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法理學

法理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558980
陳清秀
元照出版
2017年4月01日
173.00  元
HK$ 155.7  






ISBN:9789862558980
  • 叢書系列:法律學習研究.法學總論
  • 規格:平裝 / 528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法律學習研究.法學總論


  • 社會科學 > 法律 > 概論











      •本書特色是將法理學的各項重要問題,作一系統化的分析介紹,內容包括法律一般理論、自然法思想、利益法學理論、價值法學理論、法教義學、事物本質與法的價值理念等法律哲學思想,以及法條理論、法律事實、法律解釋、法律漏洞補充方法、法律概念與法的體系理論等法學方法論。



      •主要參酌引進德國、日本學說理論,並以我國實務見解為案例教材。



      •本書可供大學教科書使用,也可供研究法律者參考。



      •如能熟讀本書,應可具備法理學的基礎知識,而具有宏觀處理法律問題之基本素養。





    自 序



    第一編

    第一章 法理學之意義及其任務�3

     一、意 義�3

     二、法理學的任務�6

     三、法理學的學說理論的功能�9

    第二章 法的概念與機能�11

     一、法的意義�11

     二、法的機能�13

    第三章 法的效力�17

     一、前 言�17

     二、法的效力種類�17

     三、法的效力理論�18

    第四章 自然法學理論概說�23

     一、意 義�23

     二、自然法理論之類型�26

     三、自然法的永恆性與可變性�34

     四、自然法理論之展開�36

     五、自然法之認識方法�39

     六、自然法與實定法之關係�40

     七、結 語�45

    第五章 事物之本質(事物的道理)�47

     一、意 義�47

     二、事物之本質的「事物」與「本質」�48

     三、事物之本質之類型�49

     四、事物本質之認識方法�50

     五、事物之本質對於立法的作用�51

     六、事物之本質與法規範之解釋適用�54

     七、事物之本質與舉證責任�59

     八、事件之性質與法院審查密度�59

     九、事物本質之案例類型�59

    第六章 法之理念之一:正義�63

     一、正義與公平�64

     二、正義與衡平�70

     三、其他有關正義理論�76

     四、程序正義�79

     五、社會正義�82

     六、價值絕對主義與價值相對主義�92

    第七章 法之理念之二:合目的性�97

     一、前 言�97

     二、立法程序之成效評估�97

     三、立法之必要性�106

     四、法律之合目的性�106

    第八章 法的理念之三:法安定性原則�113

     一、意義:法的明確性與持續性�113

     二、信賴保護原則�114

     三、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則�117

     四、容許法律溯及既往之例外情形�121

    第九章 利益法學理論�123

     一、概 說�123

     二、利益的概念�123

     三、立法階段的利益法學理論之運用�125

     四、裁判階段的利益法學理論之運用�128

     五、對於利益法學之批評�142

    第十章 評價法學(價值法學)理論�145

     一、概 說�145

     二、評價法學的特色�146

     三、評價法學的類型�147

     四、法律的價值�150

     五、評價法學之運用�150

     六、對於評價法學的批判�152

    第十一章 其他各種法學理論──歷史法學、自由法學、概念法學、法律實證主義、批判法學理論、法律經濟分析與論點學�153

     一、歷史法學理論�153

     二、自由法學理論�158

     三、概念法學理論:「法學的實證主義」�160

     四、法律實證主義�160

     五、批判法學�168

     六、德沃金:Ronald Dworkin的「統合性法解釋理論」�169

     七、法律經濟分析(經濟分析法學)�172

     八、論點學理論�174

    第十二章 法教義學與詮釋學�177

     一、法教義學之意義�177

     二、法教義學之類型�178

     三、法教義學之特徵�178

     四、法教義學之功能�179

     五、法教義學之研究取向�182

     六、法教義學的未來�184

    第十三章 法律與道德之關係�187

     一、道德的意義�187

     二、道德的效力�192

     三、法律與道德的關係�192

     四、法律與倫理之關係�198

     五、以法作為強制道德履行之手段�201

    第十四章 宗教與法律�205

     一、宗教之意義�205

     二、宗教與法律之關係�205

     三、宗教法與國家法�214

     四、宗教法與自然法:宗教的自然法�221

     五、結 語�223

    第十五章 市民不服從與抵抗權問題探討�225

     一、前 言�225

     二、市民不服從�226

     三、抵抗權理論�233

     四、結論與建議�243

    第十六章 法律與文化�247

     一、法律與文化�247

     二、法律與文學�249

     三、法律與美學�251

     四、法律與經典哲學思想�253

    第十七章 轉型正義�255

     一、轉型正義的意義及目的�255

     二、轉型正義的處理原則與限制:

       法律秩序安定性與正當法律程序之要求�258

     三、轉型正義之適用對象:迫害人權事件之重大明白性,

       為一般國民所無法忍受者�264

     四、轉型正義之實施�265

     五、轉型正義所制定不當黨產法制的爭議�273

     六、結 論�275



    第二編

    第十八章 法律概念�279

     一、前 言�279

     二、法律概念的意義�280

     三、法律概念之類型�281

     四、法律概念之適用�286

     五、法律概念與法律體系�287

     六、不確定法律概念與法院之審查密度�289

    第十九章 法律的適用與法律事實的認定�295

     一、法律的適用�295

     二、法律事實的認定�298

    第二十章 法條的理論�319

     一、概 念�319

     二、完全法條與不完全法條�319

     三、法條作為法律之規律的一部分�331

     四、法條競合與規律競合�332

    第二十一章 法律的解釋與憲法解釋�337

     一、法律的解釋�337

     二、憲法的解釋�355

    第二十二章 法律的漏洞補充�363

     一、法律漏洞的意義及其種類�363

     二、法律漏洞的認定�368

     三、法律漏洞補充的意義及其合法性�370

     四、法律漏洞的補充方法�373

     五、超越制定法的法的漏洞補充�387

     六、法律漏洞補充的取向及目標�394

    第二十三章 法的體系�397

     一、法體系的任務�397 

     二、法體系研究的目標�398

     三、法學體系的特徵�399

     四、法體系的類型�401

     五、法律的內在體系�406

     六、法律體系思考的實益�412

     七、法律體系與其他法律體系之融合:以稅法為例�414

     八、結 語�417

    第二十四章 比較法之功能及其研究方法�419

     一、前 言�419

     二、比較法之功能�419

     三、比較法運用上之限制�433

     四、比較法與外國法之繼受�437

     五、比較法之研究方法�439

     六、建構比較法之優良生存發展環境�443

     七、價值法學理論與法律實證主義:詮釋法學與科技整合�444

    第二十五章 稅法的融合理論──法理學理論在稅法上之運用�449

     一、概 說�449

     二、稅法與事物之本質的融合�449

     三、稅法與法理念之融合�453

     四、稅法與憲法之融合:稅法是憲法的具體化�457

     五、稅法與其他法律之融合�464

     六、稅法與倫理道德之融合�473

     七、稅法與國際法之融合�483

     八、結 語�487

    第二十六章 法學文章的寫作方法論簡介�489

     一、問題界定清楚�489

     二、外部規律性�489

     三、內在規律性�490

     四、內容豐富性�490

     五、寫作格式上應注意事項�492

     六、寫作目標�493

    參考文獻�495

    ?





    自序



      法理學是研究法律學的哲學思維方法,亦即研究「法律之道理」的學科,法律學研究者在研究各個部門領域的法律學科,最後均可歸納總結出某些法律思想與原則,這類法律思想與一般原則,再進一步歸納分析,即可導出許多法律所共通的思想原理,這類思想原理,即是法理學所研究之課題。



      法理學在整體法學領域上,可謂處於法學的最高峰,如果能夠研究法理學,即可將其理論運用於各個部門的法學研究上,而獲得許多創意與靈感,因此,法理學也是法學研究者獲得創意與靈感的泉源。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太山而小天下。故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法學者如果登上法學最高峰的法理學,即可高瞻遠矚,視野遼闊,對於研究部門法學,即可如虎添翼,飛龍在天。因此,法理學在各大學法律系多列為必修學科,可見其重要性。



      法理學的研究,自古以來即處於百家爭鳴的狀態,研究方法與內容海闊天空,莫衷一是,因此,研究者容易迷失方向。有關法理學的各家學說理論均有其優缺點,彼此可以截長補短,因此均值得重視與研究。倘若時間有限,無法全面觀照時,則可以先從事物本質的「自然法思想」入門(接地氣),接著研究正義等法理念的「價值法學理論」(順天理),而後再研究利益衡量與利益平衡的「利益法學理論」(應人心),即可達到「天地人三合一」的王道思想的法哲學境界。其後行有餘力,再補充各家學說之精華,以圓滿法理學的崇高思想境界。



      國內法理學教科書仍處於發展中階段,其對於各家學說之綜合整理,體系化分析,仍屬少見。為此本書綜合參考德國法理學論著(包括中國大陸翻譯許多德國法理學名著)、日本法理學教科書以及國內黃茂榮教授、楊日然教授以及楊仁壽教授等法理學之著作,以系統化分析整理各家學說方式,撰寫本書。



      本書可作為法理學之教科書使用,也可以作為實務上研究法學之方法論書籍參考,對於法律制度之建構應注意事項、法律解釋方法及適用方法等,也可供參考。期盼本書之出版,可以協助有興趣研究法學者提高其法學專業研究能力,共同為增進人類福祉作出更大貢獻。



      本書之出版,特別感謝東吳大學法學院提供作者講授法學方法論與法理學之課程,讓作者有機會系統化研究法理學,而選修課程同學們熱心參與報告,也使作者獲益良多。其次,東吳大學法研所學生 李俊緯、林亭宇、賴珮瑩、林韋廷、邱顯丞及盧至善等諸位同學以及國立中正大學法研所博士班黃衛同學協助搜集整理資料,也表示感謝。最後,元照出版公司編輯團隊鼎力協助編輯與校對,備極辛勞,特予致謝。



      法理學可研討之議題,可謂海闊天空,本書無法全部加以分析探討,留待以後出版新版時,再予以補充。



      本書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期盼各方賢達惠予雅正。

    ?
    陳清秀謹誌

    於敦南誠品

    中華民國106年2月28日




    其 他 著 作
    1. 東方聖人之「天人合一」法律思想(3版)
    2. 「天人合一」之王道法律思想(2版)
    3. 稅法各論(上)(五版)
    4. 法學研究方法論:基礎法學編
    5. 「天人合一」之王道法律思想
    6. 行政執行法十講
    7. 宗教團體不動產之確保與宗教自由之完善:宗教自由覺醒五週年兼談我國政教關係法制化
    8. 行政訴訟法(11版)
    9. 職權命令與風險行政
    10. 稅法總論(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