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日本人也不知道的日本語3:敬語、人物對話、書信書寫、文化歷史……學會連日本人都會對你說「讚」的正確日語
定價87.00元
8
折優惠:
HK$69.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人工智慧時代人口經濟的危機和轉機:面臨下一波智能革命,如何思考長壽、創新和經濟成長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503198
吉川洋
黃郁婷
大牌出版
2017年11月01日
117.00 元
HK$ 99.4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9503198
叢書系列:
趨勢
規格:平裝 / 224頁 / 25k正
趨勢
分
類
商業理財
>
經濟/趨勢
>
觀念/趨勢
同
類
書
推
薦
22世紀不再七不思議之科技經濟與產業趨勢
超解析元宇宙新浪潮:深入理解微軟、Meta等知名企業也關注的新經濟模式與商機布局
資料同理心:飛奔的資料科學如何變成「易讀好用」的人類新資源?
【社企+永續實戰聖經Power of Good套書】(二冊):《社企力》、《永續力》
元宇宙:圖說元宇宙+元宇宙:設計元宇宙(套裝)
內
容
簡
介
少子化及高齡化的國家,經濟衰退是必然?
壽命延長只會拖垮國家財政?
AI人工智慧浪潮襲捲而來,人類將被機械取代?
真實狀況真的是這樣嗎?
目
錄
導讀? 二十一世紀關鍵字
第一章 經濟學如何看待人口?
日本的人口
中國的人口
世界的人口
人口過剩的煩惱
近代歐洲的「人口爆炸」
經濟學者的人口觀
馬爾薩斯的《人口論》
人口學的原理
量化的方法
交易條件的循環
人類社會進步嗎?
凱因斯的「人口論」
人口減少的經濟後果
人口惡魔P、人口惡魔U
瑞典的人口論
育兒支援的源流
第二章 人口減少與未來經濟
日本會消失?
超高齡社會的社會保障
財政破產的危機
財政赤字為何持續擴大?
市町村將消失?
明治時代的人口排名
經濟成長的關鍵並非人口
創新的功效
軟體技術進步
高度經濟成長的時代
高度經濟成長的機制
AI或IT會剝奪人類的工作機會嗎?
「第三次工業革命」與工業4•0
第三章 名為長壽的果實
先進國家的出生率下滑
日本出生率的變化
壽命延長
中谷宇吉郎的驚訝
平均壽命的變化
戰前的壽命
關於壽命的新自由主義觀點
戰後的日本經驗
全民健康保險制度成立
吉尼係數
超級富豪有錢到什麼程度?
壽命的吉尼係數
第四章 對人類而言,經濟是什麼?
經濟與奢侈
一國的經濟活動水準──GDP的計算
不完全卻很有用的指標
何謂經濟成長?
需求飽和
恩格爾定律
成熟經濟的下修壓力
產品創新
凱因斯的「未來論」
彌爾零成長論
恆定狀態的幸福論
要成長,還是要公平?
經濟成長是必要的嗎?
經濟成長的恩惠
娛樂的功效
創新的極限與壽命
日本經濟的未來
補充論述:符合邏輯的成長步調
後記? 人口經濟的危機和轉機
參考文獻
序
導讀 ?
二十一世紀關鍵字
1990年代初期的日本,泡沫經濟瓦解,經濟與社會駛入漫長的黑暗隧道。橫跨四個世紀半的困頓感受並非單一原因所釀成。不過,在21世紀即將走過六分之一的今日,「人口減少」已是經常被提起的負面起因。
本書的目的,在於思考堪稱為探討21世紀日本的關鍵字──人口與經濟──的關係。人口雖可總結算人類的歷史,但它是複雜的現象,亦無法憑單一門既有的學問解明全貌。因此本書頂多只能稱為論述經濟與人口關係的小論文。
經濟學這門學問奠定於18世紀的歐洲,而當時也是人口爆炸的時代。亞當•史密斯等經濟學者自然都曾針對人口議題展開熱烈的議論,其中以談論人口時必定會提到的托馬斯•馬爾薩斯的《人口論》。最為著名。本書第一章帶領讀者簡單回顧人口發展的歷史,並介紹18世紀的馬爾薩斯、還有同在英國討論20世紀上半葉人口減少對經濟造成影響的凱因斯論點,以及致力為他國解決人口問題的瑞典經濟學者們。
對於人口議題,自古以來,主張「人口過多」派與主張「人口過少」派都已提出許多觀點互相對立的議論。在今日的日本,人口減少已經衍生出許多問題,尤其以社會福利保障、財政與地方社會所受到的衝擊最為嚴重。本書第二章將深入思考此類議題。
人口減少的確會帶來重大的問題。但是不可諱言的是,日本看待經濟成長的看法已經受到「人口減少悲觀主義」的過度影響。如同本書在第二章後半部所做的詳細說明,在先進國家,決定經濟成長的關鍵因素並非人口,而是創新。有人主張:勞動人口減少將導致經濟成長無望,零成長恐怕已是最好的情況。相對的,也有人擔心:AI人工智慧發達將逐漸剝奪人類的工作機會。本書第二章也嘗試思考這類問題。
歐洲自19世紀末開始呈現人口減少趨勢──這違反了馬爾薩斯的「人口學的原理」:平均每人所得增加將帶動孩童人口增加,帶動人口規模擴大──這才符合「人口學的原理」啊!自從由馬爾薩斯獲得靈感的達爾文發表《物種源始》以後,食物增加帶動生物族群數量增加的學說,也成為生物界的常識。然而,人類社會中的各個高所得國家卻開始出現人口減少的現象。同時,過去曾遭馬爾薩斯強烈否定的壽命顯著延長趨勢也已然展開。提到「落差」,我們首先會想到所得落差,其實壽命有「落差」。壽命延長,是與創新緊密相關的問題。本書第三章內容即是探討:人口減少與壽命的關係。
無論對於人口或壽命,「平均每人所得」都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創新」,能帶動平均每人所得提升。兩相結合,即是先進國家經濟成長的泉源。
話雖如此,經濟成長果真符合人類的企盼?經濟成長果真饒富意義?這些疑問都是老問題了。在經濟學領域,知識巨擘彌爾發表了著名的「零成長論」。探究與思考這類問題又引導出更根本的問題:對人類而言,什麼才是經濟?這是21世紀的日本不得不回答的問題。本書第四章即是以此作為題目。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