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那些動物告訴我的事:用科學角度透視動物的思想世界
定價127.00元
8
折優惠:
HK$10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40歲的住所改造術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343299
水越美枝子
楊明綺
典藏藝術家庭
2017年1月03日
113.00 元
HK$ 101.7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9343299
叢書系列:
Archi+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 x 20 cm / 普通級
Archi+
分
類
藝術設計
>
室內設計
>
住宅改造
同
類
書
推
薦
造宅記:小坪數的祕密9∼27坪的理想家
造宅記:建築師的理想家16位建築師,把家住成心中的樣子
造宅記:房子變美的技巧走進15個讓你怦然心動的家
造宅記:顏值和實用性並存的家北歐風和日式養成記
一輩子用得上的尺寸事典,全能住宅裝修必備
內
容
簡
介
重整的是空間,喚醒的是人生,
不再將就的40歲,重整自己、重整住家的新動能!
40歲前,為事業、為家庭……為了以為更美好的生活,就將就一點住吧;
40歲了,才知道美好不會因為多一些將就而來臨。
目
錄
前言
?
第一章 重新設定「將就住」的家
1.什麼是真正「住起來舒適」的家?
2.為什麼會出現「將就著住的家」
3.重新設定的要點
4.將日常生活提昇到極致的「焦點」
5.住宅設計的三要點:家人的互動關係
?
第二章 讓房間煥然一新的「視覺魔法」
1.瞭解什麼是「焦點」
2..電視的擺放位置
3.焦點的輔助器「吸睛點」
4.打造溫馨舒心的家
5.利用照片,自我診斷家中情況
6.從「自己的固定位置」看到的東西
7.瞭解家人和訪客的焦點
8.打造暫時喘息的私領域
9.轉移焦點的技巧
?
第三章 縮短動線,提昇效率
1.打造住宅的三大法則
2.「人」才是家的主角
3.重新檢視洗衣服的動線
4.動線就像連鎖遊戲
5.收納場所取決於「動線」
6.盥洗室是動線的起點
7.梳洗空間要鄰近臥室
8.有如駕駛艙般的廚房
9.整理出符合使用者體型的動線
?
第四章 收納是一門科學
1.收納能讓家裡變寬敞
2.收納是科學
3.適所法則(1)考量動線後,檢視收納場所
4.適所法則(2)全家人通力合作就能輕鬆收納
5.適量法則
6.適量增加(1)層架
7.適量增加(2)區隔
8.淺層收納法不但一目了然,還能控制收納量
9.培養比例感
10.收納的重新設定要點(1)打造二軍的空間
11.收納的重新設定要點(2)心境篇之一 戒掉囤積心態
12.收納的重新設定要點(2)心境篇之二 丟掉也沒關係的箱子
13.用照片進行收納診斷
14.結合裝潢的收納法──「櫃臺式收納」與「開放式收納家具」
?
第五章 打造有個人風格的居家裝潢
1.「看得見」與「隱藏」互為表裡
2.第一步就是「瞭解自己的喜好」
3.培養解讀空間的能力
4.實際體驗自己喜歡的空間
5.熟知基礎
6.居家裝潢不是裝飾
7.挑選家具的方法
8.在焦點擺置有個性的功能性家具
9.椅子是一輩子的摯友
10.生活中「轉化」的美感
11.招待訪客,享受不同的季節樂趣
?
第六章 住宅改造帶來不一樣的人生
1.得到四十歲之後的生活能量
2.將廚房變成烘焙教室──四十幾歲:為了迎接新挑戰的住宅改造
3.將客廳變成家庭劇院──五十幾歲:為了只有夫婦倆相伴的改造
4.寵物也能享受「無障礙空間」──五十幾歲:為了與愛犬生活的改造
5.兼顧寫詩與彈琴的生活──六十幾歲:為了保持適當距離的改造
6.簡單的小型居住空間──七十幾歲:為了清爽而活的改造
7.自己設計自己的房間──七十幾歲:終於實現少女時代的夢想
8.將「起居室」改造成「起居室兼飯廳」──八十幾歲:讓人心生更想愉快活下去的改造
?
後記
?
序
前言
我認為打造一個家,基本上就是「打造以人為主角的住宅」。
待在家裡覺得很幸福,溫馨舒適的家讓我們活力充沛,這樣的生活豐富了我們的人生。
思考住宅一事,就是「重新審視自我」。
「今後十年、二十年,你想住在什麼樣的家?」
你必須思考自己今後的人生,想像將來的模樣,才回答得出來。
這幾年住宅改造風潮興起,許多屋齡二十五∼三十五年的老房子,面臨必須裝修改建的窘況。住在老房子裡的多是團塊世代或是差不多這年紀的人,為了迎接退休後的新生活,開始考慮住宅改造一事。
加上無論任何世代都愈來愈注重「住宅」、「收納」、「居家裝潢」,而且越來越多人希望「打造有個人風格的家」。越來越多年輕人也覺得比起買新屋,購買較為便宜的中古屋,改造成自己想要的風格,還比較划算。
思考「住宅」一事,與構築自己與家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不少人開始領悟到「家」是表現自我生存方式的場所。
在我經手的眾多住宅改造案子中,以隔間差,也就是家中動線混亂,造成生活上種種不便的案例最多。隨著消費行為擴大,被物品包圍的我們的生活雖然越來越便利,卻因為家裡沒有足夠的收納空間,而影響到生活的案例可說不勝枚舉。
另一方面,不再遷就居住環境,決定配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改造住宅,展開新生活的人們都變得很有活力,我還聽到他們說:「沒想到自己能過著如此愉快舒適的生活。」
我之所以想寫這本書,就是想幫助那些還在遷就居住環境的人們,重新檢視自己的家,重新設定自己對於家的想法,打造「有自我風格的家」、「住起來很舒適的家」。要說我有什麼期望,那就是我想打造不只自己住得舒適,還能「讓別人樂於造訪」的家。本書以淺顯易懂的文字說明構成住宅的三大要素,「動線」、「收納」、「居家裝潢」。
雖然內容比較聚焦於如何改造,但由衷希望無論是想購置新屋,或是目前還沒有打算改造住宅的人,都能透過本書重新檢視住宅現況,書名的「改造」這字眼,其實蘊含著如此廣泛的意思。
我在住宅改造現場,切實感受到思考住宅一事,與「幸福」息息相關,所以我認為從四十歲開始思考,什麼是讓自己能住一輩子的家最恰當。思考自己的「將來」、「檢視現有的一切,打造符合自己的風格與生活方式的家」。我想,對於開始思考活出自我,豐富自我人生的世代而言,「重新設定」應該是最貼近當下心情的字眼。
若能藉由本書,幫助大家實現「最適合今後生活」的家,打造住起來最舒適的家,我就很開心了。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