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下雨的人》就這樣誕生了。
儘管一直以來都有用文字記錄生活與情緒的習慣,但大學時期的我,因為系所裡相關課程並不是太得意,那時一直不肯打開心胸重新檢視「詩」這個文體,也覺得「詩」太難以親近了,始終掌握不到要領。直到去年九月無意地把一篇詩作發表於ptt的詩板,幸運收到一些鼓舞與反饋,讓我重拾往日破損的信心和興趣,也重新徹底反省自己,並繼續學習創作,回歸文字與詩的擁抱。
寫作一直都是我日常的出口,而這本詩集,是我真實的模樣。
在生長歷程中,由於家中排行第二,有著在課業上成績卓越的兄長領於前方,我始終望塵莫及;同時也浸在並不太受人稱許的環境中,使我的防衛性比較強烈,層層包覆那顆太自卑的心。因為深知自己每遇見一個心念的人,遭遇一場深刻,都糾結千百次,千言萬語都要把自己淹沒;每段情愛與離合,對我來說都是性格的泥沼,不斷地不斷地檢視自己。所以後來愛上創作,愛上音樂與文字,執著它們,我能夠短暫地感受到被救贖。
我想起蘇曉康在《離魂歷劫自序》所提到的:「我寫內心的掙扎無意間成了掙扎著寫。」曾經懷疑過自己的書寫是否是一種逃亡,話說不出去,所以用詩給鎖了起來;情感太徬徨,才闢了一條小徑讓它緩解。但每次書寫的時候,我想我並沒有去刻意地迴避什麼,反之,反而更不諱地直視自己的傷口。每次回頭讀自己寫下的文字,就發現它還是在原處,不曾被我扔至哪個不起眼的角落,甚至我讀著它,能夠更清楚自己的差異,重新思考這些情感與事件之於現階段的意義。
所以我相信書寫是一種治癒。也許從國高中無名小站風行之時,我就把書寫當作治癒,雖然當時應該只認作一種宣洩的途徑,或是純粹的紀錄,我想那時候的我應該是沒有想這麼多的。那時總是片段破碎地記下一些感受與一些難以訴說的話語,為了保護自己,最笨拙的方式就是通篇省略代詞,把指涉對象化作無形;這樣招致的結果是,後來回頭去看,都記不太起來發生什麼事情,只覺得那時候的自己很鬱悶,肯定在心情上受到什麼撞擊。
一直到結束高中考題式的思考箝制,我有點意外地進了語創系,可能也是氣氛薰陶之下,我延續了自己寫作的習慣而越寫越多,通常都是些不過一千字的短文。這時候的語言比起之前較純熟些了,心理也是,懂得使用一些自己心底的隱喻、懂得挖開心裡去找自己的價值觀與思想,寫散文寫小說,也看了許多強烈的作品,更加相信了書寫之於自己的救贖。一直到此刻在因緣際會下重執寫詩,我好珍惜這樣的機會,同時只要有讀者告訴我,哪篇作品輕輕地提醒了他久未痊癒的傷,又重新溫柔地敷上藥膏,我都覺得好欣慰也好開心,也許書寫不只治癒自己,也能幸運地治療到他人。
我一直是個太鑽牛角尖的人,一件事情我能夠反覆想著,短則數日,長則數年。配上自卑的性格,總是會想著更好的平行結果,或是希望藉由每次的思緒翻攪,能夠讓自己變好一些。書寫於我就是這樣的過程,不斷的反覆,不斷地掏空再重新填滿,希望書寫的同時,真的能夠讓自己有所成長,能夠更懂得愛,或是,成為更好的人。
而重新寫詩的這一年來,也因為服役身份的侷限與影響,正好紀錄下許多強硬的自我防衛以及身份貧瘠招致的柔軟、依賴。現在回頭看,其實這本詩集就像一本坦白的日記;值得慶幸的是,好多的情緒,暫時用文字承載住了。
詩對我來說,是種鬥爭,與世界、與自己、與愛人、與拗不過的偏執與彆扭,最後快樂還是傷心,都藏進詩裡,用自己的語言藏好。那些渴求的願望、不肯出口的憂慮、驚不上戀人灘岸的波瀾、那塊不被收取的真實,我都用最秘密地方式公開了;寫詩的同時,就好像翻開了舊的傷口,提醒自己仍然刺痛,再慢慢地尋找治療的辦法。
如果你也是一個適合受傷的人,如果你也是個打從一開始就不曾放晴的人,請不要擔心,也不要認輸,我們都在同一個世界裡淋雨,一起找傘,一起學習不悲傷的方法。
最後,我想附上與詩集同名的作品〈下雨的人〉:
雨落下來了
原來雨早就落下來了
從一開始
要你看著我的時候
雨就落下來了
親愛的,如果生命總是潮濕,我們更要學會不起皺的辦法,讓愛人好好地看看最好的自己。
推薦序
我們都是下雨的人
我要你知道
我不太懂得變通
如果世界只剩下黑與白
我願意當那個
永無歸處的灰
接你往返
初次讀他的詩,
那些詩句傾斜、崩塌著,像雨滴般打進眼裡,會刺痛,
卻洗淨我們曾難以言喻只好沈默的傷心。
詩中的一字一句全帶著暖意進到心底,
也許是因為他也是下雨的人,
才能以文字呼息,驅走生命中的寒意。
當雨過天晴,我會開始背誦起他的詩,並回憶反省起過往。
我總在心裡默想,那些同受寂寞之苦卻又壓抑的人啊,
若讀到陳繁齊的詩,會不會也像我一樣。
慶幸有這樣一位詩人,願意在雨天撐起一把情緒保護傘,
儘管顏色不是那麼明亮,但至少不再麻木,也哭得出來了。
謝謝陳繁齊,
下雨的人。
原來被無常綁架的日常,
可以逃脫地這麼漂亮。
謝震廷�創作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