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
冷月熱火
中秋印象,熱鬧而清幽,一家團聚,不帶農曆新年繁囂俗氣,不似重陽平添哀愁。
月餅肥,水果美,燈籠亮,笑洋洋!兒時提燈往街走,夜半徘徊灣仔天樂里,前行不越大榕樹,後走不出街角巷口。燈籠傳統如昔,花樣年年相若,不是楊桃就是兔,或是可摺疊的紙燈籠,遠不甘今天塑膠超人、日 本玩偶日新又新,破格別緻。小學美勞課教我們紮楊桃燈籠,僅用古老的竹篾、紗紙、縐等,偏不捨得拿來冒險。燭火熄滅,急急折返要父親點火,或拔舊加新,薪火斷續傳。最平民的中很,燈飾來自四面八方,集幾代人之力,不讓聖誕漫天燈飾專美!
某年舉家上山,山頂公園陣明陣暗,人皆三五圍攏,燈火搖晃,秋涼升了溫。柚、柿子、提子、香蕉、鮮橙俱在,星月滿地。此時此地,賞月不賞月,也語無關宏旨,月缺月圓,無損團圓心情。
另一次夜登山頂,與三五人燃放煙花,忙亂中遭警員叫停,幸得全身而退。隨後東走北角,在商務書店附近的American Cafe 呆坐長長夜,至清晨徒步上寶馬山,重遊中學校園舊地,算是初次通宵在外過中拜了。
一年容易又中秋,近日天氣轉涼,秋意盈盈,香港也變得清雅了。是該拜天令香港可喜,還是香港的秋最短最美?
自那個夏天母親過身後,中秋團圓之夢難圓,秋天亦更見短促。提燈之舉久己不作,別家燈火,借點餘溫吧了。
中秋印象,在冷月熱火之間,稍縱即逝。商借餘溫的我也不錯,一如吳剛伐桂,隨砍隨合,隨合隨砍,舞了期的追求,總覺落空了還有!
?
二零零四年十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