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雙11:全球最大狂歡購物節,第一手操作大揭密

雙11:全球最大狂歡購物節,第一手操作大揭密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3280057
秦嫣
遠流
2017年5月25日
107.00  元
HK$ 90.95  






ISBN:9789573280057
  • 叢書系列:實戰智慧叢書
  • 規格:平裝 / 264頁 / 14.8 x 20.9 x 1.95 cm / 普通級
    實戰智慧叢書


  • 商業理財 > 電子商務 > 網路行銷/趨勢商機











    11月11日,網友口中的光棍節,

    在阿里巴巴的操作下,瞬間躍為全民灑錢的狂歡購物日,

    短短八年,成交額翻了超過2400倍,每秒最高峰值超過17萬筆訂單!

    為什麼雙11可以年年刷新紀錄、讓消費者樂當剁手黨?

    就讓曾是雙11實戰操盤手之一,帶你直擊21世紀最大規模電商奇蹟!





    台灣版作者序



    商業的迴圈也是一種輪迴

    秦嫣


    ?

      二○一六年天貓雙十一收關的成交額為一二○七億元人民幣,當阿里巴巴公布這一數字時,作為曾是雙十一的親歷者,內心其實百感交集。已經記不得是哪一年的年會,馬雲說到,我們的大淘寶(淘寶、天貓、聚划算等阿里系下的電商業務平台集成)的成交規模要做到每天超過一千億元。一千億才能代表我們真正影響了傳統零售和傳統商業。這一刻終於實現了,就在雙十一走到第八個年頭的時候。



      我想,這意謂著一個時代的開啟,也意謂著一個時代的終結。



      前淘寶時代,電商是作為一個「非主流」的角色殺入零售領域,那時平台上的賣家很多來自線下的個體經營者,甚至不少並非專職。加上那時快遞速度很慢,服務亦未規範,往往一件包裹寄丟了也無處查詢。當時大品牌都不太願意融入電商模式,一方面為淘寶打亂了他們原先布局的銷售管道而耿耿於懷,另一方面對網路銷售能帶來的實際增量保持懷疑和觀望。



      雙十一正是在那個時候誕生的,最初只是天貓(當時名為淘寶商城)一個例行公事般的年底促銷活動,誰也不曾料想到會有今天這樣驚人的規模和影響力。但這八年來,雙十一隨著電商在中國商業地位的不斷穩固而迅速升格,至今已成為整個電商系統中每個商業主體都自發參與的一場盛會,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一個商業符號,愈來愈廣、愈來愈深地影響著線上和線下的商家以及全世界的消費者。



      阿里巴巴之所以能成就雙十一,是因為除了淘寶和天貓之外還搭建了更底層的平台,即所謂的「互聯網基礎設施」,這些設施讓上億的人能同時線上完成快速交易和支付,讓無數包裹能在短時間內準確傳遞和運輸。而電商能在中國收穫卻未在全世界其他地方收穫到巨大成就,很大程度是因為在這裡遇到了千載難逢的時代契機。



      在電商到來前,中國的零售業態並不完備,對一般消費者來說,不僅商品豐富度、購物便利性不高,當時並沒有一套清晰、透明的商業信用體系對消費行為做出保障。隨著經濟水準提高,十幾億人的消費需求就擺在那裡,我們常說,阿里巴巴的成功其實是吃到兩個紅利,一個是中國人口的紅利,另一個是商業發展過程中的代際紅利。



      互聯網讓一切變得更快,過去一個時代的更迭要歷經上百年,現在也許只需一瞬間。雙十一在二○一五、一六年迎來自己的頂峰,也有可能馬上迎來高速上升期的終結。電商剛剛向傳統零售證明了自己價值的同時,也在走向「傳統」。當線上支付、雲端服務、智慧物流等基礎設施成就自己的體系後,這世上將不再有一家傳統企業,也不會再有一家互聯網企業。以互聯網技術為核心優勢的企業需要找到自己的實業根基(或是技術或是實體商業),每個經營者都可藉由互聯網實現自己的生意路徑,每一位消費者都能透過線上和線下的豐富體驗找到自己的樂趣。



      下一個輪迴即將開啟,勝出者可能是那些真正理解消費需求、更注重個性體驗的人,不管來自線上還是線下,是由文化帶動(網紅模式、內容電商模式)還是由需求場景帶動(虛擬實境購物),個人以為,這就是馬雲多次提到的「新零售」。



      台灣看似錯過了電商急劇發展的時機,但台灣的工業積累、商業文明程度及文化底蘊,可能會和下一個輪迴情投意合。



    他序



    令人驚異的商業實力

    林啟峰(富邦媒總經理)


    ?

      雙十一的崛起得力於中國網路的快速成長,他們的網路之所以能迅速席捲,導因於實體店面潛藏著許多扭曲。首先是「資訊成本」,例如,相同的商品像是舶來品在不同店家的價格都不同,消費者有可能多花一倍價錢卻買相同的東西。這些因為缺乏資訊而多花的錢就就稱為「資訊成本」。再來是潛規則的存在,若要在中國開店,可能會有很多人有權利介入,例如消防員、房東等,他們可能藉口消防設施不完備或漲房租。一般來說,百貨公司可幫店家擋掉這些干擾,但會多收取許多費用。不過正因為這些扭曲、不合理的狀況,剛好提供京東、天貓、淘寶等網路平台一個發揮的空間。

    ? ?

      網路平台由於資訊透明、量體夠大,可以分攤掉一些有形無形的費用。而當平台夠龐大時,就能築起安全堡壘,幫所有店家擋風遮雨,讓店家只需少許費用就能開始做生意。因此這幾年中國的電商快速崛起,成長的勢頭甚至威脅到實體店家的營收。

    ? ?

      但以上這些因素在台灣不盡然存在。台灣的實體店面效率、定價透明度等資訊取得容易,與網路的差距並不大,再加上台灣的經濟規模不若中國龐大,因此很難看到台灣出現像雙十一那樣的購物節奇蹟。



      閱讀《雙11》這本書時,我對一秒鐘可以處理八萬五千九百筆交易感到非常驚訝,這是非常驚人的數字!二○一六年雙十一當日營業額為一二○七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六千億元),當年momo購物網也做雙十一,營業額為新台幣三億元。我記得當時IT團隊跟我反映,當下有三十萬人掛在網站上挑選商品,僅僅是這樣的數字,我們的系統就已經很吃緊,更遑論達到雙十一的巨大處理量。書中也提到,這樣的處理速度連Visa(每秒一萬四千筆)、Master(每秒四萬筆)都感到很大的壓力。天貓的運算能力實在讓人非常驚奇,儼然已經成為一個綠色巨人。

    ? ?

      而雙十一的物流系統也讓人十分讚嘆。在二○一五年雙十一當天產生了四億六千萬個包裹,卻在一週內就全數派送完畢,原因正是天貓也和電商龍頭亞馬遜(Amazon)一樣運用大數據預測可能的銷量,提前將商品派送到倉庫,一旦有人下單便馬上出貨,這個方法同時加快了包裹的到貨速度。其實,這個技術過去是沃爾瑪公司(Walmart)最擅長的,如今已遠遠不及雙十一。

    ? ?

      當然,天貓完整平台的建置也是促成雙十一成功的關鍵。這個平台不僅讓所有消費者和提供者都能參與、提供媒合服務,還建構了金流給付、廣告、展示商品……等機制。網路的即時性將所有買方、賣方集中在平台上,甚至是雙十一這件事,無怪乎雙十一當天就達到了平時一到兩個月的營業額。

    ? ?

      雖然二○一二年購買端由電腦轉移到行動裝置上,但天貓很快地在二○一四年便將電商業務成功過度到移動端,而且年年創下銷售新高。其實中國有電腦的人很少,但有手機的人很多,這樣的轉變也提供天貓一個機會,讓過去沒機會上網買東西的人都能開始網購。

    ? ?

      如果不是智慧型手機的盛行,這些人不會這麼快習慣購物,消費年齡層不會擴增這麼廣。momo在二○一四年開始推廣手機APP,僅用了兩年半的時間,APP的營業額就高達總營業額的一半。在我看來,與其說是個變革,不如說這是個機會,而雙十一的成功正是能及時掌握機會。

    ?

      《雙11》這本書詳述了雙十一如何成功地賣東西、做營銷、利用大數據、備貨等,非常適合希望在網路上創業、開店的人閱讀,這本書絕對是必備的參考材料。



    從雙11看見未來的經濟發展

    高紅冰(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研究院院長) ?

    ?


      中國互聯網從來不缺少奇蹟,但雙十一絕對是最值得回味的一個。二○一五年九百一十二億人民幣銷售額的聲音依然還在耳邊迴響,向新紀錄進發的號角已經悄然吹響。



      很多人都很關心,新的紀錄究竟是多少,但這個數字對中國的數字經濟來說,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為雙十一承載的價值和理想,已經遠遠大於一個單純的數字。



      對消費者來說,雙十一是一個真正的購物狂歡節。中國的節日很多,唯獨沒有屬於消費者的節日,「三一五」只是消費者集中維護自身權利的一個節點,只有雙十一才是第一個在意義上真正屬於消費者的節日。在這一天,無數商家,包括線上的、線下的、中國的、國際的,都用盡渾身解數去取悅消費者,各種消費新花樣層出不窮,優惠程度也是全年最高,可以說,參與雙十一的中國消費者,幸福指數是提升的,並且隨著裡阿里雙十一的全球化,未來會有更多國家的消費者享受到這一福利。



      對商家來說,雙十一是提振業績和品牌的最佳機會。有人說,雙十一是「拆東牆補西牆」,用前後幾個月的業績下降為代價,形成短時間的波峰效應,但實踐表明,雙十一對商家的業績提振具有非常顯著而積極的效果。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針對二○一四年雙十一所做的調查研究表明,雙十一當天,臨時激發的新增消費占百分之三十五左右,對於商家來說,這是常規經營之外的寶貴增量。



      對阿里來說,雙十一是整個阿里商業生態系統的一次大考。從物流到金融,從國內到跨境,從雲端運算到商家服務,雙十一可以說把阿里這台巨大的商業機器的潛能充分激發了出來,以二○一五年雙十一為例,每秒八萬萬五千九百筆的交易峰值、四億多個包裹、百分之四十的包裹當天發貨、零故障加上零漏單的資料處理能力……,每一項資料都在刷新全球商業史上的紀錄,並且二○一六年又再一次刷新。



      對中國經濟來說,雙十一則是一個刺激內需的有效發動機。按照麥肯錫的統計,中國網路零售交易額的百分之三十九是新增消費,這一比例在中小城市和農村更高達百分之五十七,當把剁手黨的腎上腺同國民經濟的增長脈搏聯繫在一起時,你會發現,雙十一代表的中國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中的消費力量,已經悄然成為奔跑最快、力量最足的一匹馬。



      所以,雙十一不單純是一家網路企業的行銷活動,不單純是一個令人咋舌的數字,而是正在成為一個時代的符號、數字經濟崛起的風向標。



      數字經濟的崛起,還有一個事件不容忽略。二○一六年八月,全球市值排名前五大的公司,首次全部被互聯網企業所占據,分別是蘋果、Google、微軟、臉書、亞馬遜。而就在二○一五年十一的排名中,只有一家互聯網企業進前五名,其餘為石油、銀行、零售(沃爾瑪)等傳統企業。



      這是一個巨大的變化。從世界前五大互聯網企業的核心技術關注點來看,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人工智慧時代,這讓我們重新思考互聯網的變革。數據改變人類,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對某個結構的修修補補,而是顛覆和重塑。



      二○一六年十月舉辦的杭州雲棲大會上,馬雲提出了「五新」的理念,即新零售、新製造、新金融、新技術和新能源。這五個「新」將深刻影響中國、世界和所有人。

    ?

      新零售:未來十年、二十年,新零售將取代電子商務這一概念,這是線上線下與現代物流結合在一起所創造出來的新零售業,這個模式將會對純電商和純線下帶來衝擊。



      新製造:未來的製造業用的不是電,而是數據。個性化、客製化將成為主流,物聯網的變革將變為按需客製,人工智慧是大趨勢。



      新金融:金融業過去是二八理論,未來是八二理論,如何支援百分之八十的中小企業和年輕人將成為重點。網路金融會使金融業變得更加透明、更加公平。基於數據的網路金融,才能做到真正的普惠金融。



     新技術:互聯網行動化之後,所有基於個人電腦的技術都將被行動化,基於互聯網和大數據的誕生創造了無數想像。



      新能源:就是數據。數據是人類第一次創造了資源,與衣服不同,數據是愈用愈值錢的東西。

    ?

      《雙11》是深刻理解這五個「新」的最佳載體。讀懂這本書,看懂了雙十一,你也就看懂了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脈絡和方向,發展數字經濟將是不二之選、必經之路。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