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序
孤獨,一種原始的情感
漫步在現今城市之中,即使寒風大作,伴隨著酸楚的飢餓感,都不如孤獨和寂寞來得痛苦。人們習慣戴上面具,在出門前。一派輕鬆地步出家門, 沿路點頭、哈腰,為了工作而乞討。走在路上,人們禮貌地互相衝撞,都穿著大衣、戴著大禮帽,但不知怎地,就是看不清楚對方的輪廓。
不知何故,當我們隻身投入自己的世界,竟能得到溫暖及滿足;但身處狂歡派對中則有如旁觀, 遙望眾人的訕笑,看著合群的自己而感到寂寞。
眼下的社會,孤獨已經不再是一種物理狀態─ 並非單指一人的狀態,而趨於一種心理感受。有這種感受的人,散落在各個角落,紛紛閃爍寂寞的燈號,像是螢火蟲,隔著黑暗的虛空求救、試圖溝通。
唯有靜下心來咀嚼這段時光,仔細地端詳,才能發現孤單所呈現的各種樣貌─它的美醜、明暗、冷熱,甚至評判它的善惡。可是,孤獨的種類有太多, 好似口味迥異的各種茶,各自適宜在不同的氣氛品茗。誠然,唯有親嘗才能讓自己成為那位鑑賞家。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愛因斯坦形容自己活在「那年少時痛苦萬分,而成熟年歲裡卻倍感豐饒甜美」的孤寂當中;而獨自遠離塵囂,長年深居於瓦爾登湖的梭羅,終日醉心於大自然,這段時光他寫出許多動人作品。梭羅認為獨處是有益身心的,並「從沒找到一個比獨處更適合為伴的朋友。」
當然,並非所有孤獨造成的痛苦,都必須昇華、進化成某種力量─從中得到體悟的前提是:寂寞、痛楚都必須足夠深刻。
飽受精神折磨的梵谷說道:「我的靈魂暗藏炙熱烈火,卻無人駐足取暖,旁人走過只瞧見一縷輕煙。」梵谷那無法被理解、也無人可理解的內心何其孤寂。他只能站在一旁,為了表達、或為了有所體認,對自己的輕如鴻毛的孤單冷眼旁觀。於此, 最貼切的則莫過費茲傑羅所言:「生命中最孤寂的時刻,就是眼看自己的世界分崩離析,卻只能茫然地望著。」
有研究指出,「恐懼」與「慾望」是人類兩大原始情感。而在本書中,孤獨也扮演了人類原始情感的投射─「不被他人理解」的恐懼以及「希望被他人理解」的慾望。為了解決這個難題,人類為自己打造了許多設施、發明物,如咖啡廳、公園座椅,或是手機、書,這些工具都是為了讓人排解寂寞而生的。只不過,即使端莊地坐在咖啡店閱讀, 或選擇在公園當個低頭族,都會漸漸失去療效。唯有正視自我原始的情感,才是真正的排解之道。
《孤獨,一個人的狂歡》選錄了逾五十位名家的一百二十餘則文字,或長或短。
首章〈沉默的關係,激情的空虛〉描述人與人之間一段悲傷的緣分,這種關係皆存在於你我記憶中,而記憶中的我們,都曾被歡愉的氣氛排擠、拋棄; 二章〈卻不懂得吶喊〉是所有關係最後所烙印下、耐人尋味的劇痛;三章〈必須一意孤行〉則展現了孤獨的神祕及蘊含其內的未知能量,成為書中歷史名家們那人生孤單的途程上,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 然而,即使領悟到孤獨強大的力量,人卻依然無法抵抗寂寞,它也許藏身在幽暗之處,甚至從四面八方襲來─四章〈灼傷,被猜疑的目光〉正寫出了他人有如針尖的漠視,無心地傷害了這些獨行者。
終章〈說好一起寂寞〉是在通過所有孤獨體悟之後,人們再次打開內心的一個歷程。
而無論往後孤獨與否,人都終將放下前行。此時的視野已經開拓,自然能發現身旁許多相同處境的朋友。
透過這些名家的深刻體會、精巧文字的引領下, 我們穿越時空,宛若坐上無盡宇宙內一艘開往未知的太空船。
艙外一片虛無。你看,不明的星體、塵落閃動, 但可別著急,這些文字能給我們寄託和理解。圍繞著漫天星斗,我們一同咀嚼文字,一意孤行;在靜謐的森林中,端望美麗湖水投映的自己而掉下眼淚。
眼下,過往和未來都不再重要,就讓我們一起孤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