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不是努力,就能成功:翻轉憂鬱白領的17個本質對話

不是努力,就能成功:翻轉憂鬱白領的17個本質對話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049467
張雲梅
創見文化
2017年3月22日
107.00  元
HK$ 90.95  






ISBN:9789869049467
  • 叢書系列:優智庫
  • 規格:平裝 / 224頁 / 25k正
    優智庫


  • 商業理財 > 成功法 > 自我成長











      光靠「拔尖式」的單方面努力,非但無法達成最終目的,還使得工作與生活越來越失衡。廣大的憂鬱白領,只有透過小確幸來不斷療癒自己,因為就算努力,也不能確保明日一定成功。



      平衡,絕不是面面俱到,專注,也不是顧此失彼!



      活躍於全球500大、兩岸國際級企業高階人才主管的作者,透過三十年的探查,洞悉高成就者背後的基礎風格與卓越原則,手把手教你如何透過「自能量」讓成就自轉,為你調動起工作的「價值」,也讓你告別極端生活,達成人生的「品質」。



      ▲必讀?國際高階人才教練首創4C1A系統性解決方案,學習如何掌握工作中的動態式平衡。達到「彼此獨立、互不遺漏」的長期卓越優勢。



      ▲必讀?170個情境式啟發(85個閱讀前測評提問+85個讀後練習),讓您不只讀懂理論,還能進行反思與力行實踐。



      ▲必讀?以「自能量」為核心,協助職場上的工作者,用一個更有效率、更平衡的方式去追求長遠成就。



      本書從個人面的Mind(心智)、Heart(內心)、Body(身體力行)三大面向的12項基礎修煉,讓我們看清每一件事的優先原則。進一步,引導我們進階到組織層面的4C1A:Create(創新)、Compete(競爭)、Control(管理)、Collaborate(協作)、Attitude(態度),突破單點競爭力的迷思,以成就昇華成功,重此讓複雜工作迎刃而解。





    Chapter 1? 別在同一個峰頂上逗留

    光是追求頂尖,仍無法成就晉升之路!



    Chapter 2? Mind set / 腦中的純淨

    對話?︰【思維】丟掉紛亂,找回清楚、犀利的大腦

    對話?︰【願景】如何為未來找到一個夠高的位置?

    對話?︰【方法】不要恐懼問對問題,找對方法

    對話?︰【創新】新想法與靈感,使人成為先驅



    Chapter 3? Heart set / 心的穩定感

    對話?︰【心態】你要被現實征服,還是正面地活?

    對話?︰【信任】用信賴感幫個人品牌鍍金

    對話?︰【堅持】為每一件有價值的事,負責到底

    對話?︰【激勵】讓內心的聲音持續前進



    Chapter 4? Body set / 表現一致性

    對話?︰【行為】從微小紀律優化行為模式

    對話?︰【習慣】職場好習慣,拿下人生發光發熱的主導權

    對話?︰【經歷】每一份經歷,都代表最完美的自己

    對話?︰【形象】替自己準備些藏不住的美好細節



    Chapter 5? 4C1A / 保有五大優勢,創造長期的繁榮

    對話?︰【Create】向框外跨一小步,讓思考前進一大步

    對話?︰【Compete】努力當下,請捨棄未來競爭力的想法!

    對話?︰【Control】別等耗光資源,才知道什麼叫一無所有!

    對話?︰【Collaborate】協同合作是績效最佳的助攻手

    對話?︰【Attitude】態度決定了你的成功會何時發生





    作者序

      

    寫在本書之前


      

      我一直認為自己非常幸運,在全球許多傑出的企業服務過。所以經歷職涯多年過後,腦中時時刻刻都會浮現起一股│想把過去「嘗試了什麼,學到了什麼」全都給記錄下來的衝動。

      

      那可是範圍相當廣闊、又零碎的一大塊知識領域。我很努力將他們抽絲剝繭拼湊起來,細細地從一些工作上的小片段去回想,身為一位「資深」的經理人,如果一切再來一次,自己會特別關心什麼問題?

      

      我想起有一次工作上覺得非常委屈,忍不住去跟老闆抱怨,為什麼其他的經理會那麼自私?為什麼只有我一個人有團隊的精神?後來回想到這件事,心裡面其實挺尷尬,原來自己也曾經有過這樣「抱怨」的舉止(不知道當時我的老闆眼裡怎麼想),也曾經那麼地消極,而不是像平時口口聲聲所宣稱的那麼「正能量」。

      

      還有一次心情也非常的低落。當時我面對一位很難搞的主管,他的層級很高,管理整個亞洲的事務,等於是老闆的左右手,能力也十分幹練,大家可以想像,這樣的人才自然不太容易接受其他人的輔導,偏偏我又是負責HR的主管,有責任要協助他熟悉整個環境。

      

      後來老闆知道了這樣的情況,有一次就問他,會怎麼跟重要的客戶維繫關係?這位主管回答,當然是經常相約吃飯聯繫情感。老闆又問他,那你跟Y.M吃了幾次飯呢?這位主管愣了一下,因為半次都沒有。

      

      後來老闆跟我溝通,他認為我的角色十分重要,因為我們可以透過改變這個主管的心態,進一步影響整個公司的文化。老闆看的已經不是我與這位高階主管之間的關係,而是更高的層面。這讓我明白,當我們把自己的的定位提升到更高的位置時,就能夠面對更大的挑戰。後來,我與這位幹部反而成為關係非常好的朋友。

      

      這些事現在想起來,我發現裡面有兩個很有意思的地方:

      

      第一個就是職場上有很多的學問、知識都是可以透過課程照表操課學習的,可是唯獨「人」的問題,是我們必須親身去經歷過,才能體驗出箇中的滋味兒。

      

      第二個就更難了,那就是人生不同的階段,我們每個人的需要與成就,原來是會變動的,但是很多人卻很難去察覺當下最有成就感的部分是什麼,變得以為得到更多更好就會更快樂。

      

      我希望藉由這兩種體悟,慢慢把過去的經驗梳理出來,變成一種有系統的理論與步驟。一步一步讓大家知道一些成功的經理人,他們是怎麼樣很認真地去看待現實,認真地把自己手邊的事情做好,並且適當地去做出調整還有改變,最後往對的方向去抓住成就感,優游其中。

      

      我也建議大家在看這本書的時候,可以藉機審視自己的價值觀。問問自己到目前為止是不是很誠實、自然、和諧地在社會上生活著。你在工作上,是只為了自己的利益、團隊的利益在做事,還是可以把這樣的雄心壯志投射到整個組織之上?

      

      在家庭中,你是固守男主外女主內這些傳統觀念,或著在遇到事情的時候,是用負面的推託來把不喜歡的事排除掉。還是,你願意用同理心、換位思考這些角度來處理事情?

      

      在思慮上,儘管你已經做了很好的策略與規劃,但是有沒有想過,很可能也忽略了內心的直覺。難道我們做好一個策略,就必須硬邦邦地去死守他嗎?如果這些策略是與自己的內心相違背呢,我們是否還能很自然地去遵從這些事?

      

      最後,我要感謝許多人,在撰寫這本書的過程當中,給予我許多協助。我很感謝我的先生,他永遠都是我的第一個讀者,並且在過去的生涯中不斷地支持我。我也很感謝許多過去的主管,他們給我很大的激勵,讓我可以有很好的自我成長的機會。

      

      我特別要感謝過去所服務的公司美商應用材料的劉永生先生,我當時的位階是一位經理,他大膽推薦了我擔任這家企業人力資源的主管。在當時,他發揮了一位優秀領導者的影響力,讓我可以很順利地在一個新的環境脫穎而出,發展自己的抱負。

      

      當然,我也非常感謝馬爾斯,他是非常有經驗的文化工作者,也是這本書的責任編輯,在撰寫這本書的過程,我們不只是專注完成一份稿件,還從溝通的過程中,發現了許多管理事務的方法,並且去發現一些新的思維、好的情報,把他們應用在創造這本書的誕生上面。

      

      要感謝的人太多,我希望這本探討職場與生活全面提升的書籍,能夠不負大家的期待,能激勵大家展開自己更豐富圓滿的未來,讓大家不論在何時讀到這本書,或是身在何處,都能更有自信地踏出正確的下一步。

      

    推薦序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專任教授 李瑞華


      

      本書的書名「不是努力就能成功」,帶出了幾個問題:如何定義成功?如何才能成功?如何努力?除了努力還需要什麼?

      

      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成功有許多不同的途徑,別人成功的途徑也不一定適合其他人,最根本的是先要對成功有清楚的定義,然後每個人才能因應自己的主客觀條件,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路徑朝著「成功」前進。

      

      每個人都期望成功,但只有很少人覺得自己成功。關鍵就在很少人認真思考成功的定義,而只是盲目追求別人所定義的成功,而這種定義可能根本就不適合自己,不管多努力都沒用。除了怎樣才算成功,更重要的是為什麼要追求成功?Y.M在本書總結出「成就感比成功更重要」。「成就感」來自於實現自己所期望的結果,讓我們感覺到存在的價值,並因此感受到幸福和快樂。比如絕大多數青少年對成功的定義是名校的高學歷,而絕大多數成年人追求的是賺大錢當大官(含當大老闆大主管)。其實名校及高學歷的成功途徑只適合少數人,真正能賺大錢當大官的也只是少數人,這兩者之間也不是必然因果關係。更重要的是兩者兼具不一定就是成功,反之,兩者皆空也可能成功。

      

      古人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不只有始有終,而且結果(終)符合初心(始),那才有成就感。有明確清楚的初心,還得不忘初心,才有可能聚焦於更有效的努力,才更可能收穫符合初心的結果。但是我們往往只是努力追求結果,而不願努力釐清初心,這就像無的放矢,努力射擊不存在或不可能射中的標的,當然成功率很低。每個人如果能清楚自己的初心:要什麼?不要什麼?為什麼?能謀定而後動,能有清楚的目的和努力的方向,不只成功的機率更高,也更可能得到成就感。

      

      東方的「天命」就像西方的“Calling”,深入探討「我活著為了什麼」?這是最根本的初心,也是定義其他一切成功的羅盤,我們每個人都得努力找出自己的「天命」。我跟大家分享我自己對「天命」的定義:如果能同時符合三大條件,「喜歡做」,能為它廢寢忘食;「能做好」,能發揮自己的潛能;「值得做」,能心甘情願為伊消得人憔悴,那就離「天命」不遠了。找到自己的「天命」,未必一定有大成就,但一定有成就感,一定會覺得這一輩子沒白活。

      

      古人云:「天道酬勤」,但別忘了還要結合「地道酬善,人道酬誠」,所以不只要努力做(勤),還要把對的事(善)做好(誠),要天、地、人具備才能真正獲得最完美的成就感。

      

      Y.M在書中提出身(行為)、心(感覺)、腦(意識)的基本框架,幫助讀者更全面地(holistic)思考「努力」及「成功」。「心」是感性的知,「腦」是理性的知,但最後「心」和「腦」要做出綜合的「知」,並通過「身」的具體行為才能產生實際的結果。感性和理性的「知」,如何綜合然後如何將「知」付諸以「行」,這其中充滿著各種變數,沒有既定的簡單公式,最後的結果取決於個人拿捏和應變的平衡能力。

      

      我們都知道要「修身」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但對於如何修身,目前的家庭、學校、甚至社會的教育,都只重「格物」(分析、觀察、分辨)及「致知」(知識、知道),但幾乎完全忽略更重要的「誠意」及「正心」。「誠意」是能排除雜念雜訊的理性覺知及判斷能力,「正心」是能排除喜惡偏頗的感性覺知及判斷能力。身、心、腦的西方理論結合老祖宗在《大學》提出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必能更有效地提升個人的思辨及覺知能力,不斷完善自己對成功的定義,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途徑和方向,更有效地找到自己的成就感。

      

      最後分享我對本書的一些感想:

      

      「小確幸」是人生重要調味料,往往讓人生更加美滿,但就像我們不能只吃調味料一樣,人生不能只追求小確幸。古人強調要「知足、知止」,但只追求「小確幸」,必造成「未足就止」,容易滿足於小成就,卻不能充份發揮潛能,不能得到真正的成就感,甚至造成人前歡笑、人後失落的暗自憂鬱。

      

      「憂鬱」是很痛苦的,尤其「白領」是有知識、有思想、有期望的族群,如果很努力而沒成就感,就必然容易陷入憂鬱狀態。憂鬱是很強的負能量,不只足以毀掉自己的人生,還可能嚴重影響周圍的人。平衡好自己的身、心、腦,才能產生正能量,才能遠離憂鬱,擁抱快樂。

      

      佛家言:人生一切苦惱都是「貪、嗔、癡」造成的,能自省、自知、自律,才能處理好自己的貪嗔癡。《大學》云:「知止而後能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能後而慮,慮而後能得」。這是走出憂鬱,走向成功快樂的大智慧,能真正自處者也必更能與人相處,如此更能達到「人和」,不只與自己,也能與別人和諧相處,那是更大的正能量,必能化解憂鬱的負能量,不只自己成為幸福快樂的成功者,還能幫助別人成為幸福快樂的成功者,如此不斷反覆相互作用,形成良性循環,終必遠離憂鬱的此岸,抵達快樂的彼岸。沒有快樂,不管多成功也不是真成功!

      

      以此為序,祝賀Y.M新書出版,並與讀者諸君共勉之。

      

    推薦序



    競爭的最高境界並不是談致勝!

    美商 應用材料公司集團副總裁暨台灣區總裁 余定陸




      當我從Y.M手中拿到此書的初稿時,有眼睛為之一亮的感覺,並迫不及待地馬上看了一遍。我在半導體領域二十餘年,從台灣、矽谷到全球市場,在高速且高張力的競爭過程中,人力資源(human resource, HR)始終是一個重要的策略要素(strategic element)。所謂人力資源策略(HR strategy)並不是基本的計算人頭和成本,而是真正強化個人競爭力、提升組織間的協同合作能力、進而發展出獨特而具競爭性的企業長青文化,而Y.M正是能夠完成這塊拼圖的關鍵人物。



      說到所謂的致勝策略(winning strategy),我很喜歡引用前紐約洋基隊總教練喬•托瑞(Joe Torre)所說的一段話: 「競爭的最高境界不是談致勝。它是關於準備、勇氣、了解並培育你的團隊和他們的心,致勝只是一個結果。(Competing at the highest level is not about winning. It’s about preparation, courage, understanding and nurturing your people, and heart. Winning is the result.)」在高強度競爭的賽場中,這也印證了一句老話:「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Y.M秉持以人為本的信念,引用西方的管理手法,從願景、使命、策略到執行,架構了應用材料公司在台灣發展的人力資源策略要素,同時發展了學習系統(learning system )與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這些制度成為公司人才成長的加速器(accelerator)。而這些寶貴的經驗,很高興她在多年後終於有時間將它彙集成書。



      本書中提到的很多觀念,頗具深一層的思考。如同首章破題是「別在同一個峰頂上逗留。」如果把人生比擬做多次的登頂,固然大家都希望登上顛峰,但其實大半的時間是花在登頂的過程,在峰頂不過是一剎那的時間,而每次挑戰峰頂的過程,才是最重要的收穫。



      又有「機會不是留給準備好的人,而是留給願意改變的人。」我們當然希望機會來臨時,我們的能力已經俱備,但是如果沒有願意改變的心態,卻是沒有機會「準備好」的。



      書中所提出的4C1A構面(create創新、compete競爭、control管理、collaborate協作、attitude態度)完全可以提供讀者作為對自我以及對組織團隊的全面檢驗,非常值得採用,尤其對台灣公司的主管及新世代員工來說,我相信這本書會是非常有幫助的學習指南,而這本書也實現了她一直以來希望能為這個社會創造價值的使命。再一次給她一個熱烈的掌聲,為這一本值得期待的佳作。



    推薦序



    清楚使命,有時比瞭解才能更重要

    富樂全球粘合劑副總裁 蔡志偉




      每個人都想要追求成功,把成功視為人生的目標、成果,甚至誇張一點的講,絕大部分的人,實際上僅僅是偏重於追求事業上的成功。這是為什麼數十年來有關「競爭力」、「成功學」、「工作術」相關的書籍始終歷久不衰的原因。



      弔詭的是,如果我們把成功做一個橫切面來看,除了事業之外,還有許多其他值得追求的部分。例如成功的婚姻,成功的人際關係,成功的健康,而且在許多實際情況下,只追求單方面事業的成功,甚至必須是犧牲其他方面交換來的。



      相信每個人都一樣,每當面臨生命中某些重要時刻,內心就像是站在十字路口上自忖著:「接下來呢?」……類似這樣的問題反覆不斷困擾著我們。



      有一次我在車上聽廣播節目時,節目裡訪問了美國前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Alan Green Span)。主持人問:「What is the important in the stock market ?」葛林斯潘回答:「Something in the between.」。後來看了這本書,發現有許多內容跟這句話的意思若合符節。



      在現今這種必須不斷保持前進姿態的社會裡,作者在書裡第一章的切入點就非常令人意外。



      她點出了很重要的三個關鍵。第一個是建議大家可以試著打破成功的框架,用「成就」來看待整體人生的價值。第二個是與其說「成功/成就」是「結果」,許多時候它更像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第三個就是作者為我們闡明追求成就的過程其實是極度動態的,在動態中要怎麼樣保有平衡,可能比追求單方面的出類拔萃,更能讓人生得到圓滿。



      作者在書裡提到兩個概念,一個是「度」的轉變,一個是對「自主所有」(ownership)的理解。



      「度」的解釋讓我有點震撼,因為它很像是葛林斯潘回答的:「Something in the between。」這與時間、場合的變化有很大的關聯。很多事什麼時候是對,什麼時候是錯,永遠跟時間有關係。時間變了,場合變了,一個人的「度」也會有所變化。



      我在過去三十年的職涯裡帶領過許多不同國家的主管,也親身經歷了許多對於「度」的把握,這跟中國的陰陽八卦黑白很類似,在管理上,為什麼同一件事有的人看成黑色,有的人看成白色,往往是因人而異。



      另一個概念就是對ownership的理解,作者用body、mind、heart來做比喻,其中,又認為「心」(heart)的部分特別重要。



      現在的企業常常喜歡講「當責」,問題是怎麼樣才能讓員工有當責的作為呢?以我的經驗來說,我曾管理過財務,負責過銷售,也做過行銷。每一次在擔負任務的時候,內心並不是只把它們當成一個職務,而是把自己當成公司的擁有者,再來看這件事該怎麼做,才是對整體組織最完美的。



      就像很多企業裡優秀的HR內心也都理解,要完成他跟他們部屬的HR工作不僅是任務的指派,而是因為那對組織而言是一件重要的事。例如績效考核,很多主管認為這是HR指定要他們做的,但其實大家心裡都明白,這是身為一個主管本身就應該做的事,而不是因為「被吩咐」。



      這種態度難道只在企業裡才發生嗎?如果你是一位賣炸油條的師父,或是紅酒的品酒師,想要得到傑出的成就,就必須把事情做到極致,而且是出自於內心,出自於對這份工作的熱愛。



      作者在這本書裡面,談到許多從heart出發,然後與body、mind如何做平衡,再從這些平衡的過程中又不斷創造出成就感,無論對組織或是個人而言,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觀念。



      更特別的是,「度」與「平衡」這些字眼都是很模糊的,但在這本書當中,Y.M可以把這些模糊的概念具體化、甚至量化、步驟化。例如一個人的工作與生活如何平衡?在這本書裡寫的很清楚。所以不單單是企業裡的人士可以參考,如果你是家庭主婦、創業者、學生,書中有許多的內容,都可以很技巧性地協助大家,將願景,跟所處的環境、事實做一個配合,一點一滴走出自己的路。



      最後我要提的是,本書的作者Y.M,是我在富樂企業(H.B.Fuller)相當重要的一位夥伴。當時她負責這家全球性的公司在整個亞太區的人力資源佈局,並且在富樂與另一家公司整併時,扮演一個非常好的橋樑的角色,使我與當地的四位董事合作無間。至今,許多Y.M當時制定的人力資源規劃,仍在組織裡發揮強大的影響力。



      這本書給我很多新的啟示,真的受惠良多,我閱讀這本書時,有許多心情十分貼近我目前工作的一些想法。我們都想讓自己用一個更全面的思維去創造下個階段,試試作者提供的各種建議與練習吧!相信在未來,大家對於生命的價值與成就,都會有超乎預期的全新蛻變。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