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工作室藝術治療:藝術本位治療取向

工作室藝術治療:藝術本位治療取向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001956
凱瑟琳•海蘭•穆恩/作
周大為,吳明富
洪葉文化
2017年10月01日
127.00  元
HK$ 120.65  






ISBN:9789866001956
  • 叢書系列:心理學叢書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心理學叢書


  • 心理勵志 > 心理諮商/治療

















      作者在本書中說了許多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情境,從精神病院中的住院病人,到居家服務的兒童和家庭個案,以及在一間畫廊後方小小空間裡的私人執業。藝術本位治療取向在這種種的場域中進行都是可能的,因為並不是依賴所能取得的空間或媒材來定義自己的工作,而是靠自己的藝術敏感度。工作室取向的藝術治療是一種與之同在的方式,它根植於相信藝術本身具有促進個人與社會改變的潛能。



      本書的核心概念即是藝術治療師在工作室裡,除了美術外,還可以整合其他具表達性和創造性的各類藝術形式(戲劇、舞蹈、音樂、詩歌、寫作……等等)於不同的治療脈絡、臨床環境和實務操作中。因此「工作室」,成為一種可以涵容各種藝術工作的空間。





    作者中文版序

    審閱序

    引言

    致謝

    作者筆記



    第一章導論



    第二章 我們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


     用我們的藝術敏感度展望我們的工作

     結語



    第三章 培養藝術家自我認同的過程

     細心留意:磨練藝術敏感度

     認真學習

     自律練習

     結語



    第四章 創造工作室空間

     工作室的精神

     工作室的硬體空間

     結語



    第五章? 透過生命之詩回應個案

     試圖理解個案

     回應具詩意的暗示與線索

     結語



    第六章 關係美學

     對於藝術治療美學一種新的認識

     關係美學的實務意涵

     結語



    第七章 藝術觀點對治療工作的影響

     藝術治療師和藝術家個案之間的關係

     藝術家與藝術歷程的關係

     藝術家與創作歷程╱作品的關係

     結語



    第八章 藝術家治療師

     藝術治療師在療程中創作

     角色的連續光譜

     結語



    第九章 和他人溝通藝術治療師的工作

     能使用多種語言

     專業誠信和文字語言的使用

     結語



    第十章? 藝術治療與社會責任

     藝術治療教育

     藝術治療實務

     擴展藝術治療的視野

     結語



    後記?? ?





    作者中文版序



      藝術工作室裡有許多活動正在發生。Geraldine正在教導第一次來到這裡的年輕女孩如何編織。Sangi則在打包幾台紡織機,為下週自己要帶領的工作坊做準備。Shauna 和 Kaitlin兩位女孩緊靠在一起,一邊創作一邊聊天嬉笑;一個在素描本上畫畫,另一個利用拾得物在拼組作品。Thomas沿著他的拼貼畫作邊緣塗上膠水,然後灑上各式各樣的珠珠和金蔥粉,成為一個「畫框」。在工作室的另一端,Raina徵求Anna的協助,處理縫紉機上拉線器的問題,Raina同時靜靜地說著自己生命中其他的壓力,包含房東用她是一位非法移民的弱點來欺負她,以及她必須找到一個新的地方住,即使她不確定自己是否能負擔起房租。



      這個小插文描繪了我目前每週參與和帶領的社區藝術工作室團體。這個工作室位在芝加哥的一所公立圖書館裡頭,而且是開放給所有人參加。這是一個遊民與居民皆可並肩創作的地方,參與者可以依自身狀況自由捐獻美術材料,而工作坊的領導者及提供支持與同理援助的人,不一定是專業的治療師。這是一種廣義的「治療」,其宗旨在提升社會包容與減少汙名化,而非要促成個人的改變。



      在這個我最新的藝術治療實務形式裡,我的藝術家認同是我所做之事的核心,正如它已貫穿了我整個的專業生涯。我在《工作室藝術治療》這本書中說了許多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情境,從精神病院中的住院病人、日間留院和門診療程,到居家服務的兒童和家庭個案,以及我在一間畫廊後方小小空間裡的私人執業。藝術本位治療取向在這種種的場域中進行都是可能的,因為我並不是依賴所能取得的空間或媒材來定義自己的工作,而是靠自己的藝術敏感度。工作室取向的藝術治療是一種與之同在的方式,它根植於相信藝術本身具有促進個人與社會改變的潛能。



      自從英文版的《工作室藝術治療》於2002年出版後,藝術治療專業持續在成長和發展,已在世界的某些國家受到尊重與認可,有些地區其專業的基礎仍在成形當中;然而,其他地方雖然對藝術與身心健康間的關聯性感到興趣,但正式的藝術治療教育與專業結構,則還停留在發展階段。除了我在美國的藝術治療師工作外,自2007年起,我參與了肯亞和坦尚尼亞兩國發展輔助專職治療性藝術的訓練課程。讓我經常感到驚訝的是,在某種結構的層次上,每個國家都有著類似對藝術家社會角色價值的偏執。不過,從根本上來說,普遍皆能理解各類藝術可以支持個人的、社會的和文化的健康與韌性,以及能產生一種對干擾個人或集體身心安頓之因素的抗衡作用。



      我寫《工作室藝術治療》這本書,是對我有幸成為藝術治療領域一分子的一種愛的行動;同時也希望在這樣視藝術缺乏社會價值的氛圍下,給那些需要被提醒我們能夠對助人專業產生獨特貢獻和資源的藝術治療師們,一個召喚。最後,我這樣具創造性和熱情的撰寫,是要對當代驅向醫事化與病理化人類苦痛的一種反動。



      我在此要感謝吳明富和周大為兩位譯者,使這本譯作能觸及更多讀者,並且讓我能與身為中文讀者的您,分享我對藝術治療的信念。我希望當您閱讀此書時,能深刻體會到一些我撰寫本書默默的熱情;也希望它能為您開啟新的構想和觀點,培養您關於專業實務的藝術敏感度,同時讓您對藝術治療潛能的信念更加肯定。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