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勞動法文獻研究:理解、分析與重構

勞動法文獻研究:理解、分析與重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559345
臺北大學法律學院勞動法研究中心/主編
元照出版
2017年9月01日
160.00  元
HK$ 144  






ISBN:9789862559345
  • 叢書系列:法律學習研究.勞動社會法-勞動法
  • 規格:平裝 / 392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法律學習研究.勞動社會法-勞動法


  • 社會科學 > 法律 > 概論











      隨著勞動法相關規定的制定與發展,我國勞動法學研究的素材與議題也隨之增多。不同於傳統法學領域,勞動法學之研究,起步較晚,但近年蓬勃發展,也累積達一定之數量。為使讀者在研究相關議題時,能確實掌握適當文獻,因此臺北大學勞動法研究中心團隊,在中心創立10年之際,嘗試透過本書,由學有專精之專家學者,進行相關問題文獻之的考察、分析與整理。希望透過本書的整理分析,關心勞動法議題之人員能進一步理解勞動法學的思潮與研究狀況。





    序 言�郭玲惠



    第一章 勞動契約�林更盛

    壹、勞動契約�從屬性�1

    貳、最低服務年限�8

    參、競業禁止�16

    參考文獻�21



    第二章 工作規則�周兆昱

    壹、工作規則之定義與評價�31

    貳、工作規則之法律性質�33

    參、工作規則不利益變更效力之探討�42

    肆、工作規則其他重要爭議問題之研究�47

    參考文獻�55



    第三章 勞基法工資定義的爭議與思議�陳建文

    壹、前 言�59

    貳、「解釋架構成型期」的發展狀況�59

    參、「整合觀點研究期」的發展狀況�69

    肆、結 語�81

    參考文獻�85



    第四章 工作時間�李玉春

    壹、前 言�89

    貳、工時規制總論�89

    參、工時規制解釋論�91

    肆、工時規制之政策論與立法論�100

    伍、其他工時規制特殊問題�102

    陸、工時規制研究之未來展望�108

    參考文獻�110



    第五章 調 職�王能君、王沛元

    壹、前 言�121

    貳、企業內調職�121

    參、企業外調職�134

    肆、勞動基準法增訂第10條之1下的新課題�139

    伍、結 語�141

    參考文獻�143



    第六章 解 僱�王能君、王沛元

    壹、前 言�149

    貳、法定之解僱事由──解僱之實質管制之一�150

    參、解僱法理之建構──解僱之實質管制之二�157

    肆、解僱之程序管制�167

    伍、結 論�171

    參考文獻�172



    第七章 團結權與工會活動�林良榮

    壹、文獻研究之主題設定與範圍�185

    貳、有關「團結權與工會活動」於文獻研究上之

    特徵�186

    參、團結權�187

    肆、工會活動�199

    參考文獻�205



    第八章 不當勞動行為制度�侯岳宏

    壹、前 言�209

    貳、臺灣不當勞動行為制度的導入過程�210

    參、不當勞動行為之禁止要件�214

    肆、不當勞動行為之救濟程序�226

    伍、結語與未來展望�233

    參考文獻�237



    第九章 團體協商與團體協約�張義德

    壹、前 言�245

    貳、團體協商�246

    參、團體協約�258

    肆、結 語�269

    參考文獻�271



    第十章 爭議行為�邱羽凡

    壹、前 言�279

    貳、爭議行為之定義�282

    參、爭議權之憲法基礎�283

    肆、爭議權之主體�285

    伍、爭議行為之法律限制�287

    陸、爭議行為之法律效果�297

    柒、集體行使權利�300

    捌、外國法制之研究�302

    參考文獻�304



    第十一章 性別工作平等與就業歧視�鄭津津

    壹、性別工作平等�313

    貳、就業歧視�330

    參考文獻�337



    第十二章 職業災害�郭玲惠

    壹、前 言�349

    貳、職災定義�349

    參、擬制職災�354

    肆、賠償與補償�355

    伍、債務責任�360

    陸、非典型工作型態之職業災害�362

    柒、職災與解僱�363

    捌、職災與保險�365

    玖、未來展望�366



    參考文獻�369









      我國勞動法法制之發展,歷史悠久,在1920年代,即有攸關勞動權益法令之公布施行,例如規範集體勞資關係的工會法、團體協約法、勞資爭議處理法,規範個別勞動關係之工廠法,後亦於1934年有勞動契約法之制定。不可否認地,因為政治經濟環境的關係,期間雖然開始陸續建立有關於勞工安全衛生以及勞工保險之社會與工作安全之法制,然集體勞資關係的運作未如預期,勞動契約法亦未能施行,直到1984年勞動基準法之立法,使勞動法制之發展,跨入新紀元。近年來隨著社會的變遷,勞動法制有更細緻之分支與訂定。例如1992年5月制定之就業服務法、2001年10月制定公布施行之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2002年3月8日施行之兩性工作平等法(2008年修正更名為「性別工作平等法」)、2003年施行之就業保險法與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以及2005年施行之勞工退休金條例等,使我國個別勞動關係之法制,有更明確之依循。此外,隨著集體勞動關係之發展,勞動三法也於2011年有大幅度的修正,於勞資爭議除了前開法制之爭議或申訴審議機制外,另加入裁決機制,使勞動法制之法展,無論是理論與實務,皆產生了新風貌。



      隨著勞動法相關規定的制定與發展,我國勞動法學研究的素材與議題也隨之增多。在不同於傳統法學領域,勞動法學之研究,起步較晚,但近年蓬勃發展,累積達一定之數量。有鑑於勞動法學研究之重要性,當今雖有關於文獻之整理,但未能針對個別議題研究之重要成果,有系統性收集與分析。臺北大學勞動法中心團隊,為使學者及研究生在研究相關議題時,能確實掌握適當文獻,因此嘗試透過本書,由學有專精之專家學者,進行相關問題文獻之的考察、分析與整理。



      文獻研究之目的,乃為瞭解目前勞動法學的思潮與研究成果,某種意義上亦得作為勞動法學研究史,期透過此研究進一步提出尚未解決的課題,除使勞動法學研究者,能一覽該等研究之發展,作為未來研究之立基,更能透過重要議題的檢討,作為未來修法之參考,使法規範能夠更完善。此等研究方式雖於外國之經驗中,已有相當成功之案例,但我國仍為初次嘗試,也使得本團隊於面臨許多衝突與挑戰。蓋勞動法學之研究,因受限於研究者之人數與研究領域,有些議題所累積的文獻量尚有不足,且進行整理分析者如何秉持客觀的態度評價文獻也具有相當難度。因此於進行本文獻分析之過程中,本團隊邀請所有撰稿成員以及勞動法學之資深學者,歷經多次工作坊進行討論並凝聚共識。另為廣徵納多元之見解,亦舉辦成果發表會,發表研究成果,經由與談與討論,終以本書作為最後成果。



      本書從勞動法各種問題中,選擇12個重要議題,包含個別與集體勞動關係,以勞動契約為出發,談工資、工作時間與工作規則問題,並擴及調職與解僱議題,此外基於社會保障與就業平等,另加入性別平等與就業歧視以及職業災害議題,因應勞動三法之重大修正,也將團結權與工會活動、不當勞動行為、團體協約與團體協商以及勞動爭議行為,列為研究範圍,進行分析及檢討。



      此次,能將文獻研究之研究成果集結出版,乃為臺北大學勞動法研究中心侯岳宏主任組成團隊,規劃逐步克服各種困難,完成出版事宜。期間勞動法中心之校外成員劉志鵬律師、鄭傑夫法官與王能君副教授等犧牲時間及奉獻心力,協助本書之完成,本人身為計畫之召集人,感銘在心。此外,感謝新北市勞工局謝政達局長及其同仁、台灣勞動法學會、台灣法學會社會法勞工法委員會,以及元照出版公司在活動期間與出版事宜之大力協助,使本書得以順利付梓。最後,藉此對於參與之團隊成員,特別是台灣法學會彭雅珍秘書、臺北大學法律研究所鄭智陽、李國瑋與榮芷苓等同學積極的投入判決整理、籌辦活動以及出版作業,致上謝意。



      本書乃是本院勞動法中心所出版之第四本勞動法學叢書,衷心期盼此系列叢書,對於勞動法教育及實務運作有所助益,也藉此感謝所有參與之撰稿人、主持人以及與談人。

    ?
    勞動法學文獻研究召集人

    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郭玲惠

    2017年5月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