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西方歷史建築解剖圖鑑》終於與讀者見面了。
首先要說明本書中「歷史建築」的概念。一方面,這裡的「歷史建築」與通常的專業定義對應,即具有一定歷史年代特徵,並具有歷史、文化、科學、藝術、人文價值,能夠體現特定城市傳統風貌和地方特色,反映時代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建築。另一方面,本書提到的「西方歷史建築」是針對西方古代史範疇而言的西方古代建築,其時間範圍比今天常識中「西方」的概念是縮小的,這是因為在古代史上,「西方」不包括今天的美國、加拿大、以及澳洲、日本等發達國家;而在地域範圍則比較接近近代所言之「西洋」,即傳統歐洲及周邊地區,但又有所擴大,具體來說,古代史的「西方」不僅包括歐洲,也包括北非和西亞的很大一部分,大致範圍即緊靠今天歐、亞、非三大洲的環地中海地區。
實際上,環地中海地區始終是西方古代文明的中心,幾乎西方全部的宗教、哲學、科學與藝術都在這裡萌發、演變、分化,直至最終成型。這裡有數不盡的蓋世英雄,悲壯史詩,偉大帝國,蘊藏了太多的美麗與哀愁,也鎖住了人類數千年來的目光。自古典時代以來,這裡又經歷了十四世紀的歐洲文藝復興運動、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十七世紀的科學革命和十八世紀的思想啟蒙運動,再發展到十八世紀以來的現代工業社會,古代文明的整體時間跨度可達五千年,期間有大量建築遺存至今。具體來說,自西元前三千年前的古代兩河流域、古代埃及建築以來,包括古希臘、古羅馬、拜占庭、早期基督教建築,以及隨後的羅馬風、哥特式建築,直至文藝復興、巴羅克風格、古典主義、洛可哥風格建築,最晚可延至十八世紀初期的新古典主義建築,全部西方古代建築歷程都步入了我們的視野。我們真心希望我們的工作和地中海的燦爛陽光能夠讓本書中塵封已久的建築熠熠生輝。
其次,本書的基本框架源自近十餘年的不斷學習和學術積累,並針對國內以往一些在外國建築歷史教學中的弱項,嘗試填補一些空白,不僅使建築史課程講授
走出僅僅是思想史(意識形態)、風格史(空洞的時代風格特點)的誤區,而且使其逐步指向實際歷史建造法則和實體營造過程,還能讓國人以開闊的眼界分享屬於全人類的建築文明歷程和建築文化遺產。
在此有必要強調,西方歷史建築是當代中外建築發展的重要源頭,急需提升大眾對西方優秀建築文化的理解程度,只有將歷史文化背景與建築藝術特點緊密結合,才能指導國內建設實踐。長期以來,國人對西方歷史建築的瞭解和研究,往往無從入手,而其中最基本的問題就是「語言不通」,即不瞭解基本建築要素知識和術語體系。
誠然,要想讓國人分享西方歷史建築這部人類歷史上最璀璨的文明篇章,既是當務之急,又實非易事,因此,本書所開展的基本解讀和基礎研究工作也就不可或缺。特別是近兩年來,在大量閱讀了西方原版建築歷史著述的基礎上,本書的編撰集中了較多國外學習工作的友人以及前輩學者的教學經驗和學習心得,並試圖拉近建築歷史跟大眾的距離。因此,本書的體例從一開始就不希望是教科書式的,既不刻意追求體系脈絡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又不需要讀者正襟危坐來專門奉讀,也沒有板著臉孔去傳授晦澀知識,而是儘量凸顯有重要價值的建築形象資料,強調建築藝術的具象性和多樣性,以核心術語為全書基本綱目,以直觀圖像來言說專業內容,可供讀者隨意翻看、隨時參閱,力圖讓每個頁面都能成為學習的起點。
本書全面選取西方歷史建築的最核心內容及術語,通過精心編撰,每個術語詞條均配以必要的圖像實例,參閱大量外文原版文獻進行英漢詞條對照及索引,並且逐條對應簡明扼要的文字說明,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首次給予明確的中文闡釋。本書除解析經典建築外,還對應分析了一些關於西方歷史建築特有的類型、空間、構造、裝飾等方面的核心內容,並試圖解讀其中的多層次涵義和歷史性運用,其本質是對西方建築歷史文化的深層解讀及擴展知識,既有助於擴充建築歷史知識,又有助於提高建築文化修養。
本書所收載插圖圖像均為高水準的手繪作品,本身就是一部建築繪畫學習的理想範本,包括各類歷史建築手繪圖片近千幅,涉及有關歷史建築單體實例約兩百例。在正文之外,本書還通過「知識擴展」、「看電影.學建築」以及有深度的附錄等內容設計,多方位、多角度地豐富了本書的信息量,更有利於全面充實讀者的知識結構。
感謝山西現代城市與建築科學研究所對本書的配合,感謝呂學貞、段新煥、韓玉英、呂宏江、趙志楠、王安宙、呂晨曦、靳端、忻瑛、陳曉民參與本書的具體工作。本書的出版得到了化學工業出版社建築分社領導的大力支持和熱情幫助,並與諸位同仁專業、高效的辛勤勞動密不可分,多番審校,諸多心血,才得以順利付梓。另外,在前期外文原版文獻資料收集整理和整個編寫過程中,還得到了很多國內外同行的支援和寶貴建議,在此一併致謝。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歷史研究所所長王貴祥教授特為本書賜序,我們深感榮幸,並對恩師的扶助鼓勵致以深深的感謝。
我們希望本書能對關注西方歷史建築的廣大讀者有所裨益。由於編著者水準有限,錯漏之處難免,敬請批評指正,不勝感激。
編著者謹識