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臺語漢字學

臺語漢字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4432530
陳世明
晨星
2017年6月12日
117.00  元
HK$ 99.45  






ISBN:9789864432530
  • 叢書系列:晨星叢書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晨星叢書


  • 語言學習 > 中文/方言 > 台語











    每個講臺語的家庭必備的傳家手冊





    【序】 ﹍﹍﹍ 002

    〔前言〕寫在開始之前 ﹍﹍﹍ 010

    〔導論〕漢語之源流 ﹍﹍﹍ 016



    第一章

    河洛話之特色 ﹍﹍﹍ 022

    漢語多元發展 ﹍﹍﹍ 022

    聲調八音 ﹍﹍﹍ 023

    白讀 ﹍﹍﹍ 025

    韻書 ﹍﹍﹍ 026

    文讀 ﹍﹍﹍ 028

    文白異讀 ﹍﹍﹍ 029

    文白融合 ﹍﹍﹍ 030

    一字多音,以音別義 ﹍﹍﹍ 031

    方音差 ﹍﹍﹍ 034



    第二章

    河洛漢字之理論 ﹍﹍﹍ 037

    河洛漢字 ﹍﹍﹍ 038

    同義複詞 ﹍﹍﹍ 039

    倒裝詞 ﹍﹍﹍ 053

    贅音 ﹍﹍﹍ 061

    連音 ﹍﹍﹍ 064

    拗音 ﹍﹍﹍ 068

    形義字 ﹍﹍﹍ 069

    形聲字 ﹍﹍﹍ 070

    疊字 ﹍﹍﹍ 072

    外來語 ﹍﹍﹍ 077

    引申用法 ﹍﹍﹍ 084

    逆向思考 ﹍﹍﹍ 105

    身體的排泄物 ﹍﹍﹍ 108

    自然語言 ﹍﹍﹍ 108

    動作不同,用字不同 ﹍﹍﹍ 109

    濃縮用詞 ﹍﹍﹍ 111

    避免惹禍而改名的用詞 ﹍﹍﹍ 112

    用詞的差異 ﹍﹍﹍ 112

    字義的轉變 ﹍﹍﹍ 113

    語言的優選原則 ﹍﹍﹍ 114

    層次音 ﹍﹍﹍ 116

    名詞趨向同義複詞 ﹍﹍﹍ 120

    一日時辰的劃分 ﹍﹍﹍ 121

    單位用字 ﹍﹍﹍ 123

    約定俗成的用法 ﹍﹍﹍ 124

    不同漢語系民族的用字 ﹍﹍﹍ 127



    第三章

    河洛俗諺賞析 ﹍﹍﹍ 130

    鹿港俗諺 ﹍﹍﹍ 130

    過年俗諺 ﹍﹍﹍ 131

    謙虛 ﹍﹍﹍ 131

    經驗 ﹍﹍﹍ 131

    說一套,做一套 ﹍﹍﹍ 132

    巧合 ﹍﹍﹍ 132

    擇偶的重要性 ﹍﹍﹍ 133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 133

    同心協力 ﹍﹍﹍ 134



    第四章

    常見的錯誤 ﹍﹍﹍ 135

    文白對應之謬誤 ﹍﹍﹍ 136

    誤用之河洛漢字 ﹍﹍﹍ 137

    鬥陣迓媽祖等 ﹍﹍﹍ 137



    第五章

    漢朝講河洛話的證據 ﹍﹍﹍ 184

    第一卷 ﹍﹍﹍ 185

    第二卷 ﹍﹍﹍ 186

    第三卷 ﹍﹍﹍ 187

    第四卷 ﹍﹍﹍ 187

    第五卷 ﹍﹍﹍ 188

    第六卷 ﹍﹍﹍ 188

    第七卷 ﹍﹍﹍ 189

    第八卷 ﹍﹍﹍ 190

    第九卷 ﹍﹍﹍ 190

    第十卷 ﹍﹍﹍ 191

    第十一卷 ﹍﹍﹍ 191

    第十二卷 ﹍﹍﹍ 192

    第十三卷 ﹍﹍﹍ 193

    結論 ﹍﹍﹍ 193



    附錄

    【附錄一】常見的同義複詞對照表 ﹍﹍﹍ 195

    【附錄二】從《方言》本字論漢朝之官話誦 ﹍﹍﹍ 202

    【附錄三】從成語「一傅眾咻」看文白異讀 ﹍﹍﹍ 204

    【附錄四】從竹島、德島看河洛話 ﹍﹍﹍ 207

    【附錄五】從堤字,看上古漢語佚失的論點 ﹍﹍﹍ 208

    【附錄六】漢音詩詞朗誦 ﹍﹍﹍ 210

    【致謝】 ﹍﹍﹍ 211





    作者序



      所謂:「成者為王,敗者為寇。」在中原大地之上,漢語系的方言頗多,誰當了皇帝,所採用的語言就成為官話,若決定沿用前朝的官話,那官話就不會改變。而沿用前朝的官話有幾種可能,一是自己沒有語言文字,所以沿用前人的語言文字;另外,因為前朝的語言文字已行之有年,放之四海而皆準,所以就放棄自己的語言,採用他人的語言文字。



      在臺灣,講臺語的族群常自稱其語言為河洛話。河洛話係指發源於黃河、洛水一代的語言,即河南洛陽附近的語言。自夏、商、周以降,已在中原流行千年以上,西漢揚雄《方言》乙書稱通語,即四方流通的語言。而普通話、客語、粵語等方言,其實早在西漢之前,這些方言業已存在於中原,只是當時係某地的小方言,時至近代才被稱為普通話、客語、粵語。很多人質疑河洛話的發音不對,其實ho-lo-u? 是近代按普通話切音而成。河,音ㄏㄜ ˊ。洛,盧各切,音ㄌㄜ ˋ。看完本書最後面有關揚雄方言的介紹,就可知臺語源自河洛(但在臺灣,一定得稱臺語,故本書命名《臺語漢字理論》)。若非中原長期征戰所致,我們的先祖輩又何須腳底抹油「衣冠南渡、八姓入閩」,跑到閩南來呢?上古漢語又怎麼龍困淺灘遭蝦戲,變成今天的閩南方言呢?而維基百科顯示,閩南語分佈在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這更是北方語言因戰亂而四散的證明。近年來,大陸來臺的交換學生與遊客頗多,筆者實事求是,採訪山東、洛陽等北方來的人,詢問太陽等詞的土話。對方均回應臺語日頭等用法,只是發音為普通話而已。這代表教育影響語言,讓母語往官話靠攏。近數百年來,上古漢語受普通話的影響,已逐漸遭蠶食鯨吞,成為逐漸凋零的方言。



      河洛話在魏晉南北朝五胡亂華期間,透過衣冠南渡的古漢人南遷,將語言散佈在江南一帶,其中最大的族群在閩南,為保存最為完整的上古漢語,今稱之為閩南語。為何閩南語近兩千年而不變,主要原因係地理環境所致,境內丘陵林立的閩南易守難攻,異族鐵騎統治之下,形成一個天然的屏障。北方的語言因胡人進入中原,將《方言》記載的陝西、山西方言帶入中原,逐漸壯大成北方的官話,而上古漢語變成閩南方言。後來閩南語隨著來臺開墾的先民,將閩南語的種子散佈至臺灣,稱臺灣閩南語,簡稱臺語。嚴格來講,臺語就是閩南語,閩南語讀音系統是上古漢語,即本書所稱之河洛話。而河洛話的白讀系統,比文讀系統更早出現,更可以說是盤古漢語。



      講河洛話的族群,晚上在家聽說用母語(白讀),白天在學校讀寫採文讀。母語長期與文讀混用,形成文白融合的現象,透過語言優選原則,形成一套更棒的語言,就是早期黃俊雄布袋戲的口白音。河洛話也有語言學,作者熟讀明清話本小說,整理出一套河洛話語言學。後經學者建議,閱讀西漢揚雄《方言》乙書,以本書歸納之理論,竟意外能解讀該書的記載。原來西漢之前的官話,即今之臺語(河洛話)。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