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壇商戰——談松本清張的《天才女畫家》
《天才女畫家》為「禁忌的連歌」系列第三話,連載於《週刊新潮》(1978.3-10),是松本清張融合了自身的藝術史素養,深入描寫商業對戰實況的社會派推理小說。這部作品的主題極為特殊,跳脫了傳統的解謎推理框架,著眼點不在殺人越貨、警匪緝捕,而是在追查一位突然現身的天才女畫家,其創作力之根源,是清張在拓寬推理小說既有疆界的力作。
「禁忌的連歌」是清張在《週刊新潮》上的長篇型連續連載,時間自一九七六年到一九八○年,共有四部,為《交錯的場景》(1976.1-7)、《狀況曲線》(1976.7-1983.3)、《天才女畫家》與《黑色筆記本》(1978.11-1980.2)。清張經常與報章雜誌合作小說連載企劃,例如「黑色畫集」、「黑色樣式」、「黑色圖說」、「黑色問候」等,內容十分多元,但作品間並無密切關聯,「禁忌的連歌」亦同,不過,這是清張唯一一個長篇連載企劃。
清張素來雅好藝術。在尚未成為作家、自營印刷廠的期間,他磨練出對海報、文案設計敏銳的審美觀,不僅因此進入朝日新聞社,後來更晉升廣告部主任,還擔任了日本宣傳美術協會的九州地區委員。
專職寫作後,清張曾以知名畫家岸田劉生為藍本,發表了短篇〈完美的評論〉(1958.6),描述畫家與評論家之間的微妙關係,後來又有美術評論〈岸田劉生晚景〉(1965.2-4);關於江戶時期身份不明的浮世繪畫家東洲齋寫樂,清張也有短評〈寫樂之謎的「一解決」〉(1975.2)、小說〈板元畫譜〉(1987.7);另外,清張並發表過同年出生、一同留學美國的西畫家青木繁、?本繁二郎之間關係的長篇評論〈青木繁與?本繁二郎〉(1981.1-9)。
此外,清張有歷史短篇小說集《小說日本藝譚》(1961),描寫了日本史上的重要藝術家,隨伺權力者身邊的故事,有運慶、世阿彌、千利休等十人。這在在都顯示清張對美術史、美術研究、畫家生平的關心。
而在這些美術相關著作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短篇小說〈真贗之森〉(1958.6)。清張以美術考古學界為切入角度,描述了一樁利用贗品來顛覆對手學術地位、平反個人主張的犯罪。這篇作品的構想奇拔,又生動地描畫了學閥只重上下權力關係、忽視甚至操弄歷史真相的醜態。故事裡銳利、深刻地對美術學界進行批判,予人非業內人士絕計無法寫出的椎心刺痛。
《天才女畫家》則比〈真贗之森〉有更進一步的延展、有更深一層的挖掘,從文刀墨劍的學術界,轉向畫廊主、收藏家、評論家的金錢、名聲競技場。在清張作品中,只要牽涉到文采、藝術等創意性工作,一旦涉及鉅額利益,大多會指向「贗作」、「盜作」的內幕追查。清張將這種思想、智慧上的「竊取」,視為一種社會價值觀的映射之鏡。以「竊取」構成的社會,看似光鮮亮麗、繁榮富庶,事實上卻是虛妄空洞、荒涼貧瘠的。清張非常擅長處理「竊取」所造成的兩面效應,來揭穿社會不義、道德淪喪、人性墮落,剝除了日本昭和時代經濟發展的假面具。
此外,《天才女畫家》的長篇空間,較之〈真贗之森〉更能容納推理小說的正統元素,不過,清張並未循既有格式,使用謎團破題、調查為軸的結構,而是設計了畫廊經理基於商業利益,著手追查女畫家的美術教育背景,但愈查愈覺不合情理,此時謎團的輪廓才逐漸浮現,拉升為難以逆料的陰謀,由最初的爾虞我詐的商戰路線,巧妙地轉折為邏輯演繹的推理路線。這種元素複合的佈局,不但帶來了豐富的閱讀況味,也令人見識到清張充滿創意的才華。
數年後,NHK的「土曜劇場」將《天才女畫家》改編為電視劇,敘述銀座畫廊「光彩堂」經理山岸孝次與社長秘書偷情,但公寓同層樓發生命案,他為了避免幽會一事曝光,遂對警方宣稱是為了購買鄰戶女畫家畫作,才會在命案現場。畫作品質平庸,卻引起銀行家的收藏興趣,而爆發了一連串的商戰。劇集一共三回,情節與原著差異頗大。這也是《天才女畫家》唯一一次影視改編。
既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