也會擺設許多當地藝術家創作的作品,如以色列國會就由著名俄國藝術家馬克.夏卡爾(Marc Chagall)在大廳創作一幅大型作品。國會議場(national assembly chamber)是國會議員開會、辯論政策的地方,以古希臘羅馬的半圓形劇場(amphitheatre),以議長為中心,左右兩邊講台則代表執政黨與反對黨,正反雙方、互相辯論、交叉詰問,底下議員專心聆聽,時而喝聲讚、同時而噓聲反對。
西方的民主素養始自於哲學家蘇格拉底的「詢問式思考」(inquiry-based thinking),他與徒弟柏拉圖的對話更成為民主思想的基石,蘇格拉底整天在市場找人辯論,他與眾人的對話變成思辯的原型──「如何問問題、如何論述、如何辯護、如何反證(rebuttal)、如何做結論。」
這次參觀丹麥國會時,正好有一群小學生進行戶外參訪,老師帶著他們模擬議事,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有人扮演執政黨議員、有人扮演反對黨議員、有人扮演總理和內閣官員;老師出了一個有關丹麥難民政策的問題,學生就開始進行辯論。這才是真正的落實民主,對話從小就被訓練,他們沒被當成小學生幼稚的對待,而是像成人一樣對當下現實複雜的問題,提出討論──民主不是形式化,而是真真實實的對話。
民主的基石在於提出對的問題,充份的辯證;提問是一個很重要的技巧,好的提問能讓思考者有不同格局的願景。反觀台灣的教育,長久以來是高壓式的、追求標準答案和競爭,過程中不鼓勵學生問問題,以致教導出不會思考的學生;因為害怕表達內心的想法,創意無法展現,長期也就被壓抑,最後整個社會找不到出口。這個現象反映在公司家庭關係、企業文化、政治、媒體等各種層面。我們的社會更是充滿負能量,對於許多意見的表達,都以能夠發洩情緒為目的;久而久之,我們也就對周遭的事物麻痺並且冷漠。
我們的社會需要多點正向的能量,要增進正向思考能力的第一步──先從培養「欣賞式探詢力」(Appreciative Inquiry, AI)開始,落實在企業文化、家庭生活、親密關係等不同面向上。而組織中的團隊建立,運用欣賞式提問更為重要,它不僅影響著團隊的士氣能量,一個好的正向提問,更能夠刺激團隊思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這個重要的技巧也適合各領域的領導人,去實際活用和不斷練習與內化。這本書舉出許多方法學,提供48個關鍵正向提問讓我們Step by Step實際操作外,也帶領我們進入「正向提問」的世界中,通往「正向創變」的旅程!
用正向提問釋放團隊發展潛能
鄧雲暉博士 AICCP國際認證領導教練學院校長,蘭盈國際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我主要的工作是認證教練的培育與企業輔導,經常需要前往企業協助內部中高階主管鍛鍊正向提問的能力,我發現剛剛開始學習提問的領導人,最大的挑戰除了不習慣問之外,就是不知道如何才能問出正向問題,尤其是在面對團隊問題的時候,無論是主管或是團隊成員,都經常遇到不知道現在該怎麼問。
其實要問出正向的好問題,真正的關鍵在於──「提問者本身持有的心態與提問的方向是否正向來決定」。
比方一般管理者提問的方向,主要集中在如何處理與解決某個事件或問題上;通常提問的目的是為了找出問題癥結,責任歸屬、或防堵再度發生的可能。但是本書中所提供的正向提問的例句,無論在提問的方向、目的、與用詞上都不太相同,明顯集中在探索過往的成功經驗、好奇是否有更多的可行性與機會、或是在正面的發展假設上;這樣的問題讓人樂於往下思考,提供更大的空間讓人反思,同時也讓人能聚焦在發展與優勢上,不必擔心回答問題會有後遺症,而這正是「欣賞式探詢」(Appreciative Inquiry, AI)的正向提問,最直接的魅力與影響力所在。
正向提問能夠重新創造對話與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畢竟人都是需要被肯定和欣賞的,當我們覺察自己被詢問的是值得肯定與讚賞的事,不僅會覺得開心和得意,我們也會因此覺得自信,也會對環境與身邊事物更主動積極的投入。反之,如果我們會擔心被指責批評時,自身的挫折感就會開始自我防衛、讓我們開始害怕或拒絕投入、否定自己的能力與價值,最後我們就會儘量不展現自己、逃避責任的承擔,因此企業的團隊或領導人,其實都應該考慮學習正向提問的技能。
從2003年第一次開始接觸與學習「欣賞式探詢」,到現在大量運用在教練與企業培訓工作,這本書的英文版本,其實一直是我在課程中推薦的閱讀書單之一。這次終於能在台灣看到中文版的問市,對我而言真的非常開心。一方面這象徵著有更多人可以藉此了解到「欣賞式探詢」的價值,藉此協助更多企業聚焦在真正值得發展的強項上;而另一方面,有愈多企業主管開始運用AI到團隊與日常管理中,愈能為企業與團隊帶來生命力與創意,刺激更多的發展機會與成長空間。
我認為這本書非常適合目前有整合團隊需求的企業主管、團隊引導師、教練、與從事團隊共創的專業人士們閱讀;尤其如果你正面對團隊溝通與效能的問題,期待能找到一些好用的方法;如果你覺察到團隊士氣低落,想試圖找到一些具體可行的激勵方式;如果你期待能改變目前的企業文化,打造一個更能引發主動參與的環境;那這極有可能會是一本立即可以參考應用的工具書。
當然,任何好的想法與做法,都必須要搭配持之以恆的實踐才能真正看到結果,如同作者所言,這本書是一個大膽的邀請,和一個行動的呼籲。我也期待大家都能踏出實踐的那一步,讓我們去探詢團隊的生命力,並邀請團隊一起做出下個里程的決定。
欣賞式探詢的轉化──欣賞什麼,就會看到什麼!
吳靜媛 Pivot教練顧問有限公司暨Lumina Learning台灣代理共同創辦人
企業組織面對快速變化的環境,常陷入疲於解決無止盡的危機與問題,總是忙著檢討挖掘原因及追究責任,導致士氣低落、效率不彰,想要創新或轉型卻又常感覺到對於變革與未知的無力及無奈。如何把焦點從「找問題」和「解決問題」,轉換成「找機會」和「創造可能」的組織文化,透過這本書所提供的48個欣賞式正向提問以及團隊引導的步驟方法,若能從上而下、從下而上都貫徹並持續不斷地導入企業組織中的團隊運作,將可植入企業欣賞式文化的DNA,為企業組織注入更多活力!
當我在學習成為教練時,最初接觸的就是「欣賞式探詢」(Appreciative Inquiry, AI)教練模型,當時讓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有別於過去將企業與個人視為一個「診斷對象」的(Problem Solving Principle)的探詢方法。AI將企業與個人對象視為一個奇蹟與值得欣賞肯定的標的,鼓勵企業與個人多做「已經做得最好」、「能做到的」與「專注學習往更好的未來邁進」的事物。
這種建構在正向肯定態度的探詢提問,引導個人或團隊發現(Discover)過去到現在最好的歷程與經驗,夢想(Dream)最好的可能性,設計(Design)可達成目標最佳的發展計畫,用行動來實現理想中的命運(Destiny)。
企業要如何創建欣賞式高效能團隊(Appreciative Team Building),這本結構化的工具書,提供企業領導人在組織中帶領團隊時,循序漸進地引領團隊成員透過AI探詢提問凝聚團隊共識,讓團隊中的每個成員參與共創,從目標制定、計畫、角色及責任的釐清、協作行動及追蹤的共事原則,讓每個成員當責成為自己的導航器,並一同為團隊的成功慶賀及嘉許;而不是由上而下、威權指導團隊完成任務。引領我們看到的不是沉溺在過去已經發生的問題、令人沮喪的原因、行不通的方法、缺乏的資源、身處的劣勢;而是去發現、想像及創造從現在到未來的機會與可能、鼓舞士氣的動機、行得通的方法、擁有的資源、具備的優勢。
所有的工具和方法,提供的是一個系統化的架構,但使用工具和方法的是「人」;所以關鍵不在於「形式」,而是在於「本質」。在於使用的人是基於什麼動機與態度,透過持續不斷地肯定團隊的付出貢獻、不斷地練習彼此欣賞,內化成為組織的「欣賞」文化;將可讓團隊成員從批判對立轉變為能夠「欣賞」及「同理」的高績效團隊及學習性組織,這就是正向的力量。因為,我們相信的,決定我們所看見的;建構你想要的夢幻團隊,從現在開始,欣賞什麼,就會看見什麼!
以「提問」開發團隊的無限潛能
吳熙琄博士 台北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Center for Creative Dialogue)創辦人與執行長
這是一本能夠打開組織團隊建設潛能的好書,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組織團隊在面對多變的世界中總是會不斷地遇到各式各樣意外的狀況和全新的挑戰,雖然過去的團隊建設,顧問工作也能協助到一定程度,但它傾向於迅速解決問題或教育團隊一套經證實有效率的思維和方式,來提升團隊解決問題的能力。
「欣賞式團隊」的建立,突破了既有的思維,透過欣賞式的好奇提問,去發現團隊關係和團隊成員既有的資源和力量,並相信團隊有無限的潛力。因此,組織團隊不是被放在一個 ”非團隊營運專家” 的位置,而是被放在 ”具備了願景而且已經不斷在努力成長的團隊和成員”。因此,參與欣賞式探詢的團隊,往往會從此提問和對話中,看見團隊和自己更大的優勢與資源,從而更有信心和力量去面對必然到來的工作挑戰,期許自己和團隊做得更好、更有效率。
這種特別設計的提問方式特別激勵人心,而且會讓團隊有幹勁,願意不斷投入和發揮。其中最有價值的部分是帶著對人們的信任去引領他們創造未來,當團隊與成員個人被相信、被鼓舞、被尊重、被看見時,每個團隊和每個人都可能會像火山般地爆發出他們無限的潛能。
陶斯研究院(The Taos Institute)在美國成立已二十多年,主要使命是──「將社會建構理念運用在組織、教育、諮商、研究及相關領域。」社會建構理念及其運用已引起世界各地的關注和投入,因為它相信人類不論遇到什麼困難總是可以透過希望的對話和提問,創造出不同的資源和可能性,讓人們在工作和生活的情境中更有信心和效能地往前進行。本書的第一作者黛安娜.惠特尼(Diana Whitney),不只是陶斯研究院的創辦人之一,更在這種思潮下開創了「欣賞式團隊的建立」,與世界各地的人分享著她幾十年來的智慧。在亞洲香港的徐佩賢Dorothy Tsui也受邀為陶斯研究院的會員,她在2016年版權引進「欣賞式探詢」(Appreciative Inquiry, AI)的書籍來到亞洲實在是華人圈的福音。我多年來參與陶斯研究院的項目,對於Dorothy能夠引進AI到我們的土地上特別感到欣喜,相信在她的承諾、推廣和努力之下,欣賞式探詢與欣賞式團隊一定會在亞洲開花結果;而且本地的組織也會在陶斯研究院的網路平台出現,世界各地的愛好者都可互相連結和支持彼此。
我多來年的工作都在探索如何在不同的組織與社區中,運用對話與提問的方式來開啟關係中的潛能和資源,從而促成其最大的能力與效率的開發。很高興Dorothy能將我尊敬的黛安娜.惠特尼和她的同仁阿曼達.賽思頓-布倫(Amanda Trosten-Bloom)、傑伊.切尼(Jay Cherney)及羅恩.弗萊(Ron Fry)的《創建欣賞式團隊:用48個關鍵正向提問打造高效能團隊》這本書翻譯出來,期待這顆種子能讓更多的華人能受惠於它精采的內容和具體的提問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