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聊齋志異》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的一部巨著。全書分為十二卷,收錄短篇文言小說四百九十一篇。本書在繼承魏晉志怪和唐宋傳奇的傳統基礎上,以雋永之筆、博愛之情,取得了中國文言小說創作的最高成就,在幾千年的中國文言小說史上,《聊齋志異》的地位就如同《紅樓夢》在中國通俗小說史上一樣,是獨一無二、至高無上的。本書刊行之後,風行海內,成為一部膾炙人口、婦孺皆知的不朽作品,同時也讓廣大讀者知道一位著名作家,他就是蒲松齡。
蒲松齡(一六四○~一七一五),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十九歲時補博士弟子員,少有文名,此後屢試不第,直到四十四歲始補廩膳生,七十一歲才得援例成為貢生。科舉的失敗,使他抱憾終身。蒲松齡穎聰勤奮,學識淵博,不但對於經史、文學素有研究,而且涉獵天文、農桑、醫藥等科學技術。現實生活使他更加接近勞動人民,從而認識到社會的不平,以及官僚、科舉制度的黑暗、腐敗,他將滿腔義憤傾注於《聊齋志異》的創作中。除《聊齋志異》外,他還著有詩、詞、賦、俚曲、雜著等,均收於《蒲松齡集》中。
《聊齋志異》在古代是一部家喻戶曉的小說,但是對於廣大的現代讀者來說,讀懂用文言文寫作的《聊齋志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與用古代白話文寫作的《紅樓夢》相比,它的閱讀難度是比較大的。為此我們約請相關的學者專家,做了白話翻譯工作。在翻譯過程中,我們強調尊重原著,不僅保證翻譯的準確性,也強調譯出原汁原味,使得讀者能感受到蒲松齡在創作中展示的自然本性、自然情感。
我們將本書命名為《新白話<聊齋志異>》,是考慮在給廣大讀者提供白話翻譯文本之外,盡可能多提供一些輔助內容以便讀者更好地品味這部巨著,因此,除了常規的白話翻譯之外,我們增加了兩項內容,即「集評」和「插圖」。
《聊齋志異》問世三百多年來,一直受到世人的關注,被公認為「小說家談狐說鬼第一書」。對它進行評論研究的人也不計其數,其中不乏精彩的評論。這些評論或評議人物,或闡明作者用意,或發揮作者的寫作主旨,或指明典故以助理解文意。我們對這些評語作了精心的搜集,選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部分,以「集評」的方式提供給讀者,相信這些評語對讀者分析作品內容,瞭解思想內涵,供給研究資料,都會有一定的作用。
《聊齋志異》中人物形象眾多,刻畫生動,特別是一些神仙狐鬼更是栩栩如生。因此,後人為它作了大量的圖畫。清代《聊齋志異圖詠》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部畫集。書中的每幅插圖繪圖技法圓熟,構圖嚴整允妥,都是在領會全篇的內容要旨之後,於篇中最扼要處著筆,嬉笑怒罵,確有神情,是明清小說極佳的繡像配圖。圖上的小詩也有點明小說題旨的意義,都一應給予保留。
我們熱忱希望讀者喜歡這種新式的「白話」作品,並期盼讀者提出寶貴意見,以便我們把這種新的嘗試做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