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蘇志燮的每一天 2008-2015 So Ji Sub’s History Book(紅色溫度 收藏版)
定價200.00元
8
折優惠:
HK$160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旅行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4501540
張啟疆
九歌
2017年11月01日
120.00 元
HK$ 102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4501540
叢書系列:
九歌文庫
規格:平裝 / 320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九歌文庫
分
類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小說
同
類
書
推
薦
不羈的晚霞:忘情墨爾本
一夫一妻:曹明霞中短篇小說集
浮世百願:昔日心願(豪華特裝版)
聊齋本紀
疫情蔓漫徬徨時
內
容
簡
介
活著,就是持續不斷的旅行。
人生,就是一齣有待完成的履行。
目
錄
第一章 夜市
第二章 電影院
第三章 棒球場
第四章 捷運
第五章 我們的城市
第六章 真實的虛線
序
導讀
活著,就是旅行
南山
旅行,人類的共同經驗,忙碌現代人釋放身心靈的集體渴望。當捷運站、樓體、車廂、螢光幕和媒體以大篇幅、特惠價的「×日遊」、「自由行」誘惑我們飢餓的靈魂、不自由的皮囊與意志……一齣或虛或實的○○之旅,就在計畫方興、行程所及的現實邊界,蠢蠢欲動。
廣義地說,如果人類老祖先的狩獵、逃亡、遷徙和叢林戰鬥也能歸為「冒險之旅」、「探索之旅」、「亡命之旅」……「旅行」這個詞,就有了耐人尋味的多義:苦行非酷刑,逆境即逆旅;十年、百年修得什麼?修行而已。奔波勞碌叫作「有期徒行」,夢境連環名為「夜間飛行」;活著,就是持續不斷的旅行。
而人生,就是一齣有待完成的履行。
從某種角度看,人的一生,不就是在有限時間內漂浮、無垠空間裡流浪?身體與靈魂或短或長的位移?
有人遊山玩水,有人跋山涉水;有人環遊世界,有人幻遊嗜界——書籍、音樂、電影、創作、藝術等美學經驗所打造的結界。或者獨步荒野,也許結伴同行。也可能是,人生有涯、軀體受限之際,踏虛訪迷、聞見真實的神遊。
那是感官之旅,想像之翼,一齣齣穿梭回憶或未來的魂靈探險。
也是張啟疆在這部小說中嘗試推陳出新、玩味辯證的亮點。
●
《旅行》是一對父子偕行(也可以說是「共遊」)的故事。
他們的身分、背景、遭遇皆極為「奇特」——奇在哪裡?因何特殊?由於作者故意將「真相」藏在結尾,為免破哏,筆者不便有所著墨。重點是,牽手結伴,進行一齣齣鬼不覺神亦不知的「祕密行動」:既是抗辯也稱履新亦屬改寫的神奇之旅。他們想改變什麼?界線。動和靜,虛或實甚至生與死的邊界。
他們的足跡,不在自由女神、巴黎鐵塔、凡爾賽宮、金字塔、羅馬大教堂之類世界級名勝(略微帶到「奧萬大賞楓」等本土實景),反而流連於夜市、電影院、棒球場、捷運等稱不上「景點」的日常空間。
夜市能逛出什麼?美食?人潮?庶民生活?油煙味?關於「美食」的動人故事、難忘回憶?
他們光臨的電影院,則像是時光劇場,播放影迷眼中的經典、父親的觀影經驗與自身投射;一幕幕蒙太奇般的嬗遞流變,每一瞥任一景,都是孩子無從想像的天堂樣品屋。
至於球場與捷運,牽引伏筆(如刻意和他們「同行」的老先生),串帶旁線(如走完「最後一程」的老太太、擦身而過的投河父女);糾成父子命運最蒼涼、荒誕的注腳。
或者說,這對父子嚮往的事物非關奇山、異水或美景,竟而只是「日常」散發出來的生活況味、生命氣息。
●
「怎樣生,才算活?」「活在哪裡,不枉此生?」迷惑父親發出的詰問。
五感之旅於焉展開,前四章從味、視、聽、嗅下手:
夜市是味覺的夜總會、美食的魔法廚房,「熾烈的或許幽靜的,飢渴的乃至欲望的……」、「轉化消融,翻覆廝磨,歡樂亦酣暢,品嚐即擁有。」因而讚嘆:我們滋味食物,食物滋養我們。
電影院是視覺的宴饗、故事的糖果屋。感傷也好,錯愕也罷,當「畫面頓停,片尾字幕崩瀉而出」,我們的「聲色——也是生澀故事」,就有了糖漬的酸辛、美化的悲慟,彷彿被電影仿製的運命。
眾聲喧嘩的棒球場,是「聽音辨位」、沸聒轟鳴的聽覺競技場;是「從快板奏鳴曲開始」,放緩,漸慢,彎繞,加快,更快,隨即戛然而止的交響曲。膠著戰局,起伏戰況,暴力打線,放火牛棚……按照作者激情忘我的寫法,你再找不到如此教你死去又能活來的遊戲,活像九局版短篇人生。
捷運站和捷運車廂是氣息、體味的集中交易所,「九天十界的人氣、妖氛」、「大台北過半的氧氣,上百萬人的鼻息——羼雜苦杏仁去而不化的氣味、熟蘋果的腐香,同時通過肺腑。」也點出幽微感知形成的歧路:旅行,不一定是在足跡所至之地。
就像文中「女人」(孩子的母親)的反應:「她在想,一直在想,寶貝去了哪裡?」
至於第五章「我們的城市」,傾頹與綻裂,崩潰且碎散,滿目瘡痍——即使如此,仍須藉由一雙手——顫抖的觸鬚,堅定溫暖的父子攜手,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構成的三界天,人類最初也可能是最後的知覺——來辨認、重溫、回想與界定。
作者可能想告訴我們:懷疑置身何處沒有任何好處,沒有任何事情值得懷疑,沒有任何地方可以容身,不論你活在水滴、泡沫或廣袤千里的「現在」。
重點是,你看到、聽到、嗅到、摸到什麼?佳餚或苦澀在前,你要如何品嚐?
從這點看,每一章首的「引言」:滋味、光影、聆聽、呼吸和觸摸,一口氣讀,痛快淋漓。如形容麻辣的「螃蟹在舌尖暴走」、「紅蟻在唇間爭鬥」、「萬箭射穿咽頭肌」;或如「辛離不開苦;痛了,只好求快」之類犀利警句。也有驚心的描摩,如「吞盡整面海洋的座頭鯨」、「我們是有氣靈體、無鰓的魚,泅游苦海,上不了岸」、「鑽孔器在你痠痛的齒縫震響」……活了色,也生出香,活脫脫的五感極致導覽。
初讀時,以為是作者表露意念、闡述主旨的「插播」;看完全書,才發現「引言」亦正文,是那位父親有「感」而發的心?。對照情節發展、虛實呼應,你會驚覺作者煞費苦心埋設的小說機關。
●
作者曾說:「手握好筆,便是闖關遊戲、障礙賽跑,讓你癱軟潰崩的奔赴。」(〈表現經營〉2015-03-13 聯副)在他心目中,長篇小說是什麼?「一座巍?參天金字塔」、「棟宇連雲」、「移動城堡」……不但座落現實,還可以進入諸時異空。由此可見,讀者想要一窺堂奧,得了解他「雕了樑,畫了棟,埋暗樁,添斗拱」的用心。體構與厚度、閃亮的意象、層疊繁複的意念,以及糾纏其間的明軸、暗線與多變,遂成為張氏小說學的藍本。
這部小說的結構設計,當然就不只是六個章節、各擷一景而已。前述的「插播」手法(技巧、暗招),還真的透過小說形式、文本規則,散布在行文敘述、字裡行間和每一章的章末;構成虛實相映的雙軸,或者說,明暗並行的雙線敘事。
怎麼說?我們凝神閱讀細明體正文時,每每被飛來一筆干擾:楷體扦插文字。從第一章開始,父子逛夜市「品嚐」小吃時,突然插進一行「他又失蹤了」。像雙重曝光、遠天繁星閃爍,乍看與主題無關,可之後的神出與鬼沒,又和主軸時分時合地糾纏。精明讀者會發現伏兵、魅影、雪牆上閃過一抹壁虎行蹤、縱橫棋盤上白子黑子競逐角力……簡言之,這是典型的雙線小說。
細明體在明,楷體字在暗;父子相處屬實,「飛來一筆」(其實是至親好友的關懷)為虛——但並非船過無痕,那些閃跳楷字會在每章末集結,依序排列,自成邏輯連貫的「偏章」。再將前五章的章末連綴,就是第六章「真實的虛線」內容。但仍有所不同:為營造懸疑效果,前五章的楷體敘述會隱詞藏句,直到揭曉時刻,才給讀者「完整版」的享受。例如,第一章出現的「離家出走?」,到了最後,變成「離家出走?離『枷』出走?」弦外之音如驚雷乍響。
換言之,前五章合成「故事A」,第六章名為「敘事B」——故事A的真相;兩者互為表裡,分據明暗,不時交錯,進而……翻轉虛實,雙線合一。
啥?前五章的楷體字內容,進入第六章,忽然改為細明體呈現(偏房扶正?)相對地,久居「正文」的細明體字,到了書末,退至楷字邊界,變成一縷輕煙、一則旁注。
瞧!第一章起首:
「好吃?」父親問兒子,也問自己。
「嗯,爸爸認為好吃嗎?」。
第六章尾聲:
好吃?
嗯,爸爸認為好吃嗎?
「嗯?你們聽到了嗎?有人在說話……」
耐人尋味的首尾呼應。
●
翻轉,交錯,糾纏,扦插……換成張啟疆的文學用語:辯證。
「真實的虛線」是辯證。「自來處來,往去處去」是辯證。「永恆藏在剎那」是辯證。「劫毀或重生」也是「釆」證:生命,落腳何方?那位父親說:「這世界是怪象、異兆的相合虛構。」誰真誰幻?孰死孰生?是生命觀的問題、宇宙論的宏旨,也是「張氏小說學」的大哉問。
筆者無意深究作者的「癱軟潰崩」,倒有些好奇,什麼樣的動機或靈感,讓他寫出這部教人心底發寒卻又漾著暖意的作品?
現實中的天倫之樂?筆者不免聯想小說裡關於父子情深的刻劃:「孩子就在眼前,在身邊、懷內、苦集滅道、夢境深處——人類父親到達不了的極地,以及,視線和指尖千迴百轉的咫尺天涯。」
面對中老的徬徨?「如果時間沒有終點,我們處身此時或彼刻,有何不同?」
或者,蓄積了滄桑與智慧的突破新動力、渴望再出發?
作者的奮筆執著,是讀者的癡迷等待。作者勇闖難關,讀者也甘於追隨赴險。心靈的力量,可以將人帶往哪山哪水?哪方宇宙?
目擊、耳聞、鼻嗅、膚觸後,讓我們回味那位父親所說:「一個人越是迷失在遠方,就越能夠理解,為了抵達這裡所經過的其他地方。」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新新三國演義(上/下)
2.
水滸傳
3.
26
4.
張老先生有貝比
5.
小三幽遇症
6.
阿拉伯
7.
被租界的夢:張啟疆散文精選集
8.
一直說不的男人
9.
懂得男人再去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